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你未曾做到过,就很难深刻体会到她的乐趣和成就感。
有些事情真的会上瘾,就像跑步一样,从夏天跑到冬天,有人会问“你天天跑不烦吗?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跑步累不累?”我的回答是:“跑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天天跑很享受啊,每天跑个十公里八公里的跑步感觉特别爽快。两天不跑步,不但觉得腿脚不舒服,大脑也好像没有吃东西一样,也需要通过跑步补充点能量”。
初一以前学习一直很烂,初二有一次物理拿了一次第一后,体验到原来拿第一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考的好老师喜欢,同学们也惊叹自己的进步,从那以后学习的事情根本不用家长和老师督促了,因为太喜欢拿第一的感觉了。所以凡事一定要让自己体验一下第一的感觉,当不了第一也要当一次优秀的部分,那感觉真的停不下来,真的会上瘾的!
“欲望”和“恐惧”决定了我的驱动力。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恐惧,是驱动着我不断进步的原因,“刚需”更深一层次说明了驱动力的来源,比需求、欲望更深入,“刚需”和“需求”一个字之差,这好比“我要做”和“我必须做好”,“我能干什么”和“我必须干什么”区别是一样的,对一件事的渴求程度不一样,决定了驱动力的大小。“自我驱动力”与“驱动力”,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只有把对一件事情的需求植入大脑内化成自己的习惯,驱动力的效果才是最佳的。也就是把想要做事情赋予其多重重大意义。
写点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反思文章中学到的概念,通过写点东西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只要每天写一点,就是一点点的进步。
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塑造自己的大脑”,神奇的大脑原来是可以自我塑造的,这是以前根本意识不到的,它不是“浑然天成”“一成不变”的,原来它就像小时候玩的泥巴一样,可以捏成小猪,也可以捏成小壶,但如果想捏的足够好,要经过反思的刻意练习才行。
用什么方法可以锁定那个刚需呢?“做”,想想大凡不成功的例子,多半是停留在“想”上面,想的多了,往往把事情的困难的一面想的多,想的困难一多,就没有动力,就放下了。任何一件事情困难总是有的,事后想一想真的走了过来之后,所有的困难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难,反而感觉难度再大一点反而更好,那样更有成就感。所以凡事先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