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PPT
中午休息,30分钟做了两张有关阅读的PPT,没做之前,我一直想这个问题很简单,把图片移上去,文字打上去就行了。中午做的时候,要用到调图形框填充色,调文字,排版,一 一做下来,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还要配图片。边想边思,不会的还要百度来学习再做。不过还好把两张做好了。看到自己做的PPT,满满的成就感。
这件事给我的思考:想一想,可能做起来就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要多去“做一做”,我才能体会多做过程中的真实的样子,需要什么,调整那里,进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2. 一群友孩子小升初择校考试问题:
一群友中午说:下午某名校来他们学校招生考试,孩子说不想参加,就算考上了也可能选择不上,已有选择。群友一听就有些着急,好不容易来的考试机会怎能不参加,不管最后上不上,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也是好的。当孩子说不想考的时候,她沉默了一下说:“这不是一个选择,我不想同意你,我们都再考虑五分钟再通一个电话再决定?”孩子很生气,说:“那就考吧考吧。”随后就挂了电话,过了五分钟,她打过去电话问他决定了吗?孩子说:妈妈,我还是不想考。群友说:你考虑好,自己决定,妈妈听你的。孩子迟疑了下说:“让我再想想。哎!我还是参加考试吧。”
香蕉妈:在这里孩子妈妈用了积极暂停,这点是要肯定的,没有与孩子冲突。小升初,对于过来的我来说,深有体会,好的学校,如果来学校录取,试一试,那就多一次机会。可这只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厢情愿。不是一句简单的考或不考的问题。
小升初前家长要提前做的功课:目标学校的调查,自家孩子可上的学校,我们自家培养孩子的目标,孩子本身的目标,自身能力适合上什么学校,考不上有那些选,这些都要做足准备,家校的沟通,亲子沟通,学习能力构建等。这样在面对突发或正常情况都可以应对,家长和孩子也不会措手不及。
回到这个问题上,孩子说不愿意考,我们可以问问孩子想法?不考的想法是什么?不考了下午在校上课吗?需要去接回来吗?这个问题是自己和老师沟通,还是需要妈妈和老师沟通?需要妈妈沟通,你想妈妈怎么和老师说?……
群友:她只是很注意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自己做决定。心里想好,做啥决定她都接受。因此她也不强硬的副迫他,不然一定会很糟,可能也达不到效果。但第一时间听他不想考试,有点着急,其实她内心的想法和孩子是一样的,其实考不考都可以。但是她在意的是老师的看法,在老师眼里娃娃不是最拔尖的,连考试都自大的不参加,有点过了吧,所以她更倾向于他参加考试,真实的想法。
香蕉妈:群友反省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来面对自己。既然有了不去这间校读的想法,家长想让孩子考 ,可以说说分析下自己的看法,考了与不考结果会是怎么样?考了能学到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最后孩子还是不考,亲尊重他的选择。
这样与孩子交流的过程,理顺孩子的想法,也知道了孩子想什么,即时不考 ,你们的亲子交流关系在,你对孩子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是吗?
群友面对两个问题:(1)这次考试对孩子的需要,老师的看法(自己的面子),这两个选项,家长要站那一边?
因为短期来看,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孩子不愿意,但孩子对这次考试会勇于面对吗?从这次考试中他又学到了什么?家长这次的面子有了,那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孩子一定会听自己的吗?
长期来看:这次考试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过程而已,是过程就会结束,但从这个过程中,有面对和决定,有选择。这是人的成长中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如果家长能陪着孩子,共同经历,那他学到的面对和选择的能力,这是不是不仅是一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