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杠杆:财富的加速器,还是破产的导火索?
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谈到了杠杆的风险:
毫无疑问,有些人通过使用借来的钱变得非常富有。可是,也有些人由于使用借来的钱却变得非常贫穷。
当财务杠杆发挥作用时,能够扩大你的盈利......但是财务杠杆会让人上瘾。一旦从财务杠杆创造的奇迹中获利,只有极少数人会退回到更加保守的负债比率。
任何一系列有利的数据,不管这些数据多么令人心动,只要乘以零,都会灰飞烟灭。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运用财务杠杆产生的结果也经常是零......
请注意,巴菲特强调的是"任何数字乘以零都是零"。
1998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华尔街精英组建的LTCM,用25倍杠杆押注"债券价差回归"的数学模型。
前4年每年盈利超40%,却在俄罗斯债务违约的连锁反应中,150天内亏光46亿美元,最终被美联储组织救助。
25倍杠杆意味着4%亏损就清零,而被迫平仓则加剧市场踩踏。LTCM持有数千亿衍生品,危机时根本找不到交易对手 。
所以,99次正确抵不过1次杠杆爆仓。如巴菲特所说:
“拥有大量的杠杆就像开车时方向盘上的匕首指向你的心脏。如果你这样做,你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司机。事故会更少,但一旦发生,将是致命的。”
如果你借钱买股票,或者你管理的开放式基金有每日或每周的赎回权,或者你的个人秉性不适合长期思考,那么对你来说,波动性就等于风险。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因次贷危机破产,其发行的AAA评级债券单日暴跌80%。
雷曼兄弟将高风险次贷打包成"CDO债券",通过数学魔术获得AAA评级 ,而实际底层资产是失业率超8%地区的次级房贷 ,并且, 其账目持有6390亿美元衍生品,但现金储备不足30亿 ,在危机时抛售资产引发“踩踏效应”。
最具讽刺的是,破产前1个月,穆迪/标普仍维持其"A级以上"评级,雷曼崩塌直接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道指单周暴跌18%。
2007年,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给一群MBA学生做了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对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TCM)倒闭的看法:“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1/100,还是1/1000,我都不做这样的事。”
关注结果,而不仅仅是原始概率。在做重大决定时,我们应该同时关注后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高塔姆.拜德提醒投资者:
“如果破产、死亡或丧失声誉是潜在的下行风险之一,那么各种上行可能性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它们变得完全不相关。”
建议投资者:永远不要用保证金买非流动性资产,并且,投资组合中保持10%现金+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