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小区的休息椅上,遇上B妈推着她4个月的女儿慢慢走来,她向我点头示意并主动聊起来。
B妈:咦,你坐在这里,没看见你家儿子呢?
我:哦,我坐在这里就是等他,他和小伙伴在那边玩。
B妈:我住在你家楼上,经常能听见你和儿子的对话,觉得说你好有耐心哦!以前我没生孩子之前,听见那样的对话就在想,如果是我,早就两巴掌给打去。现在有孩子了,觉得好像光打也不行。,
我:妹妹这样小,你都有这样的感觉了?
B妈:你别看她小,她每天到点就要你带她出来溜达;她喜欢光线好的地方;她喜欢有人和她说话……她要做的事你不满足她,她就不停的闹,直到你满足为止。才几个月大,好像也不能打了。
我:是啊,虽然小,她也有她的感受。当她觉得没被人看到时,她会发出抗议的。
B妈:也不可能都满足她啊,总要有规则吧?!
我:是啊,妹妹现在小,3岁之前给予她无条件的爱(满足);3岁之后才开始慢慢建立规则,温柔而坚定的执行。
B妈离开后,我自己陷入沉思。要做到温柔而坚定好难啊,很多时候我自己也经常抓狂,面对儿子的很多“无理取闹”也接近崩溃……刚开始我烦了便采取“武力镇压”,孩子确实不和你闹了,确实按你要求做了。但他好像一点都不开心,而且晚上会做噩梦,会在梦中喊叫白天发生的事,还会在睡梦中抽泣……面对这样的情景,最初我也是僵硬的哄他:“好了好了,不哭啦,妈妈在这里,妈妈知道了,哦,让宝宝伤心了,让宝宝受委屈了等等。”每次看说这些话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不哭,快点安静下来,不要吵到大家睡觉而已。
但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用最初敷衍的话语根本安抚不了他时,看到他在睡梦中的痛苦表情,吼叫时表现出的歇斯底里,我就会莫名的被扯得心疼。才开始想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让他那样的难受。当有一晚自己顺着孩子说的话,复述白天发生的事情,一遍两遍,感受他不被理解的痛苦,感受他的害怕,感受他的无助。才明白大人认为鸡毛蒜皮的事,在孩子心里也是天大的事。在这些点滴的小事中,孩子能感受到他是否被爱,是否被尊重,是否被看见。
后来很多时候,儿子还是会因为一些事和我闹,我便学着装平静,心里想着:因为我不同意他的做法,他有权利表达他的不满,他可以用哭闹来表达出不被满足的情绪(此处不评价哭闹好不好)。当他情绪平复后,我会告诉他:“妈妈爱你,但是不同意你对某个事情的做法。”
就这样装着装着,感觉自己心里真的平静了很多。当初自己为了与儿子共情学的话语,说着说着便感觉是自己是用心在和儿子交谈。发生这样的变化,或许是我因为开始接纳孩子情绪和接纳他对情绪表达方式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