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半的儿子进入了“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妈妈,你长胡子了么?你为什么不长胡子?你说男生长胡子为什么我没有胡子”?就这么几个问题每天都要重复问好多遍,有时问的他爸爸都感觉他很絮叨,每当儿子问我的时候,我都显得特别高兴,总是耐心的反复回答他的问题,儿子见我不烦,就更加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天天如此。这让我看到了孩子学习的本能是多么强大,需要重复多少次才能理解一个问题。一个孩子学习翻身、走路、说话,理解一个问题,真的是需要自己重复好多次才能完成,而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的这些重复的习惯渐渐地消失了。
记得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联系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没有哪个学生热爱练习,因此,也就没有哪个学生的动机比别人更强。这些学生之所以激情四射的进行密集练习,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练习之中,是因为他们发现,这样的练习是提高他们演奏水平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国的钢琴王子郎朗,9岁那年,来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尽管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但他非常懂事,也非常刻苦,除了学习文化课外,他每天都坚持练琴八小时以上。一段时间下来,他已能熟练地弹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这两首曲子的难度都相当高。他一心一意地练习钢琴,不管别人怎样打击他、讽刺他,他始终紧持自己心中的梦想,数十年如一日。八年后,谁也没有想到,当初这棵毫不起眼的小树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巨树,年仅17岁就享誉全球,万众瞩目。练习钢琴的人有很多,每天重复的把它练习到极致的并不多,所以那些愿意花更多时间练习的人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看看现在所学习的新知识,哪样不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人的成长的天性如果能够时刻保持,我们将会有更好的状态来迎接新的知识和挑战,保护好儿童的求知欲,也引导好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让“刻意练习”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尝试了1600多种材料才得以成功,让我们记住发明家爱迪生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