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看到“哲学”两个字,第一反应是,哇好高深看不懂!
但是作为鸡娃大军的一员,看到这本《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时,我心动了。
这本书第一章开始前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听话并不是孩子必备的品质,独立思考才是。”
我想这就是哲学高深而有魅力的地方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贝里斯·高特和莫拉格·高特夫妇。
贝里斯·高特先生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人类学、哲学与电影研究学院的副院长,哲学功底可见一斑。
莫拉格·高特太太则是具有35年小学教学经验,他拥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领域的多种证书,在幼儿教育方面有非常丰厚的经验。
与其说这本书是为孩子们编写的,不如说是为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编写的。
全书通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游戏,通过提问作答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一步步深入思考。启发性的游戏故事,几乎涵盖了哲学的各个方面:政治哲学、环境哲学、社会哲学、伦理学心灵哲学等等。
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来思考
“思考”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和“哲学”一样的玄妙。
经常听人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啦,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玩具,有各种各样的书,可比我们小时候能玩的东西多多啦。
没错,现在孩子们生活的物质环境越来越多彩,玩的东西,看的书都是我们上一辈人想都没想过的。
但是这么好的物质环境,也让孩子们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记得我的童年时光,是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度过的。那时一栋楼里十几二十个小朋友,不管年纪大小,每天都在一起玩。
但是现在的孩子,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越来越少,与人相处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就那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有时带孩子去公园玩,会遇到十分霸道的小朋友,只要他喜欢的玩具,统统抢来玩,只要他想吃的东西,统统夺来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小宝贝,作为外人,我们只能让自己的孩子多忍让,遇到武力值爆棚的宝宝,就尽量多远一点。
但是读过《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之后,我觉得我的教育方法有待提高。
这本书的第三章,就讲到了“社会哲学”。人与人在一起相处,就形成了社会,社会哲学经常探讨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和关系。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去讨论:“什么是朋友”“分享”“合作”以及“接纳”。
比教会孩子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本书通过36个小故事,引导小朋友去思考,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会思考的过程。
重于实践,没有统一的答案
对于生活, 人们都希望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生活是复杂的,人生是多样的,我们永远无法为生活找一个确定的答案。
有一句名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生活也是这样,不同的人在看待同样的问题时,每个人都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发表不同的看法。
这是生活的多样性,也是世界的多样性。
在《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这本书里,每一个小故事都有一个开头,然后会举例几个问题。
看完整本书,我发现36道思考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例如在第一章关于“遵守规则”的小故事里,作者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了我们应不应该遵守规则。
当读完这个小故事之后,我下意识的反应是:当然应该遵守规则。
可是当我接着读下去的时候却发现,作者提出了一种情况:发生危险时,还应该恪守规则吗?
例如,学校里的规则是,小朋友在上课的时间不能够离开教室。那么放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应该遵守。可是如果这时发生了大地震,那么我们还应该遵守这个规则吗?
相信大家心中都会有个答案。这个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并不难回答。但是对于几岁大的小朋友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这一思考方法贯穿整本书,对于如何引导孩子思考也有一定的启发。
以小见大,成人也能有收获
作家们喜欢用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们也喜欢用故事来教育孩子。
《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这本书除了是一本很好的儿童“哲学”启蒙书之外,也非常适合成年人来读。
作者在导言中讲到,书中的八个章节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哲学体系。这让我们成年人在读的时候,也能从这些看似幼稚的故事中去思考。
比如“什么是公平?”“我们应该和环境如何相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愤怒”等等。
比起思考“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这三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书里的问题更贴近生活,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四、
哲学是古老的学科之一,它围绕着我们的生活提出问题。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是我们人生哲学的一部分。
原来高高在上的学科,就在我们烟火气息的生活中间。
这本儿童哲学启蒙书改变了我对哲学的看法,其实不管我们活了多大岁数,都应该抱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思考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
多思使人多智。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长和想要了解哲学的朋友们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