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有位博主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妈妈和儿子,故事由妈妈劝儿子喝丝瓜汤展开。
妈妈觉得儿子上火了,应该喝丝瓜汤,儿子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上火,不需要喝丝瓜汤;妈妈觉得你这个说话的语气分明就是上火的表现,你还说不需要喝丝瓜汤;儿子有点急了,说我真的不需要喝丝瓜汤,妈妈说你看你都急火攻心了竟然还说不需要喝丝瓜汤……
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循环,因为两个人都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这种沟通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视频,竟然引起了3亿人评论区的大讨论。原来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才会引起大家的深度共鸣,吸引大家吐槽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沟通霸权”或“死循环”。
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有一次和老婆的沟通,她给我抱怨自己在家带孩子太无聊太辛苦,我当是脱口而出你以为我在外面就好玩吗?我累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无奈的时候跟谁说去?
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欢而散,除此之外,它还会有一个最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当对方觉得跟你说得不到理想的回应时,下一次她再有其他想法或问题就不会再主动跟你说了。
我们大多数的沟通失败其实就是太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没有站在对方立场上去设身处地地考虑过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沟通的意义不是单方面地证明谁对谁错,换句话来说,不一定非得用对方错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生活不是非黑即白,还有处在过渡地带的“灰色状态”。
沟通的最高境界或状态,不是非得证明谁是谁非,而是从争议中去找共同之处,求同存异,去尽可能寻找“最大公约数”,然后用“我好你也好”的出发点去谋求更多的沟通成果,也许会更高效一些。

新疆若羌灰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