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诵读第十五天(为政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内容:“为政”篇第3章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注释】

①道:通“导”,引导。

②齐:制约。

③格:纠正。

【翻译】

孔子说:“(如果)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暂时可以不犯法(免于罪过),却感觉不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教来制约百姓,百姓不仅有廉耻之心,还会主动纠正自己的过错。”


今日任务:

1、诵读第3章50遍;

2、诵读第2章50遍

3、抄写第3章一遍。


秋澄有想法:

这章孔子阐述了法律、刑罚治国和道德、礼教治国的优缺点。

显然孔子是赞成后者的。我认为还是要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来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法。

先来看商鞅变法。秦国在当时属于各方面都非常落后的国家,民风彪悍,喜欢打斗,且蒙昧无知。商鞅如果在那个时候采用道德、礼教之国,估计要好几辈子才能完成。所以他选择了用严酷的法律和刑法来治理国家。适合当时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而对于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则比较适用于:用道德和礼法为主,法律刑罚为辅的方法。我国封建社会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用道德来教化民众的思想,用礼法来约束民众的行为,使得民众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这样绝大部分的民众都可以做到不犯罪过。

而对于极少数道德品质差、威胁到其他人生活生存的,则需要使用律法刑罚来制约他们,然后慢慢教化。

管理一个班级,也是以思想教育为主,校规、班规为辅。用思想教育,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平,教会孩子是非对错,礼义廉耻。而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孩子,则需要一些规定来制约他们。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规范有序的班集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60评论 1 16
  • 听说妈妈嫁给爸爸的那天,村庄里轰动了,村民们说那是老陈家祖上积德,爸爸才有这样的好运气,能娶得如花似玉的大美女。也...
    透明的蝶阅读 3,297评论 2 3
  • 谁的钱夹 一天,我和XW去财会室交费,XW先交完,然后我交,我留下包钱的纸单,在手里拿了一会,打算...
    心雨芳菲阅读 2,900评论 2 4
  • 今天是我在樊登读书会坚持"21天阅读加写作计划"的第九天。听樊登老师讲《谢谢你迟到》。 为什么要"谢谢你的...
    毛姐_贺州阅读 3,328评论 0 2
  • 一直以来都过着浑浑噩噩的人生,不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走,走下去会有什么结果,还一直自欺欺人,自我安慰道:我是一个要求...
    MissEva疯阅读 2,4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