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原创】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孩子妈妈跳楼自杀了。原因竟然是跟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发生激烈争吵,妈妈撕了孩子的卷子,剪烂了孩子的书包,自己却在半夜悄悄的跳楼自杀了。
这位妈妈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她生活的重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她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带孩子穿梭于各大补课场所,她每天都在督促孩子学习,但孩子从六年级开始成绩就大幅下滑,并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跟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冲突也越来越频繁。
终于,这位妈妈在又一次激烈的冲突后,万念俱灰,从楼上跃身跳下。
看完了,不禁唏嘘。有听说过妈妈因为婆媳关系自杀的,因为夫妻关系自杀的,还从未听过因为亲子关系自杀的。
我自己作为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妈妈,非常不支持这种过激行为,但是非常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和处境。
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妈妈都是全身心的奉献给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而青春期的孩子呢,似乎并不领情,还总把妈妈当成自己想象敌人,有时候的言语真的像一把刀,直插妈妈的心脏。
加上妈妈自己也长期处于这种对子女高期望的高压力状态下,当自己的高付出得不到成比例的高回报,甚至孩子连自己的苦劳也看不到的时候,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
我想每一个妈妈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都知道仅仅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分数就跟孩子大动干戈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多不值当的事情啊。
但很多妈妈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都不会放弃对孩子的高期望和高付出,这种精神和身体在长期的高压下,势必导致自己在情绪极度激动的时候做出过激的行为。
孩子肯定是要管,这是妈妈们逃不脱的责任。但只要是发生了管教,在大多数青春期孩子眼里就是对立的,发生一些矛盾就会在所难免。那妈妈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把这个矛盾减到最小,把对亲子关系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1. 不要试图当100分的妈妈。
有一集奇葩说里说到终身伴侣这个话题,有一个辩手说:“我认为100分的终身伴侣就是60分。”我觉得妈妈也一样,100分的妈妈就是60分。
不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都花在孩子身上,妈妈也应该有自己的朋友,爱好,工作甚至事业。只有这样,才不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才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就压力巨大甚至情绪崩溃。
2. 放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不要迷信“龙生龙,凤生凤”,也不要迷信“高付出,高回报”。学习分数这个事情,到了一定的阶段,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里,多少还是要看些天赋的成分的。
要在观念上就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是普通的孩子,不能出类拔萃是很正常的事情。目标是要有的,不要过分超越孩子的能力,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这是最好的。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降低对孩子的希望,解放孩子也解放自己。
3.不要强迫孩子过分努力。
很多妈妈为了让孩子多学多做,平时经常让孩子刷题到凌晨,周末更是从早到晚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有的甚至是一门课好几个补习班。且不说这么高强度的学习孩子是否接收消化得了,孩子都没时间休息,怎么有精力来学习。
努力是要有的,但不要去挑战孩子的极限。极限这个东西,做得好是激发孩子的潜能,做得不好,就会把孩子推向极度叛逆的深渊。
那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做好呢?毕竟并不是每个妈妈都是蔡美儿,每个孩子都是蔡美儿的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人,那么尽最大努力就好。
4. 学会适当放手。
孩子的事情不要事无巨细都去插手,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很讨厌别人尤其是父母管他的事情。你所谓的关心,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麻烦和找茬。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尽量少对孩子唠叨。原则范围内,多给孩子留下自由的空间,他反而不会那么叛逆。当你真正需要管教的时候,他才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放手这一步,妈妈们迟到都是必须学会的。不会放手的妈妈,现在影响孩子快乐,以后影响孩子的幸福。
5.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家有青春期孩子,吵架闹矛盾这个是难免的。但吵架后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修补亲子关系这一点很重要。
妈妈可以让自己先冷静一下,做些别的事情转移或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郁闷,听歌,跑步,做家务这些都可以。
冷静下来后,如果这件事是自己错了,那么勇敢的跟孩子道个歉或者主动跟孩子说话,孩子都是很容易就原谅父母的。如果这件事是孩子错了,也不要强求孩子一定要给你道歉,小问题就算了,严重的问题下次再找机会说,但一定要注意上次沟通的问题所在。
6. 把爸爸也拉到教育中来。
让爸爸进来,并不是让他来当红脸的。很多教育的文章里都不提倡父母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这个说的很对,家庭的教育观念一定要一致。
把爸爸加进来的目的是当一个调和剂。当妈妈和孩子剑拔弩张的时候,爸爸可以进来用某种方式打断一下,让妈妈和孩子都能有短暂的冷静期。人冷静下来后,吵架的欲望就没那么高了。
或者妈妈和孩子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爸爸应该想办法让两人吵完架就和好。一般说来,亲子关系里的吵架,一吵完架双方都会很后悔,所以这个也不难做到。总之就是不要让亲子关系陷入冷战。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想说,妈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减少焦虑,控制情绪。目标是要的,但不能过分高远;努力是要的,但不要过于执着;管教也是要的,但不要过于控制。放轻松一点,就算是考不了高分,孩子也可以健康长大,就算是进不了大学,也一样可以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