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快结束的时候,被问到“你打算怎么跨年啊?”
我悻悻地回答:“还用我跨吗?我不跨,它不照样要来!费那个劲呢。”
等有一天,期待变得遥远,剩下来的只有越来越有限的时光的时候,才会慢慢地懂得,一点点失去、又不曾有所收获意味着什么。
像了无益的相思,你以为那是清狂,时光的小火慢炖中慢慢熬成的,也只有丝丝惆怅……
1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个与书信逐渐脱钩的年代,打动我们的文字依然俯拾即是。
从关注公众号“小林”以来,一种带着温暖的、伤感的,但却很治愈的感情,重新让我定义了普通人的生活。
CCTV-10《讲述》栏目中正在分上下两集讲述他的故事。际遇是一方面,选择又是一方面。专注与折腾,矛盾却和谐存在着。
能温暖人心的,往往会先戳痛你内心某个点。是不是像他的这幅漫画?
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像是我们的代言人,替我们说着我们感受着、但却说不明白的话。
还有那么一些人,与我们感同身受且身体力行,为你挡着风和雨,待彩虹出现,再一起欣赏这个世界绚烂至极的美。
有幸,读懂;有幸,不用去懂。这都是好的!就怕,满心疮痍,却孤独地连远方都不曾眺望,就下结论说,这就是世界的全部。
勿忘那句:“世间情薄,为你情深!”
这也是在2017年,我那么喜欢“小林”的原因。他,就是那个在遥远的地方,仍然传递着温暖和治愈力量的人。
2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然而,什么才是这世间的好物呢?你中意彩云,必然要正视云卷云舒的聚聚散散;你喜欢琉璃,必然要保护好它的那颗玻璃心。
如果,在你眼里磐石和蒲草才是世间的好物,“磐石无转移,蒲草韧如丝”,你又何须日日战战兢兢、患得患失?
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人的认知,以及从认知出发所做出的种种选择。
过去的2017年,我看了太多关于认知方面的文章,有些甚至颠覆了我以前的种种观点。
但是,认知归认知,想得明白和做不做得到是两码事。
怕就怕徒有认知,没有行动。内心的纠结,就像每天都在发生战争,怕最后消耗着大把的时间和能力,清醒却颓废的过着每一天……
3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想想去年的文章中,写到最多的应该是苏轼的诗(词)。也许是因为他的文字里有我想表达的心情。
曾经,我以为表达是一种认可,对面的那个人应该是懂的,至少是乐于聆听的。
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有幸遇到一个听懂你在说什么的人。倘若今后有人看到你沉默背后的故事,“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此时,你会不会感激涕零?卸下你伪装太久的壳,说一说那些好久没有说出的话?
还是仍然“都将万事,付与千钟”,在“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里,一个人体会着“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红尘俗世里的酸甜苦辣?
醉酒,是让人讨厌的事情,尤其是现代人无所事事时候的滥饮无度。为什么古人总是能把这件事写得那么美呢?
且让读到的人,心生不忍,觉得人生在诗酒的世界里,像是一场醉生梦死,带着些许的颓废、不甘,却又不敢辜负!
4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新年伊始,看了一部伤感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以生命为代价的失去,有时候真的是没有救赎的。无论,他是活着或者死去,生命对于他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在命运的捉弄里,别给那些受到伤害的人,谈什么勇敢啊、振作啊,只有活在里面的人才明白,那份沉重是无言的。
何况,在悲剧发生之后,有多少言语和行动的伤害,如那瑟瑟寒风,雪上加霜般摧残着支离破碎的人心。
即使事过境迁,走出悲伤的人再想去温暖那个已经心如死灰的人,哪怕此时春风拂面,又能如何?
一个心里什么都没有了的人,拒绝参与到这个世界中来,用简单的“不用,谢谢!”对抗着扑面而来的热闹。
看过之后,心生悲哀。
但也庆幸这份敏感,接受这份悲伤之外的怜悯,对人性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或许,不曾经历这份痛彻心扉的每个人,都该感恩命运之神的眷顾。否则,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比影片中的主人公做得好那么一点点。
5
2018年伊始,平凡的生活,可能不会有那么波澜壮阔的故事和事故发生,但每个人多少都该有一点点的变化。
变化,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在努力,有时候也茫然。但是,当不再无谓的寻求某些意义的时候,反倒多了一些勇气。
还是小林漫画里的作品,送你一棵树以及一棵树的快乐忧伤。
做一棵树吧,快乐时开花、忧伤时落叶,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