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关于“向上社交”的建议:
“要多和比你厉害的人交朋友”“混圈子,靠资源,找贵人”……
听起来句句有理,但现实中,真正能做到“向上社交”的人,其实很少。大多数人嘴上喊着“要结识更优秀的人”,身体却老老实实地和“比自己弱的人”来往得更多。
看似在拓圈,实则在“社交下沉”。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所谓的“向上社交”,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多认识几个大佬”那么容易。
1. “向上”的门槛,比你想得高得多
你以为只要主动,就能靠近更强的人;但实际上,这条路上最先挡住我们的,是能力和资源的不对等。
我们想去结识更优秀的人,但对方凭什么愿意停下脚步?
人脉从来不是拉关系、刷脸就能搭建起来的,而是交换、合作、价值对等。你身上没有对方需要的东西时,就算你加了再多的微信、请了多少次吃饭,也可能只是个“通讯录路人甲”。
而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总以为热情可以感动人,总以为只要坚持混圈就能“混”出个人脉,结果只是越来越尴尬,甚至在一次次碰壁之后,对“向上社交”产生了心理阴影。
2. 向下社交,更安全,更轻松
相比之下,“向下社交”显得容易得多。
找几个不如自己的人聊天,不用担心说错话,不用卑微讨好,不用处处谨慎。甚至,你还能从中获得一种“被需要”“被崇拜”的虚假满足感。
这种心理其实很常见——我们渴望靠近强者,但更习惯被弱者依赖。前者需要我们成长,后者让我们逃避。
在职场中,很多人不愿意去和领导、跨部门高手建立联系,反而更喜欢带着几个新人当“前辈”;在生活中,我们宁愿在熟人圈子里当“大哥”“姐”,也不愿去新的场合被人打量、比较。
“向下社交”让人舒服,但也最容易让人停滞。
一个人可以向下社交,一个组织、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都可能会向下社交。
3. 真正的“向上社交”,从来不是靠“靠近”,而是靠“变强”
很多人搞错了一件事:不是你靠近了大佬,就能成为大佬;而是你变成了厉害的人,自然会和厉害的人产生连接。
一位创业者曾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不行,走到谁跟前都是叨扰。”
真正的“向上社交”,不该是我们为了结识某个人而努力“投其所好”,而是我们把自己修炼得足够扎实,等能力、气场、资源都匹配时,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人脉,反而会主动靠近。
别再把“认识谁”当成目标,应该把“成为谁”当成方向。
4. 别拿“向上社交”当幻想,也别用“向下社交”当安慰
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是:多数人混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初的圈层。
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交没用,而是意味着:真正有用的社交,建立在真实实力之上。
别再焦虑自己认识的人不够“高级”,也别自欺欺人地沉溺在“被崇拜”的关系中。你要做的不是“找贵人”,而是先让自己变得值得贵人愿意帮你。
社交,不是捷径,是延伸;成长,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