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作为助教复读了“教练之道”,一直畏惧下笔,三天的参与过程带给我体验的深度广度远大于第一次,我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体验到自己的情绪起伏,觉察到自己的盲点,似乎一下子被很多的感触和情绪包围了,脑子变得迟钝不会思考分析了,内心变得多情善感了,所以就先停一停缓一缓,梳理一下。
定力的觉察:
工作这么多年,认为擅长用脑,理性思维讲求逻辑是我的强项,尽量做到客观公正,我一直不喜欢和努力避免被情绪和善感影响,认为易感善感在职场不是必须的,甚至是累赘的,除了干扰我的思维判断决策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益处;加上从小成长的环境也加重了情绪上的粗线条,经常别人感受到的情绪到我这里就直接无感无觉pass,甚至觉得有点小题大做。 在第一阶段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57600句反复地问自己是什么原因 - 是因为我认为情绪是累赘的信念导致我粗线条不敏感? 的确有一点, 但不是全部; 是因为我做了关联性区分而直接pass了与己无关的? 好像也有一点; 但我总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三天别人的故事仿佛一束光线, 照到了另外一个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 - 我心底里知道自己在情绪掌控上定力不足,内心害怕被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控制,因为担心情绪一旦上来就如同开闸的水, 过于容易自我代入而不能自拔导致思绪昏乱目标模糊,所以要努力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起来,逃避远离忽视于己无益的情绪,从这点来说我是7号,怕痛,追求快乐~
这个发现自觉对成为一个合格的教练意义颇大。过往术的实践中我屡次地犯类似错误,很大程度上是下意识地在避免自己容易角色代入而导致目标模糊的恐惧而不愿深入探究负面情绪,对之前不太认同的"无情绪不智慧“这句话有了不同角度的感受。
全局整合的觉察:
MCC大师的凝神专注,倾听整合的能力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有点被震住的感觉。作为观察者,一开始我是非常用心努力地在听,脑子里对接收到的信息也做了一些整合预判,当感觉过程逐渐有点枯燥无趣了,慢慢地开始变得有些松懈,不能全神贯注了,就在我一分神的刹那,神转折点出现了,我在大家的惊叹声中回神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 只好悻悻地跟人打听我错过了哪一句提问和答复。
后来的复盘让我了解到了整个看似无味的前奏叙述是怎样为后续的神转折做铺垫的,感受到了大师对整个过程中每个细节信息的聆听理解把控处理整合能力,就似一张恢恢天网加一架高速计算机,任何细微的信息都逃不出法眼。内心对自己的专注力整合力深感不足,问自己,为啥半路走神? 如果你来做,会是什么样子? 为啥感觉抓不到预判背后的实质因素呢?
当然答案我就不在这里公布了,总之,觉知在缓慢龟速地苏醒,“悟”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