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就是一种能力

对于道德两难问题的选择(一个人因为救人而去偷东西),基于这种现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基于其认知水平层度去做选择。

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趋利避害阶段、互惠阶段、人际和谐阶段、遵守法律和秩序的阶段、社会契约阶段,还有最高级的普遍原则阶段。上面六个阶段由低到高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跟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自我中心的趋利避害和互惠互利去判断做不做。这个阶段的人处于3-12岁之间。

习俗水平,这个阶段的人有是非善恶,或者为融入群体选择周围人的选择。后期与社会接触多了,有了自己的内化认知,有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不被外界干扰,这个年龄段是青春期到成年阶段。

后习俗水平。加入社会群体考虑,并且有明确的道德水平评判,遵循法律和秩序,有时候会在群体规则和社会诉求间寻求平衡。不光能考虑到平衡,还能考虑到背后伦理观。提出最高层次的价值观和伦理原理。

由此,看出道德是一种能力。随着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增长而产生变化。

跨文化研究还发现,即使是不同文化下的人,思考方式仍然会遵循这三水平六阶段的顺序,逐步演化。

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我们道德生活和伦理思辨的深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