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要高考了。每年的高考都是备受瞩目的,因为这是每一位学生十多年学海生涯的答卷,为了这一场考试,他们付诸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这一场考试,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承载着父母寄予他们的期望。
高考之后,就面临着填报高考志愿了。不得不说,有时候,高考填报志愿甚至比高考还重要,志愿填的好,可以把一手烂牌打好,志愿填的不好,可以把一手好牌打烂。但是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高考,没有填报志愿的经历,不懂得该如何填报,学校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家长不了解情况,无法给更多的建议,所以往往导致学生在迷茫中填报了志愿。倘若误打误撞,填报了合适的志愿倒还好;若是填错了志愿,往往会后悔不已。
每一位学生,无论高考成绩好与不好,在填报志愿时都会感到纠结。因为好学校与好专业往往不能两全,可能你的分数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是却不能读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可能这所学校的专业不错,但是这件学校在全国的排名却不是很好。大多数人内心都想争取更好的学校,但是却有不敢冒险,亦或是在众多的专业面前,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知道各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毕竟四年的变数太大了,可能如今十分热门的专业,到了四年之后,却已经是人才饱和,就业困难了。
四年之前,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和众多考生一样,迷茫与困惑。如今即将大学毕业的我,回首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大学经历,心生许多感悟。作为一个过来人,给高考的孩子们提供一些中肯的建议:
1、关于好专业与好学校
好专业与好学校往往只能够选择其一,大多数人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犯难。在我看来,好专业远比好学校重要。因为专业对应于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专业,就相当于选择了之后就业的领域(当然也有人就业之后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会使自己在求职当中出于劣势,这个另当别论)。有些专业的就业范围广,可以从事很多行业的工作,这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自己的就业机会;而有些专业的就业范围窄,甚至已经达到了饱和,僧多粥少,一群人去竞争少有的几个岗位,无形中就降低了成功的概率。
至于好学校,如果你的分数只够上好学校的冷门专业,我建议你需要谨慎考虑。全面了解下该专业的就业情况。比如北京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可谓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了,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校,但是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不仅是本科生,就连研究生就业都十分困难。以下截图是北大考古专业学生在贴吧上的帖子,大致描述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仅供大家参考。
所以如果只是为了好学校的名声而想要选择冷门专业,我建议你还是慎重考虑。
2、省内与省外
很多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能会在省内和省外大学纠结。省内的大学有限,可能会出现层次差别较大的现象,可能你的分数上不了省内较好的大学,但是报稍微差一点的大学你又会浪费许多分,即省内没有与你分数大致匹配的学校,如果报省外的大学就没有这个局限性。不过有些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省外读大学,亦或者是学生自己不想出省读大学,于是就陷入纠结当中。
关于省内省外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把思维拓宽一点,先考虑一个问题——毕业之后是倾向于在省内工作还是倾向于在省外工作?
如果是倾向于在省内工作,那我建议你读省内的大学。因为如果你选择了在省外读大学,之后回到省内工作,那么你在大学四年里积累的人脉就将清零。并且到了毕业季找工作的时候,因为学校的功课还没有结束,需要在学校和应聘的地点来回奔波,如果次数多了,对精力和体力是个不小的消耗,并且也是笔不小的开销,同时由于身在外地,对省内招聘信息的获取不够全面和及时,身边的老乡也不多,可以分享和交流信息的人太少。毕业季找工作阶段,信息的获取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觉得省内工作机会有限,想到省外工作的话,那大可选择省外的学校。
3、发达城市与内陆地区
有不少985、211名校是位于内陆地区的。总体来说,发达城市的就业就会会比内陆城市相对较多。就我同学所在的哈工大,许多同学从四面八方而来,在就业时大多选择离开学校所在的城市,去往发达城市。而我另一个同学就读于上海的大学,实习和工作机会相对较多,他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在大学期间在这座城市待了四年,让他对当地的习惯、城市的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初来匝道一无所知的外地人,企业还是更加倾向于对当地有一定了解的人。
所以如果是在发达城市和内陆地区之间纠结,我更倾向于建议你选择发达的大学。
朋友们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点个“❤”,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吧~你们的鼓励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