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的人人到QQ空间再到微博进而到微信的出现,我们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方便。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交流工具的便捷而畅所欲言,而是变得更加地沉默寡言。
当你跟朋友在微信聊天时,可曾留意过留意过聊天页面上面的“对方正在输入中”?而这个“对方正在输入中”隐藏了多少心事,是隔着冰冷聊天屏幕外的我们无法体会的。在短暂的输入时间里,我们可能在编辑与删除中往复,但最终无论有多少辛酸苦楚,都汇成一句“我很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变成一个只讲快乐,不言伤疤的人。在白天言不由衷,在黑夜细数伤口,通过隐藏心事来巧妙地度过一生。
微信里面有好友上千,是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当你喜悦或者悲伤,想找他人分享时,翻遍了通讯录,却无人诉说。这时一种莫名的伤感会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涌起,使人倍感落寞。可能这正是所谓的“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现在有一个很热门的聊天词语,叫做“尬聊”。很多人都是因为聊天而聊天,通过互相问好来维持塑料友谊,但是问安好像变成了一种礼貌,好不好谁知道呢,反正话题是终止了。
“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不让人看见。”朋友圈的出现,本意是让人分享心情,记录生活点滴。但是现在许多人却将它设为三天可见或者半年可见,通过人为地打造朋友圈来成就自己扮演的角色。究其根源,是我们却总是凭借蛛丝马迹,只言片语就去评价他人的人生,把人给标签化。当他人在朋友圈时,他表达的不是他想说的内容,而是他渴望被理解的心情。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只是把他人的朋友圈当做是我们无聊时的消遣品,在表达喜悦的朋友圈上随手点赞,在表达悲伤的朋友圈下评论几句无关痛痒的安慰话语。可能“世界上其实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刺不到别人身上去,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所以大多时候我们的朋友圈都是在粉饰太平,“怕别人知道我潦倒,只好假装我万事都好。”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一书中写道:“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其实,微信只是一种聊天工具,而不是一张伪装面具。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的情绪,连发一条朋友圈都要谨小慎微,设置三天可见和好友分组。愿“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