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俗称牙垢,是口腔中靠近牙齿颈部与牙龈之间的矿化物,是口腔中的异物。牙结石分为龈上结石和龈下结石。牙结石的只要成分是70%-80%的无机盐,其余为有机成分和水。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的化学成分类似,其无机盐成分与骨,牙本质和牙骨质相似,牙结石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磷。钙约占40%以上,磷约占20%,并有少量的镁,钠,碳酸盐和微量元素,有机成分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据电镜观察,牙石呈层板状结构,与身体其他处的结石相似,只是各层的矿化程度不同,晶体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列。还可见矿化了的细菌。
牙结石形成的基本步骤主要有两个:菌斑的形成和矿化,龈上牙结石的矿化成分主要来源于唾液,龈下牙结石来源于龈沟液,目前对牙结石形成的主要假说是:口腔中的细菌代谢即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的氨使唾液或龈沟液的PH值升高,于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质盐呈过饱和状态,并从中分离析出而沉淀于菌斑中,并钙化。所以处在唾液腺导管开口最近的下前牙和上颌第一,二磨牙是牙结石最容易形成的部位。钙化先呈小灶状,逐渐增大,并互相融合成大块牙石,不过沉积发展成具有晶体特征性质的陈旧性牙石需要数月或数年。口腔中的微生物并非是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必需条件,有科学家研究过在无菌饲养的动物中也可有牙结石形成,其他如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和食物碎屑等均可成为钙化的核心。牙结石形成的速度因人而异,同一个体口腔内不同牙位的沉积速度也不同,这与机体代谢,唾液成分,龈沟液成分,菌斑数,食物性质等有关。如食软而带黏性的食物易沉积牙石,此外,还和牙齿排列不齐,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粗糙度,口腔卫生等有关。
牙结石与牙周病关系密切,与牙周病呈正相关,虽然牙石本身对牙龈可能有一定的机械刺激,但其粗糙面并不会引起牙龈炎,有实验证明消毒过的牙结石在体内不会诱导炎症或脓肿,牙结石对牙周组织的主要危害来自表面堆积的菌斑,由于牙结石的多孔结构容易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和藏匿细菌,牙结石成了口腔微生物聚集的“大本营”,由于“大本营”的存在,使得细菌与组织表面紧密接触,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因此牙石是牙龈出血,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去除口腔中的牙结石是牙周治疗和疗效维护的基本原则。
我们口腔里面的牙齿一生要咀嚼掉好几吨的食物,能对自己的牙齿好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