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小宝宝咿呀学语,开口学说话开始,就是希望被理解的。但是只有对于会表达的人,我们才会说“会说话你就说多点”;出于人类的本能,人脑对于信息的获取是很重视的,从古自今,人们需要通过信息趋利避害,才进化至今。因此一个人说话逻辑清楚,让人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就很有说服力,会让人佩服之情油然升起,觉得这个人很有智慧,真厉害!
董宇辉就是一个活生生“会说话“的例子,从一个默默无闻、其貌不扬的英语培训老师,到现在为人熟知的大IP,离不开他的文化涵养,当然,也离不开表达的逻辑。东方甄选CEO小孙因为说错了话,被骂成了筛子, 东方甄选的市值缩水几十亿。职场上,跟甲方乙方的沟通、跟领导工作汇报、表达无逻辑,给人的感觉会很不专业,生活中,如果不会说话,可能带来误解、反感,影响人际关系。
今天看到一段视频,董宇辉和小孙同时上镜,介绍陈忠实的《白鹿原》,董宇辉让小孙介绍了一段,自己再进入正题开始介绍。
对比两个人说的,水平立见高下。不是取笑的意思,我想,如果突然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我可能回答甚至可能不如小孙。生活中很多人跟我一样,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不出来,难以表达。这里我不是说人人都需要争当“董宇辉”的意思,但是表达的本意就是沟通和理解,如果我们说的话达不到效果,就是一种无效输出。
那怎么才能有效输出,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说不出来,说话没逻辑,很多人都存在相似的问题。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在看书的时候,会被书中的人物或者情节引起深深的共鸣,我们会说,是啊,你看,我也是这样想的。社交平台上,有些人写的故事或者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得到你的赞同也是一种共鸣,能让你产生共鸣的,就说明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你的内心所想。那她的文字就是你表达最好的老师。因为多数人是没有阅读的习惯的,也没有思考过背后的逻辑。表达不畅,其实需要的是大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共鸣,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就学会了一种表达。不仅仅是阅读,还需要的大量阅读,大量的表达方式,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最终,遇到任何场景,你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词汇去描述自己的感受。
此外,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输入,那写作就是一种输出,只有一边输入一边输出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项技能。哪怕他没有董宇辉“小作文”来的出色,也能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在生活和职场中让自己的表达变得更高效一些。
是的,技巧的提升,最终需要大量阅读,并加以练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的更高,看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