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不篮儿(纪实故事)

                   

饮马村赵家胡同东侧有两个院落,北面的临正大街,名叫“穿楼院”,从其祖先赵兰始,历经赵万、赵家一、赵轶、赵维新数代至今。南面院落起名“天兴泰”,其主人也姓赵,,亦有五代一脉相承。为区分赵氏两门,村上人把穿楼院称之为“前赵”,天兴泰则称为“后赵”。

两大家族一直以来都算是村里的大户人家,且百年来都在不停的较劲。特别是到了第三代,前赵有兄弟四个:赵轶、赵輒、赵轩、赵輖,名字都用“车”字作旁。后赵与其同辈男儿共有十人,分别是红牛、黑牛、毛牛、尖牛、铁牛、胡牛、顺牛、双牛、花牛、青牛,全是“牛”字当尾。“十牛”满“圈”之时,族内长辈、德高望重的赵师氏延请戏班,唱戏三天,以示庆贺。后赵虽人丁兴旺,但大多或是抱地种粮,或是修锅补盆;有贩夫走卒,有乡曲小子,乃下层平民也。看看人家前赵兄弟,那真是要么行业翘楚,要么人中龙凤:老大赵轶任地方区长,老二赵輒经营粮行,老三赵轩成了梨园名角儿,老四更是了得,早年参加革命,就读黄埔军校,官至红军师长。四兄弟可谓官商兵艺行行出彩。前后赵一对比,于是就有了“十牛”拉“四车”的说道:好像“十牛”天生就该为“四车”服务,后赵理应为前赵效“牛”马之劳,那“天兴泰”岂不永无出头之日吗!十牛之一的赵维偏不信这个邪,定要打破这个魔咒。他想,有牛有车,那车上总该拉点东西吧,我不如改名儿“不篮儿”,坐在四辆“赵车”上,岂不悠哉乐乎?于是就有了“九牛四车一不篮儿”的故事,且辈辈相传,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这个故事并没有完,事实上铁牛、尖牛、胡牛、亲牛等皆有笔名,分别为赵纲、赵维、赵結、赵绪等,用“纟”字作旁,为的就是把“不篮儿”牢牢地绑在“四车”上。“十牛”儿子辈中有祥林、保林、海林、瑞林、汝林、茂林、天林,孙子辈又有恒山、中山、昌山,其用意无非是后赵“群牛”只有回归山林,才能“膘肥体壮”,后赵家族才会多子多福,永世繁盛。(作者  陈连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