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冰心的了解是必须的,无论是《寄小读者》系列,还是《肥皂泡》之类的,都是所在整本书的重点。给孩子们一碗水,老师至少得有一桶水,所以,就先从冰心的感情生活说起吧。
民国文坛上曾有一段公案,大意是说张爱玲和苏青都看不上冰心。张爱玲的原话是这样的:“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是我甘心情愿的。”苏青则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张爱玲不喜冰心是因为她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则是由于她的容貌。这样看来,女人对于女人反而更残酷,不说行动上的攻击力,单论唇舌,刻薄起来简直可怕。
我想,同期的大多数女作家是不喜欢冰心的。她不能说没有才情,但那才情都是桃花源,没根没底的,分明是没经过风浪的架势,却稀里糊凃地博了那么隆盛的名声。这当然令人嫉妒,而嫉妒足以毁坏女人间的友谊。
人如其文,这是我能想到的对冰心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她这一生,都是活在爱与美之中的小姑娘。没有哪个女作家像冰心这样,永远带着少女的气息,这大概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冰心出生在一个和睦的家庭,母亲慈爱,父亲是海军将领,思想开明,这培养了她温厚敦和的天性。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她又常常与海打交道,那片温柔宽广的蓝色也对她的性格有一定影响。哈哈,忽然想到了曾经给孩子讲的《肥皂泡》。
冰心始终坚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样的冰心就像一个不肯长大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思玲珑。
1923年,冰心乘坐“约克逊”号前往美国留学。这是冰心第一次出远门,她的好友特意嘱咐同在船上的弟弟吴卓照顾她。吴卓是清华大学的留美学生,燕京大学的冰心之前并没有见过他,因此,她托了自己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对方。许地山误将另外一个男学生带到了冰心面前,这人就是吴文藻。有句古话说,“有缘干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你不得不承认,缘分真是奇妙的事情,你遇见谁都是不由自主的,冥冥中似有天意。
吴文藻热情洋溢,为人真诚。虽然冰心当时已经名声斐然,他的谈话却很直白犀利,一点儿也没有谄媚的意味。
一段感情的开始都是猝不及防的,可能因为一个样微笑、一句打动人心的话,或者仅仅是一刹那的照面。到达美国之后,有不少朋友和同学写信来同候冰心,寄了风景明信片回复,独独给吴文藻回了一封笔信。
从那之后,冰心和吴文藻开始通信。他们之间交流读书心得,老师都惊叹于冰心的阅读量。
1925年的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一起到康奈尔大学学习外语。这个暑期学校没有其他中国学生,冰心和吴文藻这对书信交流的密友开始朝夕相处。
1929年,冰心和吴文藻在未名湖畔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此,他们正式开始了六十多年的相依相伴。
从女人的角度看,冰心无疑要比林徽因幸福许多,她一生患难难不多,从容静好,虽然不如林徽因奔波流离来得精彩,但安安稳稳也实属难得。
和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人相守,这也是福气。六十年来,冰心和吴文藻的婚烟十分美满。
一片球心在王壶,她信奉美和爱的哲学。
她的一生都无风无,就像隐匿于桥拱之下的莲,幽幽地香,不经风雨。那些所谓的苦难和丑悉,她没有过切肤之痛的感受。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一生都太乏味,生活平淡,爱情平淡,连着那一生的故事,都如比平淡。但是,我们又何必执着于此生就一定要轰轰烈烈呢?
如果可以,让我们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就如同冰心之与吴文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