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人民日报》一句话,心里咯噔了一下。
“不要嫌弃父母的唠叨,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看尽繁华;不要质疑父母给的不多,他们已经把最好的给了你。”
1. 珍惜唠叨:父母的爱的另一种表达
有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的唠叨,其实是对我们深沉的爱与期待。
我有个朋友,曾经嫌弃父母唠叨,甚至厌烦。她大学毕业后去北上广闯荡。父母却让她在本地找个工作,离家近,有一个照应。每次听到这些,她觉得父母目光短浅,限制她的自由。
她不听父母的建议,毅然去了大城市。一开始,一切都如她想象,充满新鲜感和挑战。可工作后,她遭遇了诸多难题。在大城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各方面开销大,刚毕业,工资不高。工作压力大,经济压力大。
这时,她想起父母唠叨的那些话,“做事要考虑周全”“出门在外,要节省,别大手大脚”,每一句话,都仿佛是对她当下困境的预言。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父母的智慧,往往藏于那些日常的叮嘱之中,历经岁月沉淀,更显珍贵。
慢慢地,她开始懂得,那些曾经的唠叨,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回家再听那些话,心里满是温暖和感激。
2. 理解付出:最好的礼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给予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人生智慧和成长的机会。
父母的爱,虽然淡却很浓。
不善言辞的他们,用行动证明一切。
儿女回家,往沙发一躺,喊着妈,我要吃这个菜,那个菜,或者是别的。只有穿梭在厨房里的那个影子,是满头白发的母亲。为你忙前忙后。有时,你还会挑剔说,不合口味,没放辣椒。菜里掉了头发,你满脸的嫌弃。
却不知,那个忙碌的背影,早已慢慢变老,不在像几年前的记忆干净利落。母亲只会说,没事,我下次注意。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无限的关爱与容忍。
岁月无情,但母爱永恒,那些微不足道的瑕疵里,是我们成长路上最真实的味道。是父母留下最珍贵的回忆。
父母的爱,从不会嫌弃子女的缺陷,反而会觉得有愧于孩子。
岁月流转,父母的背影渐显佝偻,但那份爱始终如一。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说他的父亲,“我是你的老子,老子80岁的时候,还要管你。”一句平淡略显粗鲁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父爱,无论年纪多大,始终牵挂着孩子的幸福和未来。
写到最后
看到《人民日报》的一段话,瞬间眼眶湿润。
那段话是这么说的:“你的母亲也许强势,也许软弱,也许不讲理,但不管她认识你多久,她不懂你都是正常的,因为她一辈子都活在她的圈子里,没有机会去见你见过的世界,更没有机会去体验你有幸体验过的人生。你嫌弃母亲的唠叨,却不记得她也曾是个对镜贴花的姑娘。所以你应该对母亲多一点耐心。
“你的父亲也许无能,也许寡言,也许不近人情,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你讨厌父亲的平庸,却不知道他也曾经是个怀揣梦想的少年,所以,你应该对父亲多一些关心。”
“我们只是踩着父母的肩膀,见识了父母从未见识过的世界,不要责怪他们什么都不懂,努力变优秀,然后去带他们见识更大的世界,而不是站在他们有限认知的外面,指责他们无知和狭隘。”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一下子戳中了我的痛点。
如今,我们也成为了孩子的父母,我们也平淡无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既然给不了孩子的大富大贵,但我们可以给孩子最真挚的爱和最好的榜样!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本就是一场轮回。
让我们在爱的轮回里,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光。
让这份爱,成为生命中最暖、最坚实的力量。无论走多远、飞多高,父母的爱,永远是心灵归宿,是前行路上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