六经脉证

1. 太阳病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应: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法对应:尺寸俱浮者

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表现多见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2. 阳明病提纲: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提示阳明病的主证是胃家实。阳明病分为三个类型:太阳阳明见脾约证、正阳阳明见胃家实证、少阳阳明见胃中燥烦实、大便难。阳明病主脉象迟。

主证对应:大便难

脉法对应:尺寸俱长者

临证所见,阳明病独脉主要表现在寸部,尤以右寸、右尺明显。

3.  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主证对应:口苦,咽干,目眩,兼证见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脉法对应:“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阳病独脉表现为脉弦细,尤以双关部脉弦明显

4.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主证对应:脘腹胀,呕吐,腹泻,不渴,偶腹痛,腰困痛,身发黄。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细者

临证所见,太阴病独脉表现主要为关脉弱,或寸关浮而缓。

5.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主证对应:精神差,昏昏欲睡,欲吐不吐,恶寒蜷卧,下肢肿胀,咽干痛,烦躁,发热、便血。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阴病的独脉表现为寸关尺三部皆沉细弱,但寸、尺沉细弦紧、关沉细稍弱,均属少阴。

6 .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主证对应:凡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三焦气机不利所致的寒热夹杂,虚实互见,上热下寒、里寒外热,上实下虚等病情错综复杂的证候群,主证必俱手足逆冷,兼证表现多样化,但多伴有下利即大便稀症状。

脉法对应:“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厥阴病的独脉表现在寸关尺三部均沉微弱细,但以寸关沉细弱为主。

厥阴病病位在里,证候群表现在上、中、下焦病均可见证,相对三阳病单纯的主证表现而言,主证呈多样性,错综夹杂是其特点,症状之实与脉象之虚对比性较强,平脉辨证,当舍证从脉,只要符合脉象微弱者,即可认定。

  以上是三阴三阳六经病单一的脉证应用要略,但临证中合病者较为多见,合病从脉证其实也非常简便,如太阳、少阳合病的诊断,只需有太阳病的脉证、少阳病的脉证同时并见,即可断定。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此中“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为太阳病证,而“微呕,心下支结”为少阳病证,再从证测脉,当寸部脉浮、关部脉弦,尺脉稍弱,脉证合参,诊断明了,方治即出,将太阳病主方桂枝汤,与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两方合而为一,即柴胡桂枝汤。六经合病的诊断、经方合用方法皆可以此类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