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三个功夫次第

在提到“知行”话题之时,阳明先生一直在谈论一个知行合一的功夫三次第的话题,这便是源于《中庸》里的“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

《中庸》原文讲“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其实,这“知行”三次第本为针对三种根器而来的:

上等生而知之者,自可安而行之;其次学而知之者,自可利而行之;最差的困而知之者,只能勉强而行之。

不过,所谓“条条道路通北京”,只要悟而知之,生知、学知、困知皆可。

而以结果为导向,只要成功,安行、利行、勉行也皆可。

自古能做到“生知安行”的很少,像儒门的颜回、禅宗六祖慧能;而做到“学知利行”的就太多了,数不胜数。但经过“困知勉行”的方为大丈夫、大英雄,王阳明“龙场大悟”就是典范,而曾国藩的“戊己之悟”也是代表。

阳明先生其实是很推崇“困知勉行”的,所以他在《传习录.答顾东桥书》中说“殀寿不二,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

其实,最艰难的“困知勉行”恰与最高层的“生知安行”相应,阳明先生在《传习录.答陆原静书》中讲,所谓“生知安行”,“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虽在困勉之人,亦皆可谓之“生知安行”矣。“知行”二字更宜精察!

所以,在谈“知行合一”功夫之时,不可不详究《中庸》中的三个知行层面的深邃内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好看,你穿穿看。”我姐正在认真细心的帮我搭配着上学要穿的衣服,我却心不在焉的盯着手机,想着那天的事。 那天又...
    王尔_dece阅读 319评论 0 0
  • 本以为,日子会按部就班的,向着想象中的模样一步一步迈进,也没有勇气想象不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旦没有了期待,生活就变成...
    Cherish简涵阅读 1,640评论 0 1
  • 突如其来的雨慌慌张张的你是否有一次你我相遇在被淋湿的天地 听着雨、看着雨、嗅着雨、淋着雨点点滴滴都是你你的气息,你...
    迟客阅读 869评论 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