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子很小的时候就问过我:妈妈,你怕死吗?
我说:妈妈不怕,因为妈妈每一天都认真地生活过……
今天,我怕吗?与其说是怕,不如说是一种慌张。而这种情绪几乎是我过往人生里不曾有过的,之所以会记录这篇文字,也是想给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留下一点点纪念和记载,多年以后,当有人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或许会想象这个时代的人们,原来是这样的生活过、担忧过……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吧?
事情是这样的,我任性地去了一趟上海,看望了老友,感受了大上海最美的季节,流连忘返,彻夜长谈。回来以后才得知抵达地有一例病例,所以我自己主动隔离了,因为我的职业决定我必须这样做。于是,接下来的分分秒秒对我来说,就好像内观一般。我关注了我的感受,放大了我的情绪,也看见了自己。
接到社区隔离通知的第一时间,给领导和学生留言,临时取消线下课程改为线上授课。心中莫名一丝窃喜,觉得可以不用长途跋涉去上课,在家教学也不错。然后又给朋友留言取消了今天的见面,给两个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长者邮寄了水果,表达感恩之情;这一切就像流水账一般抢走了我的时间。
打开电脑和学生们一起上课,下课的时候看似无心地笑谈:祝福我吧,孩子们,希望后天我们可以见面!其实内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这一刻,我知道,我恐惧了。
下课后的第一时间里开车去医院做核酸检测,一路上心里在想:要不要和孩子爸爸交代一下银行密码?还有告诉他可以再找一个,只要对儿子好就行,心情很复杂。
社区医生给我检查时,离我很远,把我拉到门外,嗓子被棉签一顿折腾作呕,第一次有一种被嫌弃的感觉,我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忽然想与世隔离,不与任何人接触,回到小区的小路上偶遇邻居,我悄悄地绕着走,回到楼内我选择自己爬楼梯。京东那个小哥来敲门送书,我漏个小门缝告诉他我在隔离,其实特别想感谢他给我送了很久很久的书!每一次他送货时都带着微笑,很喜欢。
打开衣柜挂大衣,看到排列整齐的大衣“们”,就想着这件蓝色送给L、黄色和粉色送给J、咖色送给X,那P咋办呢?那条白花的裙子她说过喜欢,让我以后送给她呢,就这个吧!我想象着她们穿着我的衣服想念我的样子,想着想着我居然笑了!
给自己做一顿饭吧,牛肉柿子和米饭,吃了一锅。然后爬进被窝,开始码这些字。
机器人在地上默默地走着,我想写完了这一段,就看一会书,睡一会,晚上要和儿子好好在一起。(其实没有提到我妈和妹妹,我想对她们更好一些!)
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我就这样过吧……对了,今天还是我的阳历生日,写着写着,心里的林黛玉走出来了,顾影自怜。
【后记】上面这段文字是在一周以前写的,今天再次打开来看,特别想再补充一段,把它写完整。其实,一个人想要面对自己的脆弱、逃避、恐惧,不是很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人,习惯了坚强与担当。虽然身边人都在笑谈我小题大做,显得矫情,但是这一天里的等待与焦灼,是真真切切地发生的,面对死亡的距离也因未知而越来越近。越是等待,越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越是可以接受生命的考验,看到自己的答案。我感谢这一天的等待,让我距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步,也让我更加确定,未来的日子里,就这样一直生活下去、爱下去。
书写是有疗愈作用的,它让我们的思绪顺着指尖倾泻下来,变成这些有温度、有力量、有节奏的字符,我的老师告诉我说:有些文字写下来会很疼,但是也是我们身体里疼痛的出口,我想是这样的。
很喜欢艾弗列德的那首诗《去爱吧》,恰好与今天的标题不谋而合!
去爱吧,仿佛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
跳舞吧,仿佛没有人会欣赏一样
唱歌吧,仿佛没有人在聆听一样
工作吧,仿佛不需要钱一样
生活吧,仿佛今天是末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