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的月亮河》读书笔记
每一个特别的故事都有一个特别主人公,比如《鳄鱼哥尼流》里会直立行走和倒立却被同伴不屑的哥尼流、《大脚丫跳芭蕾》里长着一双又丑又大的脚丫,却热爱芭蕾舞的贝琳达、《你很特别》里全身被贴满灰点烦恼的胖哥、《火鞋与风鞋》里总是被人嘲笑的迪姆、《一百条裙子》里总是穿着一件旧裙子被同学捉弄的旺达·佩特罗斯基,还有,今天读的《鼹鼠的月亮河》里生下来就与众不同的米加。
不得不说王一梅老师是讲故事的高手,在开篇的引子里将一只乌鸦和一只鼹鼠这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动物合二为一,抛出一个悬念:“我就是鼹鼠米加,你不要感到奇怪,我的确是一只鼹鼠,我现在的样子可能是一只乌鸦,但我只是一只暂时的乌鸦。不要笑,是真的!你见过住在树洞下面的乌鸦吗?”
寥寥几笔,勾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乌鸦就是乌鸦,鼹鼠就是鼹鼠,怎么一只乌鸦非说自己是鼹鼠呢?一口气读完这个故事,就知道王一梅老师笔下的情节设计是多么有趣而巧妙了。
鼹鼠米加出生时其实让全家都很担忧,他是米太太和米先生的第九个孩子,不仅是整个月亮河唯一的黑色鼹鼠,而且他非常贪睡,很少和全家人一起吃早饭,也不喜欢做鼹鼠该做的事——他不喜欢泥土,也不愿意挖掘。那他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他常常独自发呆。”
“他说他不喜欢土地,而喜欢天空。”
“他还说,他不想学习挖掘,他没有兴趣。”
“他常常画奇奇怪怪的图纸,听说是为了设计鼹鼠望远镜,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生活了很多很多这样特别孩子,他们总是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寂寞,就像米加一样,虽然他们的哥哥们很爱这个弟弟,但在月亮河,米加没有朋友,除了刺猬先生和尼里。
刺猬先生是一只有智慧的刺猬,他说的话总是充满哲学意味。整个故事里米加总是沉默寡言,他认为“听别人说话很重要”。他对于自己为什么是黑色的一直迷惑不解,刺猬先生这样对他说:“有一天,你会习惯你和别人的不一样的。就像我浑身都是刺,而我并不觉得我很丑。”
米加是特别的,刺猬先生的话让他“心里觉得不那么寂寞了。慢慢地,米加开始有些不怎么在意自己是黑色的鼹鼠了。”
是啊,不仅是孩子,我们大人有时也会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胖”、“为什么我个子这么矮”、“为什么我做不到”......其实没有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关键在于你站在什么角度看待这种特别。
米加贪睡,不喜欢挖掘。但米先生认为挖掘对来鼹鼠来说是最好的职业,也是必要的本领。这不正像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吗?我们居高临下的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怎样,那个孩子应该那样,好像不按照我们设定的去做就是错的。导致孩子们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就像此时的米加也在问自己:“我真的不是一只好鼹鼠吗?”
可是他用画图纸的方法帮刺猬先生托运货物省了很多力气,也出了巧妙的注意帮忙米先生搬走没有青苔的砖。这些特别之处米先生却没发现。
遇到尼里,是米加改变人生的转折点。米加看到可怜的尼里每天辛苦的在河边洗衣服,就产生了发明一台洗衣机的念头,这个念头使得他离开月亮河,去往城市,遇见一位贫穷的、总是记错咒语的魔法师咕哩咕。此处,王一梅老师把魔法师写的也非常特别,魔法师的魔法并不是万能,它有一条重要的规则是“魔法总归是魔法,永远不会让真的变成假的,也不会让假的变成真的。”凡是魔法变成的东西过了100天后就会恢复原状,因此就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咕哩咕的魔法吸引了米加,他一心想让咕哩咕帮助他变出洗衣机的各种零件,因为和孤独的咕哩咕成为了形影不离的朋友。等到他们在黑熊剧院名声大噪后,故事到了高潮,本以为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他们就可以拿很多钱实现组装洗衣机的梦想,可是咕哩咕不小心把米加变成了乌鸦,而且飞到了谁都不知道的地方。
这下糟了,米加成为乌鸦后也交了很多朋友,等到咕哩咕找到他的时候,还帮助乌鸦朋友们消除了一场灾难,把他们的敌人老鹰变成了一只小鸡。
故事的最后当然是温馨、圆满的画面了,米加回到了月亮河,大家从此对他另眼相看,米先生和米太太也为这样特别的儿子感到骄傲,尼里再要不用辛苦在河水里洗衣服了,而且米加发明的“像皮球一样滚来滚去的洗衣机”好玩儿又省力,城里的太太们也都很喜欢,咕哩咕也来到了月亮河,月亮河也因为米加而出名了,很多人到这里参观。
一个特别的孩子,身体里藏着特别的不可思议的能量。就像一粒陌生的种子,只要给予他足够的阳光、温暖的风、空气和干净的水。待到这粒种子发芽、破土,也许会长成一株芬芳奇异的珍贵植物。每个孩子都是那个最特别的米加,我们大人要尽量给予他们温暖和照耀,不为世俗的成功,只要让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