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个类,它实现了IBinder接口。从IPC角度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个中跨进程通信方式。
Android开发中,Binder主要用在Service中,包括AIDL和Messenger其中普通Service中的Binder不涉及进程间通讯,而Messenger的底层其实是AID,这里选择用AIDL来分析Binder的工作机制。为了分析Binder工作机制,接下来需要新建一个AIDL示例
首先创建一个Book类实现Parcelable
然后创建IBookManager.aidl是我们定义的一个接口,里面有俩个方法:getBookList和addBook,然后通过Android Studio Build-->Make Project
就会在app-->build-->generated-->source-->aidl-->debig-->包名-->IBookManager接口继承IInterface接口详细介绍一下每个方法的含义
DESCRIPTOR
BInder的唯一标识,一般用当前Binder的类名标识。
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
用于将服务端Binder对象转换成客户端所需要的AIDL接口类型对象,这种转换过程是区分进程的,如果客户端和服务端位于统一进程,那么此方法返回的就是服务端的Stub对象本身,否则返回的就是系统封装后的Stub.proxy对象
asBinder
此方法用于返回当前Binder对象
onTransact
这个方法运行服务器端中的Binder线程池中,当客户端发起跨进程请求时,远程请求会通过系统底层封装后交由此方法来处理。该方法的原型为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android.os.Parcel data,android.os.Parcel reply,int flags)。服务端通过code可以确定客户端请求的目标方法是什么,接着从data中取出目标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如果目标方法有参数的话),然后执行目标方法。当目标方法执行完毕后,就向reply中写入返回值(如果目标方法有返回值的话),onTransact方法执行过程就是这样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方法返回false,那么客户端的请求会失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做权限验证,毕竟我们也不希望随便一个进程都能远程调用我们的服务。
Proxy#getBookList
这个方法运行在客户端,当客户端远程调用此方法时,它的内部实现是这样的:首先创建该方法所需要的输入性Parcel对象 data、输出型Parcel对象 reply和返回对象List;然后把该方法的参数信息写入data中(如果有参数的话);接着调用transact方法来发起RPC(远程过程调用)请求,同时当前线程挂起;然后服务端的onTransact方法会被调用,知道RPC过程返回后,当前线程继续执行,并从reply中取出RPC过程返回结果值;最后返回reply中的数据。
通过上面分析,已经知道Binder的工作机制,但是有两点还是需要注意一下:首先,当客户端发起远程请求时,由于当前线程会被挂机直至服务端返回数据,所有如果一个远程方法是很耗时的,那么不能在UI线程中发起此远程请求;其次由于服务端的Binder方法运行在Binder线程池中,所以Binder方法不管是否耗时都应该采用同步的方式实现(不是很理解这句话)。
Binder有两个很重要的方法linkToDeath和unlinkToDeath我们知道,Binder运行在服务端进程,如果服务端进程由于某种原因异常终止,这个时候我们到服务端的Binder连接断裂(称之为Binder死亡),会导致我们远程调用失败。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我们不知道Binder连接已经断裂,那么客户端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Binder中提供了俩个配对的方法linkToDeath和unlinkToDeath,通过linToDeath我们可以给Binder设置一个死亡代理,当Binder死亡是,我们就会收到通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发起连接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