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和一个多年没聚过的同事聊天,他惊讶的问我什么时候学会机械制图这个技能。我说大概在2020年开始自学的。
回想以前和他一起在车间干活,那时两班倒,活儿又脏又累;为了逃离生产线,我自学了机械制图。这么多年过去,我并没觉得自己有多大进步,只是和他聊起来,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向前迈了一大步。
今天就来聊聊“学习”这个话题。
1.为什么学习中总会遇到“3分钟热度”
无论是学一门语言,学一门乐器,或者考各种证书,在学习一个月或者半年后总会有放弃的念头。
这种现象通常叫做瓶颈,或者平台期,90%的人在这个阶段选择了放弃。假如咬紧牙关突破瓶颈,就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个增长的过程是一条曲线。
从入门开始进入到一个阶段后,学习的新鲜感几乎消耗殆尽,这时却还没有看到相应的成果,不免受挫沮丧。更重要的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专业知识的难度也在增加,对我们每天的时间,精力,以及物质(可能要花钱找专业老师指导)等方面都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
在这个紧要关头放弃的同学实在可惜。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
2.为什么学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拿到结果
我在一个学习交流群里经常看到有同学抱怨:学了两年外语还是没有太大进步,两年过去新概念第二册还没学完。
实事求是的讲,他所谓的学了两年,我猜实际上也就学了不到半年。想要不劳而获这是人的天性。看网课的时候,把视频调到1.5倍速,不停的快进,总想着快点刷完,等考试做题的时候,一脸蒙圈。
学习这个事,你欺骗它,它就欺骗你。我们总是羡慕那些牛人取得卓越的成绩,却很少关注,冬天你还在赖床的时候,别人5点起床,迫不及待的去背单词,刷题,跑步;你下班追剧,聚会的时候,别人在阅读写作,上网课。
你只付出了别人1/10的努力,却想拿到和牛人同样的结果,无异议于自欺欺人。
3.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过程中遇到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工作日下班后,争分夺秒的抢时间学习;却在周末摆烂。
时间越充足,越容易产生懈怠,始终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心流。
比如去年快放假的最后几天,有一个晚上我23点才睡,如果第二天休息,上午肯定睡懒觉,然而那天我从8点一直忙到18点,一点儿也不困,因为着急把手头上的事忙完,完不成可会受到批评,忙完了,感觉很充实。
很多时候,不是累了才休息,而是休息太久了,让大脑无事可干,处于混乱状态,反而觉得很累,对脑力劳动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可以帮助爱学习的朋友拥一个有效而充实的周末。
1.不要依赖外卖,尽量自己做饭,俗话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可以通过做饭,做家务,这些简单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让大脑得到休息,暂时摆脱枯燥的学习。
2.不要总是呆在家里,避免沉迷于手机,不能静下心来,就去图书馆,咖啡店或者跑步,骑行,看电影。
3.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忘记了当初的目标,没有了学习的热情很正常,没必要太苛刻自己。
4.注意力非常宝贵,小视频是破坏注意力的主要杀手。刷一个小时小视频,人会变的心浮气躁,去看一个小时的书,或者看一场电影,感觉会很充实。
5.制作时间记录表格,详细记录我们每天都在干什么,是否真的挤不出时间学习。
6.避免打疲劳战,太过劳累,就关上手机好好睡一觉,避免通过刷手机来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