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逻辑学的人都知道,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它在逻辑上是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来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是一个特殊陈述。在逻辑上,结论是从应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之上得到的。例如:
金属可以导电。(大前提)
铜是金属。(小前提)
铜可以导电。(结论)
学过“定义学”的人都明白一个定义的外延与内涵的重要性。例如:
“单身汉”的外延定义指的是世界上上亿单身汉,而它的内涵定义则是:一个单身汉是一名男子,其次他未婚,按照逻辑推理,所有的单身汉都是未婚男子,而且只有单身汉才是未婚男子。
英语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另类修辞手段,我把它戏称为“反逻辑定义法”。从表面结构上看,它是在给某个名词下定义。但它的定义恰恰违背了“定义学”的逻辑,把前提与结论等同起来,或者把外延中的一种当成内涵。例如
Knowledge is knowing a tomato is a fruit; Wisdom is not putting it in a fruit salad.
知识,就是知道番茄是一种水果;智慧,就是不会把它放在水果色拉里面。
我们知道,“知道番茄是一种水果”,仅仅是是知识的一种外延。可是上述例句却把它当成了“知识”的结论。“不会把番茄放进水果色拉里”,也是智慧的一种外延,而不是“智慧”本身。
我之所以说是"戏称", 是因为它的反逻辑是别有用心,明知故犯的,为的是达到一种幽默的修辞效果。它通过把一种事物的一种外延当成定义,深入浅出地把一个枯燥的命题鲜活地概括出来,其中往往暗藏玄机,有揶揄,嘲讽,警示,或者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既令人忍俊不禁 又发人深省,是一种另类的修辞手段。
Evening news is where they begin with ‘Good evening’, and then proceed to tell you why it isn’t.
晚间新闻一开始就是“晚上好,”然后就开始告诉你为什么这个晚上不太好。
(警示我们,这个世界每天都充斥着坏消息。)
A bank is a place that will lend you money, if you can prove that you don’t need it.
银行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只要你能证明你不需要钱,它就可以借钱给你。
(讽刺银行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A diplomat is someone who can tell you to go to hell in such a way that you will look forward to the trip.
外交官是这样一种人:他会用一种方式叫你见鬼去,而你听了竟然会很期待着启程出发。
(揶揄外交官的口蜜腹剑引君入瓮。)
Hospitality: making your guests feel like they’re at home, even if you wish they were.
好客之道:让你的客人觉得宾至如归,纵然你其实心里巴不得他们各归各家。
(揶揄虚伪的客套)
A bargain is something you don’t need at a price you can’t resist.
便宜货,就是一件自己不需要可是价钱却让自己难以抵挡的东西。
(讽刺人类爱贪小便宜的劣根性。)
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 get what you wanted.
经验,就是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所得到的东西。
(绕口令式的文字游戏。)
综上所述,逻辑定义的理论是灰色的,而幽默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