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美妆公司的hr沟通并加完微信的第二天,我接到了一家餐饮公司的邀请,同样是品牌策划的岗位,距离我家很近,但是看上面的招聘须知,是单双休——最近找工作明显能感觉到单休或者单双休的工作变多了,一般boss上面都会显示:排班轮休,看到这四个字我基本上就不会投简历了,双休是我的底线。
但是gap了这么久,离家又进,单双休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反正先去这家公司看一下,面一下再说,我秉持着“我要么成功,要么学到东西“的心态,接受了这家公司的面试邀请。
其实在两年前我找上一份工作的时候,也有刷到过这家公司,当时也是给我发了消息,但是由于我着急入职上家公司,就没有理会了。两年了,同个岗位又招人,只能说明这家公司的人员流动性,也挺高的。
多多少少是一个机会,所以先试试。
因为上上家公司是做餐饮的,所以对餐饮了解也比较多,比如基本上在这些公司的楼下,都会有几家这个品牌的样板间门店。果然,我一走到公司楼下,就看到了一家在工业园区里很违和的寿司店——这家寿司店以前商场店很多,我在城西银泰看到过它,但估计近几年的生意也不好做,已经逐渐退居街边店。
有超多连锁店的餐饮公司,好像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办公室不在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里,而是在一些工业工厂改变的房子里,上上家公司是,这家公司也是——在距离我家一站地铁的地方,距离很近,加分;在街边一个低楼层的建筑群里,装修很毛坯的样子,减分;公司在二楼,需要做电梯上去,电梯是还有很多隔板,脏兮兮的货梯,减分;上到二楼之后左转就是公司的前台,小小的一个,前台的左手边是一个会议室,前台的妹妹给我拿了面试单之后让我在会议室里填写信息,我一看,好家伙,这会议室的玻璃门已经碎成蜘蛛网还漏了人半身大的一个洞了,怪吓人的,减分。
杭州37、8度的天气,在不开空调,还和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会议室里,实在是又带你吃不消,所以我问前台的妹妹,可以开下空调吗?妹妹说可以的,不过不能开太低,之前这个玻璃门就是因为热胀冷缩炸了。
我当时就说,没关系。毕竟开了空调这个玻璃只是有可能再碎,而不开空调我可能当场就要热晕了。
开了空调之后,果然就舒服了很多,连填写信息的笔速都快了很多。
这家公司除了一般的面试信息要填,还给了一张测试表,一开始接过来的时候只觉得这家公司流程有点多,仔细一看第二张测试题才发现是问题有点大,问题及答案包括但不限于——
问题1:您的选择是()
A 没耐性:难以忍受等待别人;
B 好插嘴:滔滔不绝的发言人,不是好听众,不注意别人的说话;
C 无安全感:感到担心且无自信心;
D 优柔寡断:很难下决定。
问题2:您的选择是()
A 不圆滑老练:经常用冒犯或者考虑不周的方式表达自己;
B 喋喋不休:难以自控,滔滔不绝, 不能倾听别人;
C 胆怯:遇到困难退缩;
D 过分敏感:对事物过分反应,被人误解时感到冒犯。
问题3:您的选择是()
A 跋扈:冲动的控制事物和别人,指挥他人;
B 生活紊乱:缺乏安排生活的能力;
C 腼腆:事实不确定,对所做的事情缺乏信心;
D 抑郁:常常情绪低落。
这样角度刁钻,重复率高,又冒犯的试题有足足35题!
如果是8年前刚从学校出来的,被应试教育教育地只懂顺从的我,我肯定会忍着不舒服——甚至可能察觉不到不舒服,就顺着题目往下做,但现在我不一样了:我不用遵从任何人给我制定的规则,我完全有能力打破规则。
所以我在做前面还可以的几题的时候,乖乖地选了,越做到后面越觉得测试题意思重复,每个选项都很极端,一个人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这么极端;而且这已经超过了工作的测量范围,涉及到个人性格等比较隐私的东西,我就一个都不选,全部划掉。
最后竟然还有一个每个选项对标的分数,要自己算一个总分。
我在算了总分之后,还在测试题最后的空白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能只靠几个选择题就判断一个人是否符合公司的调性,人是多样性的,并不像每个选项一样那么极端。
写完我就交给前台的妹妹了,前台的妹妹看了一眼之后,问我:“这个亲属关系人都没有写,是有什么顾虑吗?”
我当时惊讶了一下,回答她:“我觉得这个没必要写吧。”之前也有公司面试填表格,也有亲属项,我也都没填,人家也没问我什么。她这样专门问的话就更奇怪了,一场面试需要让我未来的领导和老板认识到我的亲属是谁吗?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的人。来面试的应该也是一般的打工人,也不会有什么商政大户的背景什么的,我只觉得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里,控制欲很强一定是其中的一部分。
对完结束之后,她就拿着我的信息去找面试官了。
不一会儿,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士就拿着我的面试表过来了——那段时间我面试的领导很少是男生,只觉得这个男生长得还挺清爽的,希望他待人做事也是清清爽爽的。
之后就是常规的问答环节,因为这家做的是线下的餐饮行业,所以和我上上份在餐饮行业做奶茶行业的品牌策划的经历比较匹配,主要聊的就是这家公司的经验,比如工作内容,一个策划的完成时间,工作的落地等,还算是比较匹配。
我也问了公司这个部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相关问题,总体来说就是,品牌不是新增的,新招的人,我面前这位品牌经理也只来了一两个月,下面会加一个品牌策划【我这个岗位】,一个新媒体运营。
这样看来,其实整个部门的人很少,又会涉及到一个人做多种岗位的问题,而且这家公司还是单双休,当时就觉得自己对这家公司的意向不是很大,但是来都来了,还是想完整的面完再走。因为品牌经理在面试最后问我今天还有没有时间,有的话今天就准备和高层的二面,我说可以,他就去找高层了。
过了大概五分钟,是前台的妹妹过来问我:“你今天下午还有别的事吗?我们高层在面试另一个候选人,可能要稍微晚一点。”
我问,晚一点是多晚。
她说,可能要半个小时左右。
我当时看了眼手机,大概11点多,也可以等一等。
于是我就喝着水,在手机上刷着boss,继续在可能钢化玻璃炸裂的会议室里等二轮面试。
没过一会儿我就想上厕所了,于是问前台的妹妹厕所在哪里,妹妹跟我说直走右转。我顺着她说的地方走过去,又吓了一大跳——男女厕所就在电梯的旁边,我上来的时候左转是公司,右转就是男厕所,再往前是女厕所。但是厕所的设计很不合理,我一个女生要经过男厕所门口再到女厕所,这也没什么,但是男厕所的小便池就这样大剌剌地展示在门口,只要有人经过,就算目不斜视,总有眼角余光的吧,眼角余光完全能看到有男的在里面尿尿,还能完整地看到他的dick!
还好我当时过去的时候里面没有人在尿尿,不然我真的会觉得眼睛脏了。
经过男厕所到达女厕所之后,更是震惊,本来就是室内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水泥地看起来也不是很干净,隔间的门也松松的,把手随时要罢工的样子,里面还每一个都是坐便器——只要不是家里的坐便器,就算是大商场的坐便器,我还是会觉得不干净,清洁不到位,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阴暗脏乱的小厕所里!
我当时就扯了半包纸巾出来垫在马桶上上了厕所。
心里已经开始对这个地方产生生理抵触了。
到这里,其实已经有很多超出我预想范围之外,并且让我反感的事情发生了:测试题、前台的反问、脏乱的厕所——我都感觉是不是老天奶给我的信号,让我赶紧走,此地不宜我留。
但我还是留了下来,并且在上完厕所后没多久,被前台引进了高层的办公室——在此之前,我在前台旁边的会议室清清楚楚地看到、听到那个之后面试我的男高层,和几男几女大概是合作商的人说说笑笑地从公司内出来——和着不是在面试,是在谈生意啊,这有什么好隐瞒我的呢?
这个按下不说,在从会议室到高层办公室的路上,是一个开阔的大的办公空间,我在经过的时候观察了工作环境和这个公司的员工:环境和上上家餐饮公司一摸一样,工厂房的阴暗环境,做了loft的两层,整个办公环境暗暗的,衬的人的脸色也暗暗的,隐隐地觉得这个公司的高层说不定和上上家餐饮公司一样,也是比较老派的人。
一进到高层办公室,果然——门的两开的防盗门,很厚重,里面的办公桌是木纹的,办公椅是皮质的,办公室里充斥着烟味腌入味的臭味,还有一个即将面试我的满嘴烟垢的40-50多岁的男人。
当时已经眼前一黑了,早知道就早点走了,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完了。
在招呼我坐下之后,高层往自己的烟灰缸里铺了一层纸巾,又倒了一些水,然后从烟盒里掏出了一支烟,准备点,但在点之前他还“礼貌”地问了我一句:“你介意我抽根烟吗?”
我看着他满是烟垢的牙齿,坚定地说了一句:“我介意。”
他可能没想到我会直接驳他面子,愣了一下之后,把烟收了起来。
我当时有点小小的庆幸,庆幸我的讨好型人格在这种紧要关头没有冒出来,庆幸我直截了当地说NO,也庆幸我了解我自己,并坚定地维护了我自己——我就是讨厌烟味,讨厌在公众场所抽烟还要给我喂二手烟的任何人;可能还有一部分是“下克上”的快感,毕竟一个处于权力低位的人,很少能对权力高位的人说“NO”,而我在这一刻真真实实地做到了——或许这个“NO”也是这家公司面试没有通过的原因之一。
坐下了之后,我又把之前和品牌经理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高层问我:“那你为什么当时从这家公司离职呢?”
我说:“因为加盟商的配合度不高,活动率不高,反馈少。”
他说:“加盟商多也是个问题,我们公司的话,加盟商虽然很多,但是直营店也比较多。”
后来他又说:“我们招的这个岗位,是要比较了解产品本身的,毕竟产品不好的话,做什么后续的操作都是没有用的。”
他这话说的有一点问题,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怎么吃这一套了,做品牌要销量好,除了产品本身要好之外,对外的宣传也要做的漂亮:不管是宣传图片、文案、还是日常的营销活动,要有吸引人的点,才能让消费者来买单,来知道产品的好坏,纯纯做好产品,不管其他部分的话,肯定是做不好的。
面试中间,品牌经理进来过一次,说要和高层对一下年度营销方案,和面试我的时候判若两人,他在打开高层办公室门的时候那个神态,是一种奇怪的卑微感,我当时心里觉得更不妙了。
最后面试结束,我匆匆离开那个充满烟臭又隐隐不对劲的地方,我对这场面试不抱希望,也不希望再进入这样有着高度控制欲的奇怪公司,果然如我所料,boss上的hr没有再给我回过消息,我也没有再问过。
不过从这家公司开始,我开启了每天至少一个面试的面试高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