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1、练习使用第三法,特别注意表达和聆听的转换。复盘一下你运用的过程
周日儿子堆的积木倒了,他一直闹情绪,我也一直在倾听他。倾听了很久,终于情绪下来了一些。解决办法是让我帮他一起拼。在我帮他拼的时候,他很大声的叫我帮他找他想要的数字积木,可以看出他的情绪没有完全消退。不过被他这样大声叫,我也感觉很委屈,心里升起不舒服的情绪,于是我说:“可以和妈妈好好说话吗?你那么大声跟我说话,妈妈很不开心。”我这样说完够,儿子马上就温柔下来了,后面拼积木也是非常顺畅。
做得好的地方:其实很少能去觉察自己的情绪,经常掉进问题区没出来,导致问题没处理好。今天能get到不舒服的点,并且去跟孩子表达出来,这是很大的进步。你的感受、想法要表达出来,不表达,谁能知道呢。当你尊重自己的感受,别人也会尊重你的感受。
2、在运用P.E.T.的过程中,你能区分什么时候聆听、表达,什么时候该给建议吗?说一个你运用的例子吧!
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要倾听孩子
当自己有情绪时,要表达
双方处在无问题区时给建议
刚刚举的那个例子中,儿子因为积木没搭好发脾气,简直是狂风暴雨了,各种发泄,我倾听他脾气也没下来,也就由他去了。过了好一会,他躺床上去了。我看他情绪下来,就躺在他身边,说想跟他好好聊一会。“妈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是吗,你说说。”“你想让我不要扔东西。”“你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呀,妈妈想什么你都知道。”我再次明确表达我的界限“可以发脾气,但是发脾气不可以破坏东西!如果你破坏我们家里公共的东西了,你要负责任!这个你要清楚。”儿子不吭声了。我继续引话题“能告诉妈妈吗,刚刚怎么那么生气?是没拼好积木吗?”“是啊。还有一个原因,我叫你你没过来。”“这样啊,我没听到呢。”“我都叫你两次了。”“哦这样啊,妈妈真的没听到。”“那下次宝宝积木没搭好怎么办呢?”“找妈妈帮忙。”“这个办法可以。”“那你叫妈妈,妈妈又没听到怎么办呢?”“我就叫好多次。”这样儿子情绪终于好转了,我们就再去搭积木,我做帮手。
最近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容器了,能接纳接纳儿子的坏情绪,甚至是暴风骤雨般的情绪,而儿子肯定是感觉到了我的变化,各种挑战,我知道他只是因为在我这找到了情绪的安全出口,所以会尽情释放。这很挑战我,但也让我成长。
父母要重视孩子上学迟到的问题,从幼儿园开始做,尽量不让孩子迟到。
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重视了,还孩子还是磨蹭,就是经常迟到,怎么办?———— 第三法
真正的第三法是表达我的需求,我也愿意听你的需求,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满足我们双方的需求。
孩子迟到,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迟到满足了他什么样的心理需要呢?
只有真正看见背后的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早上磨蹭迟到有几种不同的心理需要:
①求陪伴 ———— 一对一时间
②求关注———— 要在他做得好的时候关注他肯定他,这样他就不需要用一些偏差行为来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③孩子在被动反抗(通过迟到报复父母)
④孩子遇到了挫折,他可能有点害怕不敢去面对
爱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批判只会让行为一直持续。如果我们只是想要对方改变,而不是去自我改变的话,家里的矛盾是不会停止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爱孩子,就要委屈自己,而是在爱的基础上,看见并满足双方的需求。不管孩子迟到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不变的准则。
今天我们讲一讲孩子上学总是迟到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上学迟到对孩子是有很大影响的,可是有很多家长会觉得幼儿园迟到没关系;幼儿园嘛,想几点到就几点到;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幼儿园,干脆晚点送早点接,省的孩子受罪,或者一天只上半天也没事。
父母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光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也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需要玩伴的,尤其是当他有了固定玩伴以后,他也就基本适应了幼儿园。
如果他迟到了,他的玩伴没有迟到,玩伴到了难道不玩等着他吗?一天两天可以等,难道别人能天天等他?
很有可能,等他到了的时候,他辛辛苦苦找到的玩伴已经和别人玩上了。这时候,他要再加入游戏,那就很困难了。孩子们的游戏通常都是分角色的,你是爸爸,我是妈妈,他是宝宝,人家过家家过得好好的,一个新的小朋友要加入?他们不自觉的就会排挤:“哎呀,不要打扰我们玩!我们不和你玩!”
孩子也是这样的,总是被拒绝,他就没办法再玩了,这一天他的玩耍状态都会受到影响,到了第二天,他就更不想上幼儿园了。这样,他在幼儿园会一直没办法真正适应。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心理上重视这个问题,尽量不让孩子迟到。事实上,我们在幼儿园阶段是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的,反而上了小学以后,开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迟到的次数反而多了。
所以,改变孩子迟到的问题,首先父母心理上要重视,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帮助他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我们已经更重视了,可是孩子就是磨蹭,就是经常迟到,该怎么办呢?
我有一个学员,他女儿经常迟到,她学完了第三法之后,开始去和女儿解决这个问题,她是这样和女儿说的:
“宝贝,你最近经常迟到,妈妈送完你上班也迟到了,被批评了好几次,你看看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不要立马进入解决问题状态,而是先去倾听孩子,找孩子的需求。
孩子说:“那以后你别去上班了吧,你看强强的妈妈就不上班,你也不要上班了!”
————这时候要倾听孩子,找到孩子的需求
结果两个人最后就妈妈要不要上班的事情吵起来了,忘记一开始是因为迟到来沟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这个妈妈运用第三法的时候,缺了一步,她是表达了自己:“你最近经常迟到,妈妈送完你上班也迟到了,被批评了好几次。”
这个没错,可是她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立马就跑到了你看怎么解决,也就是说,她不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这是第一个可以提升的地方;当孩子说妈妈你别上班了吧,强强的妈妈也不上班,这个时候,她还是没有倾听,所以再次错过了孩子的需求。
这不是真正的第三法,真正的第三法是我表达我的需求,我也愿意倾听你的需求,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满足我们双方的需求。
那么,孩子迟到,背后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呢?为什么你一直批评他,不让他迟到,可他还是一直磨蹭呢?迟到满足了他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呢?
只有真正看见背后的需要,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早上磨蹭迟到,有几种不同的心理需要:
一种是求陪伴。
举个例子,我原来带的幼儿园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几乎每天早上上幼儿园都会哭鼻子,不愿意去上学,当孩子哭着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喜欢上幼儿园!”
通常妈妈都会怎么说:“必须去!”
孩子就哭得更凶了:“我不想上幼儿园,我不要上幼儿园!”
妈妈就问:“为什么不上?你能讲出个理由来吗?如果你讲得有道理,好,你可以不去,可是如果你讲得没道理,那就不要再哭了,马上去!”
孩子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一直哭,结果两个人天天早上干仗,导致每天都迟到很久。
后来,妈妈学习了P.E.T.,开始学习用第三法解决这个问题。她开始向孩子表达自己:
“宝贝,这几天早上你都不想上幼儿园,妈妈又要求你必须去,结果咱俩总在吵架去了,导致这几天都迟到了,妈妈都被老师批评了呢!”
————面质性我信息
孩子说:“我不想上幼儿园,你不让我去上我们就不吵架了啊!”————孩子表达了自己
“你不想上幼儿园,你想在家里啊!”————换挡到倾听
“对啊,我一去上幼儿园,你就和妹妹在家里不知道干什么,你光喜欢妹妹了!为什么不把妹妹给扔了呢?”
孩子表达的是什么?是真要把妹妹给扔了吗?当然不是,他表达的是不是他想单独和妹妹待在一起?
所以我们倾听他:“你也想和妈妈单独在一起啊!”
孩子说“嗯”。他说嗯,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的需求,也知道了自己的需求,这个时候不需要再表达或者倾听了,否则又会把孩子拉回到问题区中。所以,这个时候开始第二步寻找解决办法了。
很明显,孩子的需求是和妈妈单独在一起,我们的需求是孩子按时上学,有没有办法满足双方的需求呢?于是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和孩子说:要不以后早上,妈妈单独送你上学,把妹妹放在家里,你觉得可以吗?
孩子立马跳起来:“耶,太好了!”
从那以后,孩子上幼儿园再也不存在问题了,早上时间还没到,他就开始喊妈妈:“走,妈妈,咱们一起走,把妹妹扔在家里,扔在家里!”
送孩子上幼儿园成了孩子和妈妈的一对一时间,这个时候哪里还有迟到的难题?这是求陪伴的孩子;
孩子在求关注。
有好多时候,家长是看不到孩子的,早上着急忙慌的,根本没时间去关心孩子,可是如果孩子磨蹭要迟到了,你会不会关注他?“快点,要迟到了!你倒是快点啊!你都把我给急死了!”
一边催一边用手拖孩子,天哪,这是多么认真的关注,一心一意的关注啊!孩子能不越来越磨蹭吗?有人说:“这是什么关注?我这是在骂他啊!他干嘛找骂啊!”
对于这种求关注的孩子,我们不要总是在他做得不好的时候关注他,批评他,而是要在平时,尤其是他做得好的时候关注他肯定他。这样他才能越做越好,而不需要用一些偏差行为来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有很多父母是孩子有三天没迟到,父母没看见,孩子有一天迟到了,就开始批评孩子,那他当然会强化孩子迟到的行为。
孩子在被动反抗,如果孩子平时被打压得很厉害,经常这个不能做,那个不可以。孩子心里积压了很多对父母的情绪,那么他就有可能通过迟到来报复父母。
孩子遇到了挫折,他可能有点害怕不敢去面对。
比如,我有个学员她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就经常迟到,明明很早就准备好了,可是他就是磨蹭着不走,或者走到半路上,都能够拖到第二节课才到学校。
妈妈当然很生气了,可是不管你怎么说他,都没有用,后来妈妈不得不每天亲自送孩子上学。说来也怪,妈妈送孩子上学,孩子马上就去了,可是让孩子自己去呢,孩子就拖得很厉害。
后来,妈妈开始和孩子用P.E.T.沟通,这才知道孩子拖拉迟到的原因,原来,五年级有几个男生会在路上收所谓的保护费,总是欺负他,孩子一想到上学就害怕,才会磨蹭到要迟到的。
一般来说,孩子一开始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才开始迟到的,这个时候第三法一般都很好用。
可是时间长了,的确会变成习惯,就算再早点起床,也会变得迟到。
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当关系好的时候,你可以在关系银行中取一些钱,强行拉着孩子去上学,有一两次孩子就习惯了,当关系不好的时候,你这样做,估计两人关系就会破产了。
记得有一次,豆豆说:“妈妈,你让我快我就会很慢很慢,像我这样的小屁孩,只能爱,不能被批评。”
爱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改变,批判只会让行为一直持续。
如果我们只是想要对方改变,而不是去自我改变的话,家里的矛盾是不会停止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爱孩子,就要委屈自己,而是在爱的基础上,看见并满足双方的需求。不管孩子迟到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不变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