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么多书,依然没有改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一周一直在读一本书,目前已经反复读了两遍。

这本书就是《读懂一本书》。为什么要执着于这本书呢?因为这里解决了我最头疼的问题——究竟该怎么样读书?

在过去一年里,我听过上百本书,这其中还不包括反复听的。还有家里买的上百本实体书和手机上买的若干本电子书。

花了这么多时间来听书看书,但我自身的改变却微乎其微。读书并没有让我获得有价值的东西,我甚至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能力有问题。

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文章标题:《我是如何做到一年读300本书的》或者《我是如何做到一天一本书的》。心想着别人都一天一本书了,我这读书的速度哪辈子能赶得上他们?

我就开始寻找各种读书方法,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直到在《读懂一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实际上,我读书的方向错了。

读书最重要的是理解并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读书的速度。知行合一才是读书真正的价值。

这个方法就是:看书的时候什么都不做,不做笔记也不划线(这跟大多数人所常用的方法不一样),需要花一整块的时间从头到尾读一遍。

读完一本书后,不要急着把它放一边,先合上书来回顾一下,可以把自己的对书的回顾和理解画一张思维导图;画完后再针对这本书的目录来看一下,看看有没有落地,有就补充一下;接着对着导图来看一下哪块儿还是不懂,不懂就翻到对应的章节再来多看几次,对导图也进行一些完善。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回想这本书中的内容,因为这个时候大脑已经忘记一大半了,需要努力回想书中的内容,让大脑感到“痛苦”,这种让大脑不舒服的方式才能让记忆效果更好。通过思维导图,找出记忆已经模糊的部分,再去翻书。

常规的读书笔记,划线的方式会让大脑懈怠,产生自己已经掌握了的错觉,反而会降低记忆的效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没完,接下来通过思维导图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或者讲给自己听也行。

这就是常说的以教为学,这种方法学习效率最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因为自己表述过一遍,相当于在大脑中翻译了一次,把书中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对知识点的记忆能达到80%,并且会在大脑中保留很长时间。

知识只有存储在大脑里,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把它提取出来。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的,读书才能真正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认知,扩大视野。

因为阅读的多了,理解的快了,所以读书的速度也就更快了。

目前我正在按照这个方法读书,虽然还没有到讲书的阶段,但却发现自己对书中的内容理解的更深了。有些字里行间的意思,过去根本没读懂就翻页了,现在能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意图。

通过这个方法也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我对书中内容的记忆都是模糊的,有的甚至连顺序都是错的,这几乎和从没看过这本书没什么区别。

如果你也在为如何读书而不知所措,不如试试这个方法,别在意读书的数量和读书的速度,重要的是理解并转化为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yuqifuli阅读 5,545评论 3 13
  • 前两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了上百本书,但对大多数书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我的生活也并没有太多的改变,经常有一种无奈:...
    枫下客阅读 521评论 0 4
  • 幼儿时期: 大概在我两岁半至三岁那年,我上了第一所幼儿园。好景不长,因为我坚持不懈的哭闹,让妈妈心软,再次转园。...
    上官星恒阅读 884评论 0 0
  • 昨天在上班的时候,身上受了几处伤,大腿上擦掉了两块皮,感觉到隐隐作痛,最终坚持到了下班,回到家洗澡时,水淋到伤口上...
    直着蓝阅读 407评论 1 2
  • 听语文组的伙伴上契诃夫的《变色龙》,不禁想起2017年12月在徐州高级中学即兴上《变色龙》,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两年...
    海的波文阅读 951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