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奶奶多一些,唯一的解释就是我是由奶奶带大的,感情深厚。
虽然在外长大的时候,中学前后,外婆也来我们家帮助远方的爸妈看护我们姐弟四人,家里也用爷爷,但还是喜欢奶奶。但比我小四岁多的二弟他就喜欢外婆,因为他在上学时,很多事情都是外婆参于的,包括最后外婆和同村人吵架因高血压去逝,也给了二弟不小的打击。
我是家里的长女,接触爷爷奶奶的时间长一些。总感觉奶奶家有很多好吃的东西,那时吃的就放在堂屋神前柜底下的抽屉里,有熬猪油后榨干的油渣,我会偷一点点来吃。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家好吃的就更多了,类似炸小鱼等,还有很多用糖裹着的小吃食,手指粗细的,鹌鹑蛋大小球状的。但就是客人来了才吃那么一两顿,我也才能分到一点点。可是现在能在超市买到时,我却不爱吃那些甜食。一是牙齿不好,二是可能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
我们家是很穷的,我的记忆里,可能在我出生后,爸妈就和爷爷奶奶分家独过了。所以我们家能吃饱就不错了,奶奶家的好吃的也不属于我,因为还有上学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但奶奶家那些好吃的,我还是能尝到的,所以一直记得那些东西的形状、样子、味道。
农忙时,奶奶会干很多农活,我们就到处瞎玩。等闲下来时,尤其是过年后的正月里,农村还是蛮好玩的。也许在从不出镇上的我们眼里,过年过节看大戏就是无比激动人心的事情吧。奶奶这时会带上我,走很远的路赶到别的村庄看大戏。我认为奶奶还是有点文化的,毕竟曾是富家千金,在她80多岁的时候还想着用电脑了看电视剧,一直记得白素贞和许仙的传奇故事。
看大戏时,奶奶可能是真看戏,我们小破娃是看热闹,那人真叫多,人山人海人挤人。我们小孩子就在人缝里钻来钻去瞄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比如棉花糖、小糖人、卖小玩具的货郞摇着拨浪鼓。虽然奶奶从不给我买,但我看着这些东西都兴奋也好奇。
奶奶和其它大人总是盯着那些唱戏的看,我人小看不够会挤到前面去瞄一眼,只是看见几米高的戏台上走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人,有的会在那里武枪弄刀煞是好看,但却听不懂那些一直在那台上的人说些什么。
看不了几分钟又开始在人群里跑来跑去乱串,那里好像没有人贩子一说吧,也很少听见有小孩了被拐跑或不见的事情。那时一家大都生三到四个,谁家也不缺,孩子都是散养的。一台戏开始后,大人就很少走动,我们这些小孩子跑累了或发现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才乖乖回到大人身边待着。如果是男人去的,多半会把孩子顶在头上同时看戏,我的印象中好像还从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
能跟着奶奶混出去见见世面,心里已是吃了蜜糖一样,哪还能奢望其它的。在那个刚刚能解决温饱的地方,一年才吃几炖肉的地方,农村的炸小鱼或小甜食以是童年里的大餐了。小孩子的世界里,估计只有对于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才会放心上,也因此我才喜欢并常回忆与奶奶相处的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