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六很荣幸报名参加了老薛社群组织的主题为“财富现金流游戏”的活动,收获很多、也结交了一些超有能量的小伙伴。晚上回去复盘的时候细思极恐,白天的游戏与我的现状何其相似。
游戏开始为了增加随机性,银行家建议我们打乱职业卡,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决定以什么职业开启游戏的征程。结果我抽到了最容易出圈也相对低微的职业——门卫,正暗自庆幸自己第一次玩就这么幸运,又觉没什么挑战性(相对于其他玩家来说出圈太容易了),毕竟我可是提前做了功课的。
于是,便带着自满的心态进入了游戏,不久就打脸了,每当来到“小机会、大买卖”的格子时都因为收入低微、存款远未达到参与“大买卖”的门槛(≥6000$)只能选择“小机会”,而抽取的“小机会”中又几乎没有好的投资标的,只能放弃以期等待好的投资机会的出现。于是,便在攒钱(攒够6000$)、抽奖(小机会)、支出中不断循环,像极了《富爸爸穷爸爸》所说的:陷入了老鼠赛道中,不停地奔跑着。最后,就这样一直到游戏结束都仍持续着上述的状况。
反思:
游戏开始,我就陷入了贫穷的怪圈:收入低——资产少——好机会不多(抽不到好的投资标的、无法参与大买卖)。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赶紧攒钱(多掷点数大的骰子,多经过【银行结算日】好结算月现金流)、期待从“小机会”中抽到好的投资机会以便快速积累原始资本。当这两种方式都效果不佳的时候却不曾想可以找身边的玩家借钱、找银行家借钱。
这跟我的现实情况很相似,实际生活中我的收入也不高,且前几年做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不仅没有存款,还身负了一些外债。所以,在遇到一些比较不错的投资机会时,常常发现自己可动用的资金太少太少,更多时候是连参与的门槛都达不到。加之我的性格偏内向,不擅交际,遇事不轻易求人,所以,发现自身条件无法参与的时候便不自觉地自动屏蔽掉机会,不再进一步去研究如何满足条件、如何借助可利用的资源实现。
行动:
1、今年至少参加十次“财富现金流游戏”,学习财商知识。
2、打造信用体系,有步骤地办理信用卡,并梳理身边可借助的资源。
3、警惕“与我无关”的思维,遇到有门槛的机会,先不要一味放弃,积极想办法、整合资源参与。
4、学会求助,每日麻烦一人一事。
5、少用消极言语,多用积极的话语,写成功日志、建错题本记录日常过失。
收获:
1、以终为始,明确目标。活动中,一位小伙伴分享道:我们玩“财富现金流游戏”一定要以终为始、明确目标,玩游戏的目标是为了出圈,而出圈的标准是:被动收入>总支出。这样,我们就明确了行动方向,要么努力通过投资增加被动收入,要么减少总支出,即把部分负债还请,现实生活也应如此。我深表认同!
2、积累第一桶金很重要。游戏中,我身边的一位玩家通过抽中“一元股”的机会,一下子积累了第一桶金(3500股、翻了50倍),而后投资了几套房产不久就顺利出圈了。而有些玩家在遇到好的投资机会时却因为手头资金不足,只能遗憾放弃。
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机会也是有资金门槛的,比如买房。即使没有门槛的机会,钱少可投资的项目数就不多、试错的成本也相对较高,而如果越早积累第一桶金,就越早享受运用金钱的力量,毕竟钱生钱的速度远比通过出卖时间赚钱的速度快。
3、行胜于言。老薛在分享时说道:我们在活动结束后不仅要复盘总结,还要写行动清单,哪怕在活动中有一项收获,只要落实到行动中,你都值回票价了。我深表认同,杨降先生说:人之所以烦恼,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可能是思维,其次就是执行力了。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想法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何以解忧,唯有行动。
4、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如何获得机会、如何把握机会?老薛给出的答案是:抄作业、抱大腿,向身边有结果的人学习。比如,港股打新找张(健)老板、胡老板绝对没错,而B圈套利得紧跟金马哥、杨老板。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精力。而我们付费加入社群也是一样的道理,关键是挑选对的人和对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