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数字校园汇报材料
项城市第九初级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食宿一体化、局属公办学校。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教育教学质量一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为了满足周边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校成功入选项城市首批重点打造示范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师配备等方面给予项城九中全力支持,市政府、教体局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实地调研,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寄予厚望。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如今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多人,教师140人,社会声誉良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化,为了响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精神。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中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项城九中被选为项城市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2016年以来,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按照《学校数字信息化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校数字化发展及创建省级数字化校园标杆学校的一系列举措进行汇报。
一.认识充分,制度完善。
数字化校园创建之初,全体教师经过充分讨论学习,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并对学生、家长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信息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以信息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学校立足数字化建设服务教育教学的宗旨,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项城九中数字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数字校园的创建工作,并制定了《项城九中数字校园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数字校园建设、应用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项城九中班级白板使用与维护规定》、《项城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细则》、《项城九中网络安全使用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校数字化创建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使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计划逐步实施。
二.设施齐全 力求高效
政府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划拨专项经费,学校数字化建设在硬件环境方面已经处于先进行列:有线布线规范,无线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接入带宽动态峰完全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数字化广播站,智能安防系统可实现与公安系统互联互通,一键报警。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可实现无纸化办公。高标准学生计算机室能够满足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等相关课程的实施要求,保证上课时每人一机。创客教室、录播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体音美等各功能教室干净整洁,器材设施均达到数字校园建设相关规定。
特别是2021年教育局报市政府批准筹建项城市第九初级中学综合楼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多万元,包括近2100万元的建筑主体和总造价近600万元的新增理、化、生数字实验室、高标准电子图书阅览室、创客教室等各功能室及多功能报告厅等。到那时,我校将建成大型多功能报告厅1个,计算机教室3个,电子图书、阅览室各2个,创客教室2个,理化生数字实验室各2个。学校在硬件设施规模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师生在数字化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最大支持。给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也为学校信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师资,注重应用
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是我们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路。我校一直坚持将“做以成长为核心的真教育”作为我们的办学理念,成长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二是学生的成长,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技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在促进师生成长方面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立足于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在创建数字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目前我校就数字校园建设方面制订了《校级优质课评审制度》,凡不运用信息化教学的一律不能评为优质课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把教师的信息培训情况纳入教师综合考核,并与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挂钩。《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制度》、《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制度》期末根据使用的次数及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鼓励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规定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用网络进行无纸化办公。确保工作在制度之下的规范运行。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 的运行,有助于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的创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持,为确保数字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的积极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应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采取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在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关内容。 如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基础应用,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进行文件资料的传送等;
学校把信息应用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指标,倡导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勇于实践,积极利用信息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真正做到了“停课不停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师们的孜孜以求,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共有140名教师,除个别年龄较大的教师外都能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信息课程按照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每周每班1节。学生信息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电脑制作和信息技术竞赛,近3年来我校教师刘华东、王学俭等15名教师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一、二等奖。周德龙、刘贞洁等30名教师获得周口市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优质课一、二等奖。罗东丽、王枝红、陈玉红、等多名教师获得项城市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 努力方向
教育信息化对于我们是个新生事物,在实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道路上,我们仍在探索前行,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在专业教师成长上,需要与走在前列的兄弟学校沟通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应该安排更多的时间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在平台应用上,应该更加深入,细致。增加功能室设备使用率,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创建中,加大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数学化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融合。
困难在眼前,目标在远方。我们坚信: 在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项城九中将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