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荷西逝去,有如沙漠绿洲的三毛渐渐沙化了,那个快乐的小妇人从此消失。
琼瑶曾经陪在刚刚孀居回国的三毛身边七个小时,只为逼她说出一句:“我答应你,琼瑶,我不自杀。”
三毛本想死的,但她重承诺,只能活下去。她是既感谢琼瑶,又“怨恨”琼瑶。感谢她让自己又活过一回,“怨恨”她让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
不成熟的初恋,引发了她的流浪。但三毛怪异的个性始终令人费解,时而阴郁,时而欢快,有时甚至“疯癫”。在《一生的战役》里,我们终于找到了根源——她的父亲。她承受不了父亲的期望,更害怕面对父亲的失望。她内心十分惶恐,深感自卑和罪过。她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获得父亲的肯定和赞许。
选择流浪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解脱,更是一份机遇,男一号荷西就此诞生。荷西成就了撒哈拉的三毛,那是个健康、自由的三毛,是为众多读者传播福音的三毛。那时的文字是多么洒脱,令人向往啊。
天命难违,这对伉俪只在一起生活了六年,然后一切的美好就烟消云散了。真是幸也荷西,哀也荷西。
三毛沉浸在深深的情伤中是可以理解的,唯独化解伤痛的方式非常不妥。她拚命地工作,教学、演讲、写书,夜不能寐,终至神经错乱,住院治疗。
她是想通过忙碌来忘记那锥心的疼痛,本来就破碎不堪的心灵,再被极度疲惫的身体拖累,怎么可能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三毛在感情上的经历是不幸的:初恋失败,未婚夫猝死,小丈夫英年早逝,与王洛宾不了了之。这一道道的伤痕将她箍得紧紧的。
其实,她有不少追求者。一年除夕,她回到父母家中吃年夜饭,在饭桌上看到一封被拆开的信,她读后向家人宣布道:“各位,今天有人来求婚。”各人忙着吃饭,好象没有听见。她又重复了两遍,终于听到一句回复:“那你去嫁呀——咦,谁吃了我的春卷——”
面对家人的不以为然,三毛那一刻倍感落寞。我觉得那会儿捧着一碗汤,听着“噼啪”爆竹声的三毛特别可怜,仿佛一个孤魂野鬼,飘飘荡荡在这世间。
三毛是个极其率性的女子,表达的都是真情的流露,虚伪那一套她做不来。在《野火烧不尽》中,她直言讨厌应酬和电话。父母担心她不通人情,会没有朋友。但她不在乎,她只会做简单的自己。
在《简单》里,她称远离家国,住在大西洋海岛上的自己是个“简单的笨人”。她说:“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我只是返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真心显露的三毛是聪慧的,一旦妄心占了上风,三毛就变成了“复杂的笨人”。那个特立独行、不落世俗、游于艺的三毛,最终还是早早地奔向了九泉下的荷西。以书痴自居的三毛,也是个情痴。然而,坏就坏在这个“痴”上。
“痴”在佛教来讲,就是无明,正是执着于心之幻相的无智慧。天真单纯的三毛,在尘世间展展转转,无论她怎么逃,都没能跳脱正如她自己书写的——《滚滚红尘》——爱与恨的千古愁!
假如从荷西走后,三毛能够选择佛法修行,让一颗被凡尘染污的心重回清净,摆脱情爱的烦恼,或许,她可以活得长久一点,轻松一点。可惜,可惜!
又读三毛的书,唏嘘不已。赞其才华,叹其命运。惟以此文,表达对三毛的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