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上卷四

完整"围炉夜话"责人先责己,信己亦信人「心为主宰,死留美名」卷四

八四、秤心斗胆成大功,铁面铜头真气节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

[注释]

秤心斗胆:比喻一个人心志坚定,胆识远大。铁面铜头:比喻一个人公正无私,不畏权势。

[译文]

能够成大事立大功的人,完全靠着坚定的心志,以及远大的胆识。真正有气节的人,才可能铁面无私,不畏权势。

[评识]

成大事立大功并不全靠学问,虽然学问也是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一颗如秤锤般坚定的心,以及远大的胆识,什么事都不敢做,即使做了也不长久,那么,凡事都不能成功。例如,中山先生十次革命失败却仍不气馁,心志的坚定可见一斑。在那时,革命被视为叛逆的行为,抓到了是要杀头的,可中山先生始终不忧不惧。他的学问渊博,胆识超人,才能成就这番创建民国大事业,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古来的英雄烈士,哪一个不是凭着秤心斗胆,抛头颅、洒热血,为历史增添一页页可歌可泣的篇章?

有真气节,才能不徇私;有真气节,才能不畏权势。所谓铁面铜头,正是形容一个人不徇私、不畏恶的凛然作风。这种人如果做官,政治必定清明,因为他以廉洁自守。如果他只是个老百姓,也一定有为有守,不致作奸犯科,伤风败俗。不管是在朝为官,或是在野为民,这种人即使撞得头破血流,还是一副硬骨头,因为,真理永远是他们追寻的目标。

八五、责人先责己,信己亦信人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注释]

远怨:远离怨恨。

[译文]

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败的主要原因。

[评语]

其实,责备别人并不容易,因为责备他人时,首先自己的立场要对。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立场对呢?大概便是要先自我反省一番了。即使自己做得对,要别人心悦诚服也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你认为对的,对方不见得赞同,因此,责备别人通常会招致怨恨。不如我们好好的反求诸己,先把自己端正好了,再要求别人。有的人一味责备别人,而自己却多行不义,就难怪别人要怨恨他了。话说回来,即使要“责人”,也要懂得“忠告善导”的道理。不过,作者在这里说的,还是重于“修己”,与其要求别人,不如要求自己的内省功夫。

没有人做事情永远不出差错的。有些人很有自信,这当然很好,可是,如果自信不相信别人的,就值得反省了。有时候,我们难免会犯这种错误:我们常说别人刚愎自用,自己又何尝不然?历史上不乏因刚愎自用而失败的例子,以国势来说,大凡一个朝代能兴盛,往往是国君肯礼贤下士,采纳忠言。而国家的衰败,总是因国君不听忠言,自取灭亡。因此,我们除了建立自信心外,相信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对方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八六、无执滞心始通达事理,不做作气还本来面目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本。

[注释]

通方士:博学而通达事理的人。本色:本来面目。

[译文]

没有执着滞碍的心,才是通达事理的人。有矫揉造作的习气,便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评语]

人前有一个人,乘船过江到半途的时候,他的剑掉进水里了,于是,他马上在船上刻了个记号。他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入江中的,我只要按这个记号去找,就可以打到剑了。”你想,你能找到剑吗?当然不可能,他不懂得水流船动的道理。因此,我们把“刻舟求剑”,比喻为固执不通的意思。这个人的心,就是一种“执滞心”。所谓通方士,乃是指博闻而通达事理的人。一个人心中若固执不通,必然就无法对一切学问通达无碍,因为,他心中常有偏执取舍,以致于许多事物无法以客观与谦虚的态度去评断或接受。因此,他即使再有学问,也是固执一隅,只能成为专才而无法成为通才。我们常说:“择着固执”,但是执着也极易造成偏见,而滞碍不通更容易变成食古不化。真正的道理都是活的,并不是教条。有“执滞着”的人往往只知道抓着一些“道理的教条”不放,运用时也不知变通。

做作无非是想要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因此,才有意去掩饰与改变自己的本性。然而,这一种扭曲与改变,总是为了别人,有时候,甚至是为了世俗的名利,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想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不要在表面上下功夫,应从自己的内心本质改变起,不过,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自己要看清楚。如果改变的自己,并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具有意义,不如保有原来的自己,至少不会使自己的生命更糟。人的内在也有一些本性是原来就很好的,孟子说:“人性本善”,只要发扬我们心中本有的善性,也许,便是一个最好的本色人。让我们都保有属于自己的“本色”吧!

八七、心为主宰,死留美名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者(俗作这)心作主人;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

[注释]

者心:这心。

[译文]

眼耳鼻口,都是不能够思想的东西,完全依赖这颗心来作为它们的主宰。身体肌肤,在我们死后都会腐败毁损,总要留一个好名声让后人称颂。

[评语]

眼、耳、口、鼻、身是人的五官,它们又“心”为主宰,如果没有一个心在作主宰,耳、目、口、鼻便无法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如果一个人不用“心”,就会耳不听忠言,目不辨黑白,口中胡乱言语,连鼻子也让人牵着走,那么,这个人必然无法端正自己。心能辨是非,明好恶,所以,人最要把一个心先修好。《大学》上说:“心正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心若正,一切行为也就正直而不偏失。再进一步说,贤人便是一个社会的心,若是没有贤人,许多人便不辨是非黑白,不明善恶。因此,一个社会要贤人来领导大众,而一个人更要自许成为贤人。

虽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但是,不如努力自我实现,以显扬父母。所谓留个名称后世,便是要我们在有生之年所作为,做些有益世人的事,这就是自我实现。留名是要留善名,而不是恶名,若是恶名,不如不留。有些人以为“人死留名,虚死留皮。”留个臭名也好,至少大家一辈子都记得他,这种人思想邪曲,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痛心!想想岳飞庙前的秦桧像,人们经过,或怒骂,或吐痰才能泄恨。的确,我们真该珍惜父母赐予的身体发肤,做一个有用的人,就算不能显扬父母的名声,也不要辱没有父母的苦心啊!

八八、有生资更需努力,慎大德也矜细行

有生资,不加学习,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注释]

生资:天赋优良的资质。学力:努力学习。不矜细行:不拘小节。

[译文]

天生的资材很美好,如果不加以学习,脾气性情还是很难有所改进的。只在大行为上留心谨慎,却在小节上不加以爱惜,到底让人对他的言行不能信任。

[评语]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本来就有良好的善性,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后来却成为不好的人呢?这完全是由于外力的影响所造成。就如一块璞玉,如果好好去琢磨,会变得光润美好,然而,若不加以琢磨,它顶多也不过是一块石头,终究不能成为玉器。因此,我们才说:“玉不琢,不成器。”同样的,人的本性再美好,也要努力学习,在学问的潜移默化中加以琢磨,才能成为大器。所以,光有优秀的天赋,后天却不肯努力学习,也是枉费了上天一片美意。久而久之,连天赋的潜力也会被埋没,更别谈变化气质了。

如果仅在大行为上面注意,微细的行为却不加谨慎,仍然不能让人信任。因为由小见大,有时小节正是一个人内心的真正流露,如果小节屡犯,则表示此人还不能将一些劣根性加以去除。正如堤防上有裂痕,随时都有可能扩大崩裂,谁敢去相信呢?

八九、忠厚传世入,恬淡趣味长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注释]

颠扑不破:理义正当,不能推翻。趣味弥长:滋味更耐久。

[译文]

世俗的风气愈来愈流于狡猾欺诈,但是,忠厚的人诚恳踏实,他们的稳重质朴,永远是众人行事的横范。近世的习俗愈来愈崇尚奢侈浮华,不过,还是寂静平淡的日子,更耐人寻味。

[评语]

世俗的风气所以狡诈多变,大半是为了名利二字。而狡诈的手段是一些骗人的伎俩,不过大家也不是傻子,会一再受骗。待人处世,不妨学学忠厚人的那股傻劲。小人的狡诈欺瞒,永远是忠厚老实的人学不来的,想也想不通的,为什么不以诚心待人?为什么要老奸巨滑?其实,吃亏的往往是那些搞阴谋诡计的小人,陷害的也是他们自己。让我们的心保留一块净土吧!这片净土,只有忠厚的人能以赤子之心去开恳、耕耘。在你对人失望透顶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我们的社会其实乏厚道可爱的人啊!至少,我们就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厚人!

众人总以为奢侈热闹是最有面子的事,事实上,这样足以令人的心被物欲所蒙蔽。如果大家都崇尚奢侈,就会造成一个重利的社会。既然重利,便不重义,这正是社会风气败坏的原因。老子主张人应清静寡欲,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并非没有道理。反而是寂静恬淡,可以使我们的万虑皆涤,心胸为之一畅。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寂静中才可以观照得到。

九O、交友要交正直者,求教要向德高人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亲近耆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注释]

直道:行事正事。令名:美好的名声。耆德老成:德高望重的老年人。

[译文]

能与行为正直的人交朋友,这样的人必然也会有好的名声;肯向德高望重的人亲近求教,这样的家庭必然常常有善事。

[评语]

孔子说过有三种朋友值得我们向他学习,那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便是行为正直,又能规则劝我们错处的朋友。要观察一个人,先观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一个好方法,物以类聚啊!一方面因为自己正直,才会结交正直的人,一方面有这种朋友相到提携,自己的德业学问必定能日渐进步。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受人称赞呢?

老年人的人生经验很丰富,他们就好像是宝藏,只要你肯挖取,必能从中获得许多可贵的宝物;又好像地图,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当然,这是指修养很好,道德有成的老年人。一个人如果肯常常去亲近这样的老年人,受其教益,他对人生的努力,比较容易成功。推而广之,他的家庭也一定能逐渐兴旺,因为他能以好的表率来教导子孙,使得“家和万事兴”。

九一、解邻纷争即化人之事,讲说因果亦劝善之方

为乡邻解纷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亦劝善之方也。

[注释]

化人:教化他人。不爽:没有失误。

[译文]

替乡里的邻居解决纷争,使他们和最初一样友好,这便是感化他人的事了。向世俗的人解说因果报应的事,使他们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这也是一种劝人为善的方法。

[评语]

在我们的观念中,好像只有做官才能教化人,其实不然。像我们一般人,如果能为邻里的人排解纠纷,为他们讲说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注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性,这也是在教化人。这种影响力虽然小,却也不能忽视。假使每个人都有心如此,小至邻里,大至乡党,岂不是一片和气吗?因此,每个人都不要轻忽了自己的小力量。

若能向乡人解说因果的事,使乡人明白善恶报应的道理,他们自然会勉力行善,而不会去为恶了。因此,作者认为这也是劝人为善的方法。

九二、发达福寿空命定,努力行善最要紧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积阴德。

[译文]

一个人的飞黄腾达,虽然是命运注定,却也是因为他肯努力。一个人的福分寿命,虽然是一生下来便有定数。仍然还是要多做善事来积阴德。

[评语]

如果只相信命运,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完全是命中注定,因而想不劳而获,这就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了。如同一则寓言故事中所讲的懒妇人,她丈夫出远门前,怕她饿死,就做了一个大圈饼挂在她的颈上,如此才放心出门。但是,回来时发现她仍然饿死了。因为,连把饼拿起来吃,她都懒得拿。就算说一个命再好,如果不肯努力,不肯下工夫,还不是一事无成。更何况,命运好不好,谁又能知道呢?一个人发达了,就说是他的命好、运好,否定了他的苦心与努力,更是不公平的事。

人的福分和寿命虽然也是天生的,然而多有因积善而得福,因行善而致长寿的。你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不但过去如此,今后也是如此。所谓:“欲知过去因,今日受者是;欲明未来果,今生作者是。”天生福分虽好,若多行不义,也许今生就会尝到恶果,有什么福分可言?若有人命中原该长寿,可是他心里充满恶念,再加以纵情酒色,哪里会长命呢?因此,不管一个人天生的福寿命运如何,最重要的仍是今生今世的努力与行善,大家不要忽略了这一点才好。

九三、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恶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注释]

百行:一切行为。

[译文]

心中常抱着仁心、孝心,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会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秽恶念头,那么,平常很不愿做的事,现在做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因此,淫心是一切恶行的开始。

[评语]

一个心怀仁义的人,连蝼蚁都不忍去踩它,连草木都不忍去任意砍伐。因为,他有着“民胞物与”的胸怀,就更不可能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了。同样的,一个有孝心的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会想到那样做会不会使父母蒙羞,甚至还要想,如何做才会让别人因自己的行为,而称赞自己的父母。像这样,一方面断绝了恶行之源,别一方面又开启了善行之端,孝岂不是一切行为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吗?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色胆包天”,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淫邪的念头,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因为,色欲是一个人欲念之中最为强烈的,只可节制它,不可放纵它,更何况任何欲念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放纵,整人人就会受肉欲所趋使,而不能为心智所控制,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敢去做了。由此可见,淫实在是万恶之首。

九四、享受减几分方好,处世忍一下为高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注释]

自奉:对待自己。

[译文]

对待自己,最好不要把自己侍候得太好;与世人相处,最好凡事能退一步想,才是聪明的做法。

[评语]

怎样才算是对自己好?是否让自己锦衣玉食,便是待自己好?事实上,过于“珍爱”自己,往往使失去了生命力,同时也会使心灵变得不思振作。这种对自己的好,往往是最不好的。真正对自己好的人,并不在物质上满足自己,而是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充实,使自己的生命不致于浪费。

和他人相处时,并不是什么事都争了第一,才是最好的。因为,争的事情有许多种,若是公义的事,恐怕大家避之惟恐不及,还谈什么“争”?一般人所争的,无非是个人的名与利,不但把自己的气量争小了,大家还剑拔弩张的,似乎不战不休。“忍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倒不如退让一些,会让自己清醒一点,人际关系也可能更和谐。不过,这点不太容易做到,因为大家都想争一口气,否则就认为自己很没有面子。其实,这关乎修养与处世态度,和面子有什么关系呢?

九五、持守本分安贫乐道,凡事忍让长久不衰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

[注释]

持盈保泰:事业到达极盛时,不骄傲自满,反能谦谨地保持着。

[译文]

能持守本分而安贫乐道,这是多么清闲自在的事,然而喜欢兴造事端的人,偏偏要自找烦恼。在事业极盛时,总要不骄不满,凡事忍让,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衰退,因此仗势欺人的人,等于是自取灭亡。

[评语]

人若心中不妄求,对于下事物都能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人生一定比较能轻松自在。所谓“春有繁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惜人的“闲事”实在太多了,整天患得得失,全没有一个安定处。穷时求富,富时求名,即使名利双收了,还是改不了“好管闲事”的毛病。享受的比别人多,烦恼也比别人多,这似乎是很公平的事。做个快乐的穷人也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的穷人都很不快乐,穷人永远是愁眉苦脸的。其实,这是看各人的生活态度而定。凡事顺其自然,不强求而尽本分,保持内心的安泰,这可能是大部分人都无法了解的人生至乐。

身处富泰的环境,就更要谨慎谦虚了,所谓“势不可使尽,福不可双受”。使尽受尽之后,便是穷窘困乏。因此,富泰若是骄横而逞强欺人,便是很难守得住鼎盛的家业。要持盈保泰,就是“忍让”二个字。大部分的人一朝富泰了,以前能忍的,现在再也忍不住了。因为有恃无恐,既然有权有势,还有什么她忍的?如此一来,纷争不断,能富泰山到什么时候?不管人处在什么环境,中国人尤其讲求的“忍”,永远是立身处世的良方。

九六、境遇无常须自立,光阴易逝早成器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取一吃饭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注释]

境遇: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遭遇。成器:成为可用之器,即指一个能有所成就的意思。

[译文]

人生中的环境和遭遇是没有一定的,自己一定要谋求足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才不至受困于环境。人的一生仅仅数十寒暑,很容易便逝去了,一定要及早订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在一定的期限内使自己成为一个用的人。

[评语]

人的一生可能遭遇到的事物,以及环境的变迁是没有一定的。有的人生于富豪之家,却因意外的遭遇变故,潦倒而死;有的人生于穷困的家庭,却因环境际遇,再加上个人的努力,而成家立业。这正说明了人生的无常。在无常的人生中,若想维持一个起码的生活条件,一定要学得一技之长,一可以图个人温饱,二可以养活一家人,甚至帮助他人,总不至于在挫折的时候,连自己也养不活。

人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转眼即过。若不好好把握,极可能有“老大徒伤悲”的感慨,后悔也来不及。所以,要及早为自己订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和目标,督促自己在某个时限完成它,这样生活才有目标,有意义。你细想一想,大部分人的生命,是不是都在张望和蹉跎中逝去的?孔子见到流水,而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而我们呢?生命是值得振奋起精神,勇往直前的。

九七、河川学海而至海,苗莠相似要分清

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莠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

[注释]

谋道:追求学问及人生的大道理。莠:妨害禾苗生长的草,像禾,俗名狗尾草。

[译文]

河川学习大海的兼容并蓄,最后终能汇流入海,海能容纳百川,所以,一个人追求学问与道德的心,也应该如此,永不止息。田里的莠草长得很像禾苗,可是它并不是禾苗,所以,深究事理的人不能没有真知灼见,否则便容易被蒙蔽。

[评语]

“川学海而至海”,乃是一个比喻,如果把每一个读书人的求学心当作河川,而把知识当作海洋,那么,由一条河的发源一直汇流到海洋,其中必然要经过许多崇山峻岭。然而河川始终奔流不息,正如读书人求学也应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知识道德才能更渊博深广。而且,“泰山不辞壤土,故能成其高;河海不弃细流,故能成其大。”读书人也不要放过任何获得新知的机会才是。

有时候,真理的辨认是十分不容易的,就像苗与莠一般难以分别。因此,在研究任何一种学问,或穷究一项事理时,一定要经过谨慎的判断,才能评论是非。只有真知灼见方能洞察真理,排除似是而非的谬论。万一被蒙蔽了,还能探究真理吗?所以说“穷理者不可无真见”。

九八、守身必谨严,养心须淡泊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以者勿为也。

[注释]

守身:持守自身的行为、节操、戕:损害。

[译文]

持守节操必须十分谨慎严格,凡是足以损害自己操守的行为,都应该戒除。要以宁静寡欲涵养自己的心胸,凡是会使我们心灵疲累不堪的事,都不要去做。

[评语]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倘若没有什么抱负,只要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也就罢了。如果,对人生心中还有一点牵系,一点理想,那么,持自谨严就很重要。怎么说呢?正因为我们爱人生,所以爱自己,“守身”正是爱自己的表现。我们珍惜自己的一言一行,恐怕有所缺失。古人的“守身如玉”,无疑是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与孕育自己的天地的一种最诚心的回报,因此,凡是可能损害自己言行的邪曲行为,一概不为,他们的操守永远光明坦荡,就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依然温良可亲,学习他们并不代表食古不化。想一想现代人,持身谨严的有多少?别说那些作奸犯科之辈,我们有时不也会为不该得到的利益而动心吗?“谨严”二字,可是不容易的,不过,也更见古要守身的“专心一志”了。

人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许多事情想也没用,徒增我们的烦恼。禅宗有句偈语是这样的:“左一布袋,右一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许多事情对于我们而言,也就像布袋一般,只是负担。大部分人一辈子扛着七情六欲、儿女情长的“布袋”,永远也放不下,这样非把自己累死不可。结果,这一辈子,双手都用来扛布袋,而不能空出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心灵也永远不下来,想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生命的问题。

九九、有德不在有位,能行不在能言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注释]

足传:值得让人传说称赞。

[译文]

一个人值得为人所称道,在于他有高尚的德性,而不在于他有高贵的地位。世人所相信的,是那些凡事都能实践得很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嘴里说得好听的人。

[评语]

一个人足以为人赞赏,并非他身在高位,因为,深居高位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一切全在他内心是否有德。有德的人即使居于陋巷,他做的事仍然有益于众人;无德的人即使身居政要,也不是大家的福气。

一般人的毛病是光说不做,从小到大,我们不知说过几百遍:“我一定要……”结果,毛病还是毛病。有些人说起话来真是令人倾倒,所谓雄辩滔滔,也不过如此。但是,再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对他的话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要让别人相信你,很简单,拿出成果来!毕竟,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看你做,而不是听你说。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六 分类: 古韵鉴赏 | 被1人转藏 | 2009-07-18 20:16:43

合作:体验虚拟创业,积累创业经验!

一OO、称誉易而无怨言难,留田产不若教习业

与其使乡党有誉言,不如令乡党无怨言;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

[注释]

誉言:称誉的言辞。产业:田地房屋等能够生利的叫做产业。恒业:可以长久谋生的事业。

[译文]

与其让邻里对你称赞有加,不如让乡里对你毫无抱怨。替子孙谋求田产财富,倒不如让他学习可以长久谋生的本领。

[评语]

一个人要做到认他人赞美并不是困难的事,最困难的是让别人对自己没有丝毫怨言。因为,前者可能多做几件好事就能得到,而后者几乎是要人格完美无缺才行。在我们的经验中,一个人很难做到十全十美。“使乡党无怨言”不是去讨好每一个人,而是要使每个人都能信服,这就很困难了。由这章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人是怎样要求自己的。总要持之以恒,在自己的人格修养上下工夫,才能做到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毫无怨言吧!

为子孙谋求大的产业,原是人之常情,可是,子孙若是品德不良,庞大的产业总会让他败尽,甚至使他的行为更加乖张,因为他有了挥霍的凭借。即使子孙品德上过得去,若无谋生的本领,坐吃山空,再多的家产也会有用光的一天,到那时,只有流落街头了。因此,留产业给子孙,倒不如先教好他的品德。让他学习一技之长。一方面有了长久谋生的本领,另一方面也不会花天酒地,入不敷出,这才是非曲直最妥当的办法。

一O一、先贤格言立身准则,他人行事又作规箴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注释]

先正:指先圣先贤。规箴:规是画图的器具,箴具有规劝性质的文体。规箴是指可以规正我们行为的道理。

[译文]

多多记住先圣先贤立身处世的训辞,心中才会有正确的主见。旁观他人做事的得失,便可作为我们行事的法则。

[评语]

先贤的格言,都是经验的累积。虽然时代环境已不有不同,但人心千古相同;虽然社会制度已有改变,但做人的道理不变。因此,多将一些圣贤的言语记入心底,多加以咀嚼、消化,我们内心对行事的对错与法度,便能建立一个正确的准则,不至于被邪说蒙蔽,遇事也能依此来决定取舍之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事情,我们虽不曾经验过,但只看他人已有的得失,便知这件事是好不好,值不值得去做。譬如说,看那些嗜赌如命的人如何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就知道赌博不是一件好事,更不值得我们取法了。我们看他人诚实稳重,热心踏实,最后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经商能致富,为学有所成,做官更是造福民众,就知道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事实上,只要我们多加留意,格言不仅在书中,也在我们的生活里。

一O二、身为重臣而精勤,面临大敌犹奕棋

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谢安围棋别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

[注释]

陶侃:晋鄱阳人,为人明断果决,任广州刺史时,经常运砖修习精勤。甓:砖的一种。可企而及:能够做至意思。谢安:晋阳夏人,淝水之役,前秦符坚投鞭断流,人心为之惶惶,当时谢安为征讨大都督,丝毫不惊慌,闲时仍与友人在别墅下棋,镇定如常,最后他的侄儿谢玄大破符坚于淝水。

[译文]

晋代的名臣陶侃,在闲暇的时候,仍然运砖修习勤劳,这种精勤的态度,是我们做得到的。晋代名相谢安,在面临大敌时,仍然能和朋友从容不迫地下棋,这种镇定的功夫,就不是我们学得来的。

[评语]

晋代的陶侃身为广州刺史时,每天仍然运砖来修习勤劳,不使自己有一点怠惰的习惯。他还常常劝人爱惜光阴,珍惜事事物,甚至,连不用的竹头木屑,他都会先收藏起来,以备将来急需。不过就光以运砖这件事,便可以见出古时成大事业的人,莫不时时刻刻在鞭策着自己,即使有最舒适的环境让他享受,他也宁愿劳动自己的筋骨,绝不让自己懈怠半分。陶侃后来能成为晋代名臣,实非偶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而且,这种精勤的精神只要我们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到。

至于谢安,在大军临境时还能安然下棋,这等静功夫就教人不得不佩服了。但是,他令人佩服的地方并不在于他视若不睹,而是他分明看见却能胸有成竹,泰然处之,所以能临危不乱,大破符坚的百万雄师。这种镇定功夫并不是临时学就学得来的,因为,这完全是看个人的胆识。就像练功夫的人,由于长久临敌,知道遇事而乱是最大的忌讳,另一方面也由于功夫已深,对方一拳打来,自己有数十种方法可以化解,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好慌张的。因此,镇定能命一个人的头脑保持清醒,慌张只会自露陈脚;镇定能找出对方的弱点,慌张只有自露弱点。惟有镇定,才能克敌制胜。一棵树之所以不畏风吹雨打,还是因为根札得深啊!

一O三、以美德感化人,让社会更祥和

但患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注释]

济人:救济别人。

[译文]

只怕自己不肯去帮助他人,不怕自己的能力不够。应该使他人不忍心欺侮我,而不是因为畏惧我,所以才不敢欺侮我。

[评语]

这章讲的,完全是一个“心”字问题。如果真的有心救助他人,并不怕自己能力不够,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毫无能力的。只要有心,任何事情一定可以略尽绵薄。大部分人说自己没有能力助人,总归一句话,还是没有心罢了。帮助他人的方法很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声慰问也可以带给别人满心的温暖。把我们善良的心意,分一些给别人吧!只要你——有心。

别人不敢欺负我那是因为自己厉害,别人惧于威势,所以才不敢。可是“不忍欺我”,就是因自己品德善良,待人诚恳,别人期负我会良心不安,所以才不忍。不过更重要的是要使大家不忍去期负任何人,不仅是我而已,这就需要感化的功夫了。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与其让人惧怕你,不如让人敬爱你;与其以威势刑名来压制人,不如以美德来感化人,让他们自内心发出亲爱别人的好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祥和。

一O四、幸福可在书中寻求,创家立于教子成材

何谓享福之才,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注释]

创家:建立家庭。

[译文]

什么叫做能享福的人呢?有书读且能从中得到慰藉的人就是。什么叫做关于建立家庭的人呢?能够教育出好子弟的人就是。

[评语]

人间的享乐无数,总要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才算是有福气。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叫快乐,常常误把刺激当作快乐,一旦外界的刺激消失了,自己的心灵反而更加空虚。作者认为,懂得读书的人,才是真正的享福。能安心自在地读书,的确是一种福气。书中有无限的天地,随时在等着你,全看你有没有一把“心灵之钥”可进入书的世界。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拥有这把钥匙,于是只好由外界去获取种种快乐,他的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上。能由书中得到喜悦的人,随时都能打开书,聆听心灵最悦耳的音乐。这种人才是真正能享福的人。

什么人才是擅于建立家庭的人呢?应该是那些擅于教育孩子的人吧!就像一个园丁,他的园子里种的树如果都长斜了,长歪了,花不开而杂草丛生,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园丁。若是他种的每一棵树都俊秀挺拔,而且百花怒放,草儿碧绿,这才是一个好园丁。擅于建立家庭的人也是如此,教育出来的都是好子弟,这些好子弟将来又创立了许多好家庭,这岂不是擅于创家吗?

一O五、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爱之能勿劳物),勿溺受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注释]

未漓:尚未变得浇漓。自肆:自我放纵。

[译文]

当子弟的天性尚未受到社会恶习感染,而变得浇漓时,教导他是不难的,因此应以孔子“爱之能勿劳乎”的方式去教导他,而不要太过分溺爱,增长了他自我放纵的心。当子弟习性已经败坏,不易教导时,要依孟子“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的方式教他,不要轻易地放弃,使他失去了自新的机会。

[评语]

真正懂得爱的人,是爱之以方,而不是溺爱。因此在子弟还保持着纯朴的心时,要对他要求高些,使他养成刻苦自立的精神,这才是真爱。而溺爱会使他无法离开父母的照顾而生存,反倒害了他,到了放纵成习,便不好教育了。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是指有合乎中道的父兄来教育子弟,使他归于中道;有才的教导无才的,使他自觉自发。子弟就如长偏的小树,要由父兄像直木一般地去矫治他,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使他任意生长,那就更要长偏斜了。就像少年管教所的孩子,只要耐心地教导,给他灌输正确的观念,仍有机会成为有用的人。

一O六、若成事业,不可无识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一也;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

[注释]

偾事:败坏事情。

[译文]

如果一个人竭心尽力,虽没有什么才能,只要专心一志在工作上,还是可以立下一些功劳。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忠心卖力,却没有什么知识,必定会产生偏见,将事情弄砸的。

[评语]

打个比方,要一只乌龟送信上山,虽然它爬得不快,只要方向正确,能专心一志地往上爬,迟早会将信送到山顶。但是如果它不认识路,甚至不知往山顶是向上爬,那么即使它再忠实可靠,再卖力地爬,也许一辈子也送不到这封信。

忠心是好事,但有许多事反被忠心坏了。这便是由于认识不清,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爱之适足以害之”的情形。

人不可以无识,尤其是不可无正确的判断力。即使力量薄弱,无才能的人还是可以尽一己之力的。因此,无论做什么事,先要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如果什么都不明白,便贸然地介入,鲜有不碍手脚、帮倒忙的。

一O七、有时勿忘无时,踏实胜于侥幸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注释]

侥幸:意外获得。

[译文]

人即使处在顺逆的环境中,也不可忘却人生还有逆境的存在。世上虽然偶然会有意外收获的例子,但是心中不可抱着不劳而获的想法。

[评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好花不会常开,好景不会常在。因此,虽然不在逆境中,也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作一些准备,才不至于事到临头,被击倒而不能爬起。逆境之来,有时是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皆可以造成,只要不对生命绝望,一切都要可以从头开始。人生最可爱之点便在太阳落下,明天仍会升起,人也应该有这种心境和心情。

说到侥幸,不免让人想起守株待兔的寓言。侥幸是偶然的,一个人心存侥幸,便无法认真地做事。到最后只会像寓言中的农夫一般,把田园都荒废了。既然是偶然,便不在人的掌握之中,而踏实的努力绝对可以获得代价。偏偏有人一心想不劳而获,放掉手中掌握的钱,在路上寻找别人可能遗落的钱,这是可悲的。人为何要放弃做一个踏实的机会,而去做一个愚昧而可怜的人呢?

一O八、心静则明,品超斯远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注释]

品超斯远:品格高超则能远离世事的纠缠。

[译文]

心能寂静则自然明澈,就像静止的水能倒映事物一般;品格高超便能远离物累,就像无云的天空能一览无遗一般。

[评语]

心就像一个湖,所谓“寒潭过雁影,雁过影不留”,倘若雁过波兴,雁影便扭曲失真;又若雁过影留,那么后来再有别物掠过,终因雁影滞碍而不现。风就仿佛我们的七情六欲,影便如同外界是的种种想象,如果心有所爱恋取舍,就无法见到万物的本相。当湖水混浊不堪,自见不明时,又何能照物呢?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澄澈,不执着于一物,才能做到动静如一,因其极动之时其实不动。

品格高超的人,由于内心不受情欲爱恋的牵累,因此行事能如天马行空,没有阻碍。亦如云行在天,既不为人间牵绊,又不为天空羁留,偶化为雨,滋润人间花草树木。当它再由水化为云时,更不带走半点尘土。

一O九、读书人贫乃顺境,种田人俭即丰年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注释]

丰年:米谷收成丰盛的年头。

[译文]

对于读书人而言,清高而贫穷才是顺逆的日子;而对于种田的人而言,只要省吃俭用,就是丰收的年头。

[评语]

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犹不改其乐。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以贫为苦,因为他们的心中仅有读书之乐,面无复他乐。所谓清贫乃是读书人的顺境,倒不是赞美清贫,而是清贫不但足以养廉,亦足以诚心,同时也没有浮华奢靡之事来扰乱身心与道业。而为官与富贵有时反倒才成读书的障碍。因为为官事务繁冗,无暇读书充实自己;富贵则五欲充心,五声充耳,极易堕落了志气。

节俭是良好的美德,种田人家不能保证年年都有丰收,若是平常俭约,而有所积蓄,即使年成欠收,亦能衣食无虞,岂非与丰年无异?倘若不能节俭,日日浪费,即使年年丰收,又何异于年年欠收?所以开源节流,不要寅吃卯粮,那么任何用度都是永远充足的。

一一O、讲求正直,莫入浮华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注释]

迂:不通世故,不切实际。

[译文]

做人太过方正则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但这两种人还不失为正直的人。理想太高有时会成为空想,重视华美有时会成为不实,这两种人到底不能成为真正高明美好的人。

[评语]

正直而迂拙,所怀抱的还是正直的心,根本上不同于那些只求变通而失正直的人,因此既不可笑,亦不可耻,因为这种人有一颗可敬的心。人若不能外圆内方,宁可外方内方。总不要外圆内也圆,一点脚跟都没有,使世间的一切正直、道德、原则,皆被此等人败坏了。

任何想法总要以能实现为准,若是不能实现,便是虚妄。能履践的想法有一定的步骤可以依循,而虚妄的想法则没有这种次第。这种想法即使再美妙,再高明,也只是空想,一无是处。人都喜欢光彩夺目的事物,但是如果因此而走向无意义的浮华,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那么就失去了根本的精神,这种美便是空洞的美。真正的美是内涵而外现并非外加的。

无论是空洞的理想,或是虚浮的美,都是一种假象,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美好的事物与发自心灵的赞叹。

一一一、异端为背乎经常,邪说乃涉于虚诞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人知扬墨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

[注释]

异端:不同于一般想法的学说或人。

[译文]

人们都认为佛家和老子的学说不同于儒家的正统思想,然而却不知凡是于常理有所不合的,都有背于儒家思想。人们都知道杨朱和墨子的学说是旁门左道,却不知只要内容荒诞虚妄的,都是不正确的学说。

[评语]

异端的意思并不涉及正确与否,如伽利略的地动说,为当时教会斥为异端,但后来却获得科学的证明,佛老之说,一为宗教,一为思想,原是人们的自由选择与心证,而所以被视为异端,乃是不为社会既有形态及运行方式所接受。世人视佛教为异端,乃是见小乘出世而寂灭,而不见大乘入世而渡生。黄老之为说,在汉初为极重要的养民之道,迥异于后世谈玄论虚者。事实上,真正的异端往往出于人心错误的认识,凡是不合乎当时人心正确之认知者,或是不能为人类带来和平幸福的事物,皆可视为异端。

杨朱与墨子的学说被孟子斥为邪说,说杨朱无君,墨翟无父,殊不知在我们身旁谬误荒诞的事物更多,而我们却受之而不察,岂只是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呢?

一一二、亡羊尚可补牢,羡鱼何如结网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注释]

浮慕:表面上仰慕。

[译文]

想要有所成就,任何时候都不嫌晚,因为就算羊跑掉了,及早修补羊圈,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羡慕是没有用的,希望得到水中的鱼,不如尽快地结网。

[评语]

任何事只要去做,都没有太晚的时候,只怕无心去做,或是没有改进之心。晚做总比不做好,能改总比不改好。天天绝人之路,人之言晚言绝,乃是自晚自绝,与事无关。

许多人只看到分他人的成功,而未看到他人的努力,只知羡慕嫉妒,而不知及早奋起,这是没出息的举动。人能及者,己亦能之,事在人为,就看有没有付出相当的努力。否则,徒然站在池边看鱼,流尽江水亦是枉然。

一一三、道本足于身,境难足于心

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注释]

尽行:完全。

[译文]

真理原本就存在我们的自性之中,充实而无所缺乏,如果还不断地追求,仍然会感不足。外在的事物很难令人心中的欲念满足,倒不如全然放下,那么也就不会觉得不足了。

[评语]

儒家讲人本来具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后天的功夫,乃在于使这些良知良能不受到蒙蔽而显现出来。佛家讲人皆具有佛性,皆可以成佛,一切的修行乃在于使我们见到本来面目。这后天的功夫以及修行,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好像是本来不足,所以才有所追求,其实无上的道理只会被蒙蔽,而不会缺少。

禅宗《六祖坛经》中有一则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事实上,镜本来是干净的,尘埃只是幻影而已,自以为不净而不断拂拭,即命名镜中尘埃,乃至于山河大地的影像都被指去,还有一个在拂的影像无不去除,终是一种尘埃之见。世人外求,乃是情欲放不下;坐禅求空,乃是法放不下。若能放下,外在情欲不能动,内也不求空寂,就如镜之洁净,一无所染,那么还有什么不充足的呢?

一一四、读书要下苦功,为人要为人好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注释]

显荣:显达荣耀。

[译文]

读书若没有下功夫苦读,却非分地想要显达荣耀,天下哪里有这种道理呢?做人对他人毫无一点好处,却妄想得到福分和喜事,问题是没有付出,这些福分根本无处生起,又能从哪里得来呢?

[评语]

做大官、做大事不是容易的事,要治理一个郡县,没有相当的知识和学问,如何去推行政务呢?如果判断错误,不仅误国扰民,所谓荣达,亦成了可耻的屈辱。

一个人的显达,无非是能力比他人强,而能力又由知识而来,既不能下功夫苦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又不能行万里路,增广自己的见闻,想要显达荣耀,纯属空谈。就以现代而论,社会上哪一种行业不需要知识?无知识而想要成大事立大业,只是痴人说梦罢了。

至于福庆,并非凭空而来,任何事皆有因有果,无因而得果,断无是理。人间的福分,不外乎“自求多福”与“他求善福”两种,这两种是“常理”,其他则是“非常理”。中奖券、获遗产是偶然的,是幸运的,但是也得以买奖券或先人有钱作为其因。

“自求多福”乃是端正其心,努力其事,心不妄求,自得其乐。“他求善福”则是与人为善,不与人为恶,因为助人,而得人助。由此可见,无论就现世或非现世而言,福庆皆有原有因,而非平白无故产生的。

一一五、有错即改为君子,有非无忌乃小人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为小人也。

[注释]

改图:改变方向,变更计划。

[译文]

刚觉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便毫不犹豫地改正,这就是立志成为一个正人君子的做法。明明知道有人在议论自己的缺点,仍不反省改过,反而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这便是自甘堕落的行为。

[评语]

觉是主动的。一个君子,会主动地去反省他的思想和行为,只要有一毫偏差,便能立刻觉察,而加以改正,这就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之处。

“人议其非”,是其过错已显现于外,众人皆见其恶,则自己不可能不见。然而犹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这是明知故犯,只有自甘堕落的人才会如此。

我们说凡事要“慎始”,并不仅是指事情的开始要谨慎,要避免犯错,而是指我们心中的一念一想,都要加以明辨。事之错可及人,心之错便损己。“一念可以上天堂,一念可能下地狱。”君子自觉改过,并不在于想上天堂或畏下地狱,而在于自己的良心,良心安者,即在地狱亦如天堂。小人之肆无忌惮,不仅为人鄙视,其良心已失,即在人间已沦为禽兽,莫说地狱正等着他去,他的心早已入地狱了。

一一六、交友淡如水,寿在静中存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注释]

淡中:指君子之交淡如水。

[译文]

在平淡之中交往的朋友,往往能维持很久。而在平静中度日,寿命必定绵长。

[评语]

“淡中有真味”。“淡”与“真”是不可分的,不加任何调味料煮出来的菜,才是真品。又如空气和水,无色无臭,却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而所有的刺激都是反常的,短暂的,就如同烟、酒一般,往往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

交朋友亦是如此,只是为了刺激而结交朋友,往往不能长久,因为加了名利的调味料后,这个朋友所见的只有名利二字。真正的朋友,就如空气和水一般,能调节我们的心情和身体,达到良好的状况。它是不夹杂任何因素的,是相互了解的,由于这种淡,所以才能长久。

静是指心灵之静。心和身是息息相关的,心静自然气平,百脉调合。所谓心静,便是不逐物,不为欲乱,所以就能延寿。然而身却要动,身动能使筋骨活络。然而这个动并不违背静的原则,因为心还是平静的,只是使平静的身体不至于停滞,这才是生命的活泼的生机。

一一七、外事突来必熟思审处,家事瑕隙须忍让曲全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注释]

贻:留下。衅起:有了瑕隙。

[译文]

遇到突发的事情,一定要仔细地思考,慎重地处理,以免事后反悔;家中不幸起了瑕隙,必须尽量忍让,委曲求全,不要使过去的情感破坏无遗。

[评语]

所谓“急者缓之,缓者急之”,又说,“欲速则不达”,一件事情突然发生,必然不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亦非我们所能熟悉与掌握的。因此,若不明白它的因果,而任意为之,很少不出差错的。既然明白它的因果,而能力尚不足以为之,至少也要把损害降到最低点。绝不能毫不考虑地就去做,就像对着大象乱开枪一样,打到却未必打中,反而被他踩死了。

而家庭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有什么争执会比自己的父母妻子更重要的呢?争执是一时的,家庭却是长久的,我们忍心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把千年的宝贝给打碎吗?众人在船上争执,结果将船弄翻,就算被人救起,船已不再是自己的船了。“退一步路,海阔天空”,家庭的事尤须如此。任何事皆有调合之道,和谐才是美。

一一八、聪明勿外散,脑体要兼营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

[注释]

纩:棉絮。旒:帽子前面下垂的饰带。负:扛着。耒:耕田用的农具。

[译文]

聪明的人要懂得收敛,古人曾有用棉花塞耳,以帽饰遮眼来掩饰自己的聪明的举动。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

[评语]

聪明岂在耳目?实在是在一个心啊!“纩以塞耳,旒以蔽目”,目的在使心不为杂事所干扰,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罢了。聪明岂有因外散而失去的呢?聪明的人往往心志专一,如果心志不专一,必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思而罔然。何况把聪明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又岂是聪明人的作为呢?

耕读原本就不相妨碍,反而有相成之效。只耕不读,造成无识;只读不耕,造成文弱。耕所以养身,读所以养心,有耕有读,才是一个有心有力的人。现在的年轻学子要靠打球来锻炼,却未必长久,也无生产可言。倒不如古人寓耕于读,既能天天活动,又可年年生产,来得聪明些。

一一九、腹饱身暖人民所赐,学无长进有负人民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注释]长进:增长进步。

[译文]

身体没有受到饥饿寒冷的痛苦,这是天不曾亏待我;若是我的学问无所增长进步,我有何颜面去面对天呢?

[评语]

做人要常存感激之心,无灾无病,不冻不饥,便是幸福。如果立在这种基础上,还不能力思上进,报答父母,反哺社会,岂不令人惭愧?

一个人在社会上成长,要感谢许多的人,自己的努力只占百分之一。因此,人出生到卓然而立,只有欠人的,而没有人欠的,如果再为非作歹,真是枉生为人。

尤其是读书人,所能贡献的便是他的学问,他的知识,如果尚不能在这方面下工夫,使学问增长进步,社会岂不是白养他了吗?更不要论那些以文乱德,混淆视听的人了。

一二O、勿与人争,惟求己知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注释]

惟:只要。知:智慧。

[译文]

不和他人去争名利上的成功或失败,只求自己在做事之时增长了智慧与能力。

[评语]

事情的得失,名利的有无,都是短暂的,而智慧和能力的获取却是长久的,不变的。然而人们往往着重在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一件事既已了结,其得失就不在成功与失败上,偏偏大多数人只注意这些已经不能更改的事实,甚至拼命去争夺,而失去了获得真正好处的机会。

聪明的人则不然,当他完成一件事后,首先会想到这件事给了我多少经验和教训。无论成功或失败,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可保存,失败必有失败的教训可记取,这才是弥足珍贵的。就像一棵树长成,结出果子时,人们只知食肉而弃核,惟有聪明人能去其肉而取其核,依当初种树之法而种之,建立一座结实累累的果园,供大家品尝。

一二一、依规做事要知规之所由,做事遵章莫要依样葫芦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注释]

矩度:规矩法度。傀儡:木偶。章程:书面订定的办事规则。权变:通权达变。

[译文]

如果为人只知依着规矩做事,而不知规矩的精神所在,那么就和戏台上的木偶没有两样;做事如果只知墨守成规,而不知通权达变,那么只不过是照样模枋罢了。

[评语]

规矩是人订的,一个规矩的订立,必有其意义存在,如果徒知规矩而不知本意,往往本意扭曲了。

傀儡是用线牵动的,只能登场唱几句词,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它永远不能像活人一般,具有生命和自然的表现。任何一种规矩都有其自然的弹性,能随外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否则只能如同木偶一般,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徒具外壳而已。

墨守成规也是如此。天下事纷纷扰扰,不是任何章程所能概括和适用的。只能在不失大原则的前提下,去完成任务。每见有人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反复讨论如何才能合于章程的会议上,事实上利用这些讨论时间,早可将事情完成了。这就像照着葫芦画葫芦,叫他画个柿子就不会了。其实真正懂得画法和线条的人,有什么不能画的呢?

一二二、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

山水是文章化境,烟云乃富贵幻形。

[注释]

化境:变化之境。

[译文]

文章就如同山水一般,是幻化境界;而富贵就如同烟云一样,是虚无的影象。

[评语]

山水是实景,烟云是幻境,山水不移不变,烟云转瞬即逝。以现实的眼光来看,文章既摸不到,也看不到,不如富贵那般,可触可及。然而以山水比文章,烟云比富贵,确是看到了文章和富贵的本质。

就时间而言,美好的文章,在数千年后仍能唤起人们心灵的感动,就如山水一般,千年不变。而富贵再长久,亦不过百年,即烟消云散,垣残瓦摧。就空间而言,文章可以纳无尽的山水于一篇,使我们如临胜境,如历耳目。而富贵却只能给我们一方小小的空间,又须费力去维持,不像文章能让人徜徉其中,而自得其乐,甚至体会到无尽的智慧与生命的契机。所以,以山水比文章,烟云比富贵,实在是恰到好处。

一二三、察伦常留心细微,化乡风道义为本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注释]

郭林宗:郭太,字林宗,东汉介休人。范滂谓其“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生平好品题人物,而不为危言骇论,故党锢之祸得以独免。王彦方:王烈,东汉太原人,字彦字。平居以德行感化乡里,凡有争讼者,多趋而请教之,以判曲直。

[译文]

郭太鉴察伦常的道理,往往在人们不易注意之处留意;而王烈教化乡里风气,总是道德和正义为根本。

[评语]

伦是一种关系,一种相处之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五种人伦的关系。在现代,君臣则是指国家和个人而言。伦必须出之于内心,因此,必须由细微处着手,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虽有至诚,行之犹恐不及,或不尽合度,何况心有未诚,难免失之乖违。所以,细审内心之至诚,而外不失于细行,方可以郭睦人伦而无所失。

德以立己,也以达人。教化一事,首先在地己身足以为人师,己身之德足以感化人,己身之义足以教人育人。在王彦方的乡里,有一个人因盗牛被捕而说道:“刑戮所甘,但勿使王彦方知之。”可见王彦方之德已足以使盗匪深具惭心。因此,真正感化人的,不以口,而以行;不由外,而由内。

一二四、骗人如骗己,人苦我也苦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注释]

憨人:愚笨的人。

[译文]

天下没有真正的笨人,哪里可以任意地去欺侮诈骗他人呢?世上大部分人都在吃苦,我怎能独自享闲适的生活呢?

[评语]

天下没有真正的白痴,既然如此,有谁肯甘心受骗呢?又有谁会连续受骗呢?其实骗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愚人,因为他已自绝于社会,自毁其人格信誉,甚至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若说世上有愚人,那么除了他还会是谁呢?

“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世间的苦,有身苦,有心苦。鳏寡孤独病老饿死是身苦,而心苦则非身苦所能涵盖,且为一切痛苦的根源。人间种种苦难,无非起于人心的愚痴,人心的贪欲。想到有许多人生活在痛苦中,谁又忍心独享奢华安适的生活呢?只要每个人少几分贪欲心、憎恨心、自私心,多几分同情心、亲善心、布施心,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和谐了。

一二五、弱者非弱,智者非智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注释]

懦弱:胆怯怕事。

[译文]

甘愿受人欺侮的人,一定不是懦弱的人;自认为聪明的人,终究是糊涂的人。

[评语]

所谓“泥菩萨还有几分土性”,天下没有愿受人欺侮的人,懦弱的人在背后还会讲两句气话。真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除去无知无觉的人不论之外,大概只有圣人和胸怀大志的人了。

圣人如耶稣,人唾其左脸,他把右脸也一并送上,因为在他心中早无计较之意。佛家的偈中曾云:“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到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是何等的修为和胸襟,换了平常人,早就打得头破血流,闹出人命了。至于韩信受胯下之辱,全身而退,而不用在无意义的争斗中,正是其大智大勇之处,他能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岂是偶然的?

事实上,自谓聪明的人,往往见不到自己的糊涂处,因为他太过自信;而自谓糊涂的人,往往比那些自称聪明的人要聪明得多,因为他们看得到自己的糊涂处。因此,杨修若能在曹操面前装糊涂,也就不致招来杀身之祸了。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七 分类: 古韵鉴赏 | 被1人转藏 | 2009-07-18 20:19:15

合作:体验虚拟创业,积累创业经验!

一二六、功德文章传后世,史官记载忠与奸

漫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任教声名煊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

[注释]

漫夸:胡乱地夸大。煊赫:盛大显赫。

[译文]

只知夸耀财富和地位,也该有值得留于后代的功业或文章才是。尽管声名显赫,个人的品行和居心是无法欺骗记载历史的史官的。

[评语]

一个人的富贵显荣,仅及于身;而功德文章,却能泽及后世。仅及于身的事,即使再显达,也不过是一种小把戏,于他人而言,与草木何异?因此,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在于富贵显荣,而在于生是否益于世,死是否教于后。中山之生,解三千年之桎梏;孔子之教,开后世平民教育之先声,诚然生命的价值在此而不在彼。

秦始皇之为帝,声威岂不煊赫?并六国,焚书坑儒,杀人无数,其暴虐岂能逃过史官之笔?声威不过一时,逾时而消;史笔所载千古,无人能瞒。活时能阻悠悠众口,死后又岂能挡千夫所指?声威是外在的,人品心术是内在的,便王莽虚伪过人,亦见真章;即周公死于辅政之时,心不难明。

一二七、目闭可观心,口合以防祸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辱,阖之可以防祸也。

[注释]

胞:上下眼皮。

[译文]

人的精神往往由眼睛来传达,而眼睛则有上下眼皮,合起来可以养精神。祸事往往由说话造成,而嘴巴明明有两片嘴辱,闭起来就可以避免闯祸。

[评语]

天下有些事看得,有些事看了徒然扰乱我们的心,这个时候,倒不如把眼闭上,来得清静些。开眼看外界,要能见人所不能见,闭眼是看心灵,要见自之身种种缺失,这些就已经够费神了,那还有精神去接受五光十色,徒乱心思呢?

嘴可以为福为祸。该讲的话张嘴便是福,不该讲的话闭嘴便是福,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却讲,那便是祸了。言所以传心,该讲不该讲,要由自己的心来判断。

有一种玩偶,是三只猴子,一只蒙眼;一只蒙耳;一只蒙嘴,十分有意思。虽然它的原意也许十分深奥,但是也可以告诉我们,五官的运用是经过选择的,怎样才能达到一种清净无妄的运用,这便在于我们的心了。

一二八、富贵人家多败子,贫穷子弟多成材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注释]

寒士:贫穷的读书人。

[译文]

有钱人习惯奢华自大,要教好孩子便成为困难的事;贫穷的读书人想要讨生活,还是要靠读书。

[评语]

富家人教孩子,不如平常人家来得容易。因为富家人过惯骄奢的生活,一来子孙并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二来外界的引诱多,一旦染上恶习惯,要他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尤其以为富贵是长久的人,认为子孙只要衣食无缺便够了,殊不知这样只养活他的身体,却闷死了他的心灵。所以富贵人家多败子,这和其对教育的态度很有关系。

读书人往往是穷的,因为他不妄求非分之财,不愿用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金钱。然而读书人的穷只限于开始,因为书读了是要用的,在用的当中自然能挣得一己酬劳。尤其现在是重知识的社会,知识就是力量,书读得愈好的人,往往生活也过得愈好,因为他所能付出的愈多。在现代社会,只要有真正的内涵,迟早总会成功的,就怕没有内涵,成功也不长久。

一二九、苟且不能振,庸俗不可医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注释]

苟:随便。

[译文]

人只要有了随便的毛病,这个人便无法振作了。一个人的心性只要流于俗气,就是用药也救不了了。

[评语]

苟县城是一种怠惰的心,这和生命到了一种境界,对某些无意义的事情不去计较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生命的浪费,而不计较无意义的事则是生命的精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苟且又是一种生命的低能,因为他活在生命的最差的糟粕之中,而不知改进。在苟且当中,我们可以断定一个人生命境界的低落与生命价值的丧失。所谓俗,指一个人精神的境界不高,甚至无精神生活可言。人活在世上,除了物质的生活,还有精神的生活,然而许多人却只活了一半。只活一半的人,其精神生活是空洞的,这不是别人,或是用医药可以治的,必须由他自己的内心去觉醒,去发出要求。物质生活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惟有精神生活是动物缺乏的,然而许多人却只知追求物质生活而舍弃精神生活,活得像动物而不像人。

一三O、志不立则功不成、错不纠终遗大祸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注释]

不忍言:发现错误而不忍去指责、纠正。

[译文]

一个人有旁人所不能及的志向,必然能建立旁人所不能及的功业。对人对事若发现错误而不忍心去指责、纠正,那么必然会因为不忍心去说而造成祸害。

[评语]

同样是立志,也有大小之分。就像是登山,有的人发愿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上丘陵的人所能了解的?有些人怕自己达不到目标,所以选择了小志。其实许多事不去做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何况人的潜力是开发出来的,现在不能,在面对问题时未必不能。所以,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这是他给自己的信心和期许。

爱之能勿责乎?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无论对人对事都是如此。所以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池,便足以酿成巨祸。而一般人在待人处事,乃至于教育子女上也是如此,切不可碍于情面或疼爱子女而不言,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船微裂而不补必至沉溺。要完美就要指出缺点,要毁坏便隐忍不言。为人子女以及父母者不妨三思。

  一三一、退让一步难处易处,功到将成切莫放松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

  [注释]

  难处:难以处理。

  [译文]

  事情遇到了困难,只要能够退一步想,便不难处理了。一件事将要成功之时,只要稍有懈怠疏忽,便不能成功了。

  [评语]

  一件事之难以处理,有人和事两种原因。人的原因是意见不能协调,各执己见。在这个时候,如果大家能就事情本身的最大利益去看,事情就不难解决了。就事的方面来看,有时难处并不真正的困难,而是把一件事情的解决之途想偏了,钻到死巷子去了。这时只要从巷子里退出来,便能发现其他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它的时机。然而时机并不久住,一旦失去了便不复得。所以,要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就像我们要搭飞机,一定要先买机票,到机场,最后才能坐飞机到达目的地。如果我们不小心睡着了,错过了起飞的时间,那么便搭不上这班飞机了,但是总还有下一班。然而成功的时机却稍纵即逝,未必有下一班。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倒还无妨,只要提起劲儿,再补上一篑,山总是在那儿等着你。事情却未必会一直在那儿等你。因此一件事要成功,除了要付出努力,愈是接近成功时,愈不能放松,否则“一子之失,全盘皆输”。军旅之事,尤其如此。

  一三二、无学为贫无耻为贱,无述为夭无德为孤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注释]

  夭:短命夭折。孤:老而无子。

  [译文]

  没有钱财不算贫穷,没有学问才是真正贫穷,没有地位不算卑下;没有羞耻心才是真正的卑下;活不长久不算短命,没有值得称述的事才算短命;没有儿子不算孤独,没有道德才是真正的孤独。

  [评语]

  人的富有在于心满足,心不满足,即使富可敌国亦是贫困,由此可见,钱财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贫富。没有学问的人,由于缺乏心灵世界,弱水三千,而不得一瓢饮,即使拥有充裕的物质世界,也不会感到满足。贱是无价值的意思;耻是一种人格,一种心的尊贵。无耻之人不但心地低贱,连人都称不上。世上有许多居高位的人较平常更无价值,因为他无耻,反倒是一些没有地位的人,却能做出高贵的行为。

  人的生命并不在寿命的长短。颜渊早死,至今犹为人称道而尊为“复圣”。古来人瑞多矣,但是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虽生犹死。若颜渊者,可说已活数千年而不为过。他如孔子述而不作,孔教至今犹行;司巴迁著《史记》,千古学人无不神往,这才叫长寿。而有子无德,子亦弃之而去;有德无子,非其子亦亲近爱戴,所以说无子非孤,无德乃孤。

  一三三、知过能改圣人之徒,抑恶扬善君子之德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注释]

  恶恶:前“恶”作动词解,指厌恶。后“恶”作名词解,指恶事恶人。严:激烈。

  [译文]

  能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加以改正,那么便是圣人的门徒;攻击恶人太过严厉,终会成为君子的过失。

  [评语]

  “知过能改”要从两方面来谈,一是知过,一是能改。世人大多自以为是,鲜有自我反省的。在自我反省当中,又要知道什么是对,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而加以改正。能改则需要勇气,甚至于毅力。有些人好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又有些人积习已久,不肯下决心去改,或改之又犯,这都不能算改。因此,“知过能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人小过能改,大过却不能改;有些人易改的改,不易改的就不改。所以,能做到凡过必知,凡错能改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君子教人,不当以攻为能事,而当以改为目的。恶人恶事,因为君子所不容,然而总要思其因,或为是非不明,或为本性蒙蔽,才会如此。若让一恶人自觉其非而改之,即是成就一善人。人皆有善性,君子教导恶人,更要善加诱导。徒事攻击,只会增其偏执,终非社会之福,这便是君子之过而非君子之德了。

  一三四、诗书传家久,孝悌立根基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注释]

  性命:安身立命的根本。

  [译文]

  读书人必须以诗书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要从孝悌上立下基础。

  [评语]

  只有知识,虽能有益社会,毕竟缺乏生活情趣;只有情趣而知识不足,则无法服务社会,二者总以并重为佳。《诗经》是生活的记载,《书经》是历史的记录,前者属生活的情趣,后者为知识的累积,所以,古人将《诗》、《书》列于经书之道,视为必读的课业。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人性本善,无邪即是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扬善弃恶,《诗》既无邪,《书》亦无邪,故能成为读书人处世的根本。

  孝是“顺事父母”,悌是“友于兄弟”。能顺事父母则为人必不致违法犯纪,重恩而不背信;能友于兄弟,则为人必善与人处,重义而不忘本。孝子推广则为敬事一切可敬者;悌字推广则为爱护一切可爱者。做人由最基本的孝悌做起,自然能逐渐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一三五、德泽太薄好事未必是好,天道最公苦心不负苦心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注释]

  德泽:自身的品德和对他人的恩泽。自矜:自以为了不起。

  [译文]

  自身的品德不高,恩泽不厚,即使家中有好事降临,未必真是幸运,得意的人哪里可以自认为了不起呢?上天是最公平的,人能尽心尽力,一定不会白费,做好事的人尤其要有自信。

  [评语]

  好事降临,往往由不德者居之。如果己身之德不及,且于他人无恩,那么好事之来,未必真是好事,可能在背后隐藏着什么祸苗。因为事起无由,必有不正当的理由在支持,若坦然接受,很可能牵连入祸事中。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受到突如其来的好运时,往往会自问,到底自己有何德而能居之?如果找不出理由,则不免惶恐,因为是福是祸尚且不明,哪里还敢以此自矜呢?

  天道无非一个“理”字。虽说人事无定,是一个变数,然而也正因为它是一个变数,才可以改变和掌握。一件事的开始,往往万事不足,然而事在人为。只要能下苦心,尤其是行善,条件自然会凑齐的。为善最怕没有信心,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其阻碍,没有信心怎么会成功呢?连武训那样的乞丐都能够兴办学校,天下还有什么善事不可为呢?只怕没有这个苦心啊!

  一三六、自大便不能长进,自卑则不能振兴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注释]

  振兴:振作兴起。

  [译文]

  若将自己评估得过高,便不会再求进步;而把自己估得太低,便会失去振作的信心。

  [评语]

  有的人有自大狂,有的人有自卑感,这些都是虚像,人应该在一种不卑不亢的心境中求进步。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他永远可以和其他人在平等的地位上前进,因为他的本质和其他人是相同的,甚至比其他人更要令人嘉许,因为他有一颗上进的心。

  没有任何事情是真正值得自卑的,也没有任何事是真正值得自负的。圣人尚且不轻初学,初学又何必自卑自惭?该卑惭的是无心上进,则永远不能自振自兴;该卑惭是自以为足,则永远无法更进一步。

  没有登不上的高山,没有下不去的深谷。把自己看得过高,无非是自误误人;把自己看得过低,无非是画地为牢。

  人的眼光要常向下看,才能发现自己并不是最低的;人的眼光也要常往上看,才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最高的,人更要看到自己有两只脚,无论现在是高是低,总是可以再往上爬,如此才会永远进步,生命的境界才会更趋完美。

  一三七、有为之士不轻为,好事之人非晓事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注释]

  乡党:乡里。晓事:明达事理。

  [译文]

  自古以来,凡有所作为的人,绝不是那种轻率答应事情的人。在乡里中,凡是好管闲事的人,往往是什么事都不甚明白的人。

  [评语]

  “有为”和“不轻为”是一体的两面,这和君子重然诺、不轻易答应事情,凡答应的事一定做到是相似的道理。“不轻为”可解释为不轻易答应一件事,或者不轻易去做一件事。一件事的成功,必定要经过事先的观察,周详地计划,和不懈的实行。如果贸然答应别人,而未考虑自己的能力,到时无法履行。岂不失信于人?同时事有大小轻重,生命有限,若将生命花在无足轻重的事上,这岂是有为之士应有的态度?

  至于乡里那些好事之徒,有时争论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必懂得真理所在,眼光亦未及于国家社会。他们之所以好事,乃是因为所为皆是小事,而小事易为,所以轻易便可去做。宝珠一颗难求,尘沙万斛易得。有为之士莫不在有生之年,求其可为之事,当然不像乡里好事之徒,逐尘沙而自喜。

  一三八、为善受累勿因噎废食,讳言有过乃讳疾忌医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噎废食也;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讳疾忌医也。

  [注释]

  缘:因。噎:食物鲠在喉咙。当规:应当纠正。讳疾忌医:对疾病有所忌讳,不愿让人知道,而不肯就医。

  [译文]

  偶尔因为做善事受到连累,便不再行善,这就好比曾被食物鲠在喉咙,从此不再进食一般。明明知道有过失应当纠正,却因忌讳而不肯承认,这就如同生病怕人知道而不肯去看医生一样。

  [评语]

  善事本不易为,必须付出心力和劳力。他人有阻碍而你去帮助,即是以你的双手双肩帮他搬去这个阻碍。在你,自然要感到有些疲累,或者因这阻碍太重而弄伤了自己。如果竟然因此而不再为善,那实在是不明白为善的本意。

  世间之事也是如此,有人为善而遭到恶人攻击,因为恶人本身就是阻碍,所以他的攻击也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为善之初就应该明了这一点,那么才能有足够的勇气以及心情去做善事。行本无所求,是要让别人欢喜,当别人解余了他的困难而感到欢喜时,自己不也很高兴吗?即使因此而感到疲累,也是值得的。

  过失和疾病一样,如果不加以医治,任它存在,任它扩大,严重时会导致身败名裂,使事情无法进行,就像有些人得了可耻的病,不愿去看医生,而终致全身溃烂而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拇指之疾可以致命。任何过失一定要面对它,解决它,使它不再继续下去,危害我们的身心。最可耻的事情在我们起心要改过时,便已不再可耻了。就像脸上写了一个耻字,照着镜子用清水去擦洗,洗干净了也就没了,最怕是不敢照镜子,又不去洗它,结果永远不敢看自己了,出门也要遮着脸,而耻字却永远存在。天下没有不能面对的事,就怕自己不敢面对;天下也没有不能改的过,就怕自己不下决心去改。

  一三九、宾入幕中皆同志,客登座上无佞人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注释]

  宾入幕中:被允许参与事情的计划,并提供意见的人。又为纳入心中的朋友。沥胆披肝:比喻竭尽忠诚。

  [译文]

  凡被自己视为可信任的朋友而与之商量事情的人,一定是与自己能相互竭尽忠诚的人。能够被自己当作朋友,在心中有一席之地的人,必然不是一个言行有缺失的人。

  [评语]

  “入幕之宾”四字,常用以形容极亲近的朋友。既为亲近的朋友,必定无话不谈,无事不知,可以推心置腹。“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无非表示能够引为知己,肝胆相照的朋友,一定是相互能竭诚尽忠的朋友,否则便不足以为知己。反过来说,即是“惟沥胆披肝之士,方足为入幕之宾”。“幕”是幕僚的意思,就谋事言,凡是参与计划、决策的人,岂能不竭诚尽忠的?

  我们称一个人杰出,常常说“头角峥嵘”,因此,人的头额,又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志气。焦头烂额不仅代表见不得人,亦表示没有志气。“客登座上”不只是外表地位,更是内心的份量。凡是在我们内心能有一席之地的人,一定不是一个毫无志气,甚至品性不良,见不得人的人。不惟交朋友如此,亦是惕厉自己不可成为一个焦头烂额的人。

  一四O、种田要尽力,读书要专心

  地无余利,人无余力,是种田两句要言;心不外驰,气不久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注释]

  要言:重要而谨记的话。真诀:真实而不变的秘诀。

  [译文]

  地要竭尽所用,不能浪费;人要全力耕种,不可偷懒,这是种田要谨记的二句话。心要不向外奔;气要不向外散,这是读书的两句诀窍。

  [评语]

  种田必须充分利用土地,发挥全部的人力,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生命原本是一块田地,就看你如何去发挥它的效用;倘若偷懒不去耕种,它便是一块荒地;倘若种下香草,收成的便是香草;反之,种下蒺藜,收成的便是蒺藜。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得到最高的收获,正如同以有限的生命,去完成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一样的道理。而其要言就在“地无余利,人无余力”这两句话上。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如果读书时,一心以为鸿鹄之将至,哪里还能专心读书呢?或是读书时,没有沉住气将一篇文章好好看完,才看三个字就要看窗外,再看三个字又想去逛街,这样又怎能将书读好呢?读书首重专心,既不好高骛远,亦不劳骛,沉着气,定着心,才可能通达。否则就像一树花种了没两天就要移到别处,隔两天又要换种其它品种,如此反反复复,竟没有一种花种得成,开得一四一、要造就人才,勿暴殄天物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应折磨儿孙。

  [注释]

  暴殄天物:不知爱惜物力,任意浪费东西。

  [译文]

  培植有才能的人,使他有所成就,就是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弟。不知爱惜物力而任意浪费东西,自然使儿孙未来受苦受难。

  [评语]

  一个真正的人才得之不易,然而亦须有适当的教育和培养。有的人天生秉赋良好,却得不到适当的环境和培植,竟而荒废了他的才能,这是十分可惜的。自己的儿孙有时不见得资质卓越,若是能将花在自己子弟身上的心力,兼及一些有才而无良好环境的晚辈,将来成功的,也许反倒是这些秉赋好的孩子。近代设有奖学金,或许是本于此意吧!左光斗召史可法拜见其夫人时说:“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即是如此。所谓善不必由己由,种树的未必乘凉,然而看到树卓然长成,有许多人在底下乘凉,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但是,有这样想法的人毕竟不多。

  至于浪费财物,必使儿孙过着贫困的日子,一方面他本身不知爱惜物力,将财物任意挥霍掉了;如何还能余留给子孙呢?另一方面子孙一旦沾染上他的恶习,再富又岂能挥霍三代呢?三代之后,贫苦可知,若说是报应亦无不可。全不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下尽多可怜人,岂忍浪费财物?古人一粒米掉在地上都要拾起来洗净再食。因此,爱惜物力,同时也是体恤穷人。

  一四二、和气以迎人平情以应物,师古相期许守志待时机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注释]

  抗心希古:心志高亢,以古人自相期许。器:指才华。藏器待时:怀才以待见用。

  [译文]

  以祥和的态度去和人交往,以平等的心情去应对事物。以古人的高尚心志自相期许,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时机。

  [评语]

  与人交往,若能保持和气,可以避免许多不愉快的事发生。在和气的心情下,不论言语和行为,都不会有过分之处,处处给人亲切的感觉,自己也会因此办事顺利,心胸开阔。因此,只要一个“和”字掌握得好,便得一种最高的交往方式。

  我们在应对事物时,要以公正平等的心去看一切,而不要抱成见,如果自己的心先不平,判断事物就会不正。即使事情不顺遂,或是遭人议论,仍然要保持公正和平静。因为心情平静才能看清事情,如果心情一乱,事情也会跟着紊乱的。

  抗心希古是要以古人的高尚志节来自我期许,以“古人能,为何我不能”来自我质问。其实今日的环境未必比古化恶劣,古之乱世与今之乱世亦无太大分别,只是今人较古人不能坚守道理。反证于心,道理并不因外在环境而改变,只是人心以此作为遁词罢了,然而能明白这点,而仍以古人志节自许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一个人的才能要能守、能藏,非其时不用。乱世有许多高人隐士即是此理,若迫于奸人之下,岂不是助纣为虐?有才能者如和氏璧,终有成为宝器的一天,怕只怕没有真才,再好的时机也是枉然。

  一四三、今日且坐矮板凳,明天定是好光阴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

  [注释]

  且:暂且。

  [译文]

  这小小的板凳,暂且坐着吧!人有许多美好的时光,不要让它偷偷溜走了呀!

  [评语]

  这两句是梦中听来的话。梦有许多种,有些是我们经历过的,有些是我们未曾经过的,有些却是我们内心的希冀。但也有些时候,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从未有过的圆满境地,然而那只是梦罢了。

  你可曾记得何时坐过矮板凳吗?对了,那就是童年。那是一段发光的日子,一段不知“梦里花儿落多少”的日子,时光好像就在无忧无虑中偷偷溜走了。人生中有多少这种美好的时光呢?在生命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些美好的事物,那时不妨也如儿时一般,坐在矮板凳上,暂时驻足欣赏吧!

  生命甚短暂,处世如大梦。有道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许多事不必太执着,太想不开,一切只求尽其在我。时光很宝贵,如何使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放弃争斗心和苦恼心,使人人过着美好的日子,这才是最重要的下无处非花,此花落,彼花开,夫复何求?

  一四四、苟无良心则去禽兽不远,不行正路则行荆棘之中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中矣。

  [注释]

  苟:如果。去:离开。荆棘:困难的境地。

  [译文]

  人生于天地之间,都有天赋的良知良能,如果失去了它,就和禽兽无异。圣贤教导众人,总会指出一条平坦的大道,如果放弃这条路,就会走在困难的境地中。

  [评语]

  孟子说人性本着,并指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又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些都不须向外求取,而是本来就有的,所谓“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禽兽是无恻隐、无羞恶、无恭敬、无是非的,如果一个人无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四种人性的基本良知良能,自然和禽兽没有两样。

  圣贤教导了我们很多事情,以仁、义、礼、智、信之五点来说,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依着这五点去做,必然事事顺利,前途平坦。反之,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必定处处碰壁,招人唾弃,有如走在荆棘中,不但会把自己刺伤,而且可能无路可走。这是因为圣贤凭其智慧的观照所发出的言论,无一不是人心和事物最正确、最无损的运转原则。舍去这些原则,就如无轮而欲推车一般困难。

  一四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世之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廓庙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

  [注释]

  廓庙:朝廷。

  [译文]

  世人说到快乐之事,都只说读书的快乐和田园生活的快乐,由此可知只要在自己本行工作中努力,便是最安乐的境地。古人说到忧心之处,一定都是忧天下苍生疾苦,以及忧朝廷政事清明,由此可知身负重任的人,真是用心甚苦。

  [评语]

  所谓本业,就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件事之乐与不乐,往往在于本身是否安于这件事上。而“安乐”二字,有如树之根本,由于根本在土中,所以树身才能稳健地成长,又由于根部不断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所以枝干才能逐渐茁壮,生出甜美的果实。树就像一个人的工作,根就是一个人的安乐,养分和水分则是加诸于工作上的努力,而结成的果实,便是从工作中所得到的快乐。如果树根不吸收及输送养分,树干便要枯死,更遑论结出快乐的果实了。事实上,懂得工作意义的人能从工作的本身获得快乐,果实只是和他人共享的成果罢了。

  范文正公在《岳阳楼记》中曾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此可知小民之乐固易得,圣贤之忧实难去。一个人心中的悲悯愈深,必然在全天下的人都得到安乐了,自身才能得到安乐。因为他实在已是以天下人之乐为乐,天下人之苦为苦。

  一四六、人欲死天亦难救,人求福惟有自己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注释]

  好生:即上天乐见万物之生,而不乐见万物之死。悔祸:不愿再有祸乱。

  [译文]

  上天虽然希望万物都充满生机,却也无法救那种一心不想活的人。人如果能自求多福,就可使原本将要发生的灾祸不发生,就像得到了上天的赦免一般。

  [评语]

  生命是可贵的,然而却有人因为小小的困难而轻易地走向自杀之途。天地间万物生生不息,可见天也乐见生而不乐见死。为情、为财而死的人无比愚痴,也可说是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们既不知道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又把自己的生命委诸于外在的事物上。这种人其实未自杀之前早已死了,因为他早已不是自己的主人,情、财才是他的主人。

  最可悲的是那种为了逃避烦恼,而把生命割让给烦恼的人,没有任何烦恼是不能放下的,没有任何结是不能解的,抛弃了一切,你还有生命,如果抛弃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死要死得其所,慷慨赴义、为国捐躯的人便死得其所,因为他们知道死的意义,也知道生的意义。

  福祸往往由人自取,明知为祸而不知趋避,天也救不得;已晓为福而自然去做,或可因善而减免此祸。福祸在天道,天道即在人心,欲得福免祸,惟有由自心中去反省,去自求多福。天道福善祸恶,并非谶语算卜之词,而是事物运作之法则。善本是福路,恶则为祸苗,人事本是如此,福祸在人而不在天。

  一四七、薄族者,必无好儿孙,恃力者,忽逢真敌手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君所见亦多矣。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注释]

  薄族:刻薄对待族人。薄师:不尊重师长。恃力:仗力欺人。恃势:倚势压人。

  [译文]

  苛待族人的人,必定没有好的后代;不尊重师长的人,不会有优秀的子弟,这种情形见过许多了。以为自己力气大,而以力欺人的,必会遇上比他力气更大的人;而凭仗权势压迫他人的人,也会遇到足以压过他的人。这都是人想不到的事。

  [评语]

  如果连自己的亲戚族人都要苛刻对待的人,可见此人心胸狭窄,毫无爱心,这种人要说他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不是可能的事,他所教育出来的儿孙,也难以有善心。师是启蒙的人,如果连师长都不知尊敬,分明是鄙视知识学问,这种人的子弟还会好好求学,成为有用的人吗?多半是不学无术之徒。俗语说:“恶人还有恶人磨。”又云:“一山还比一山高。”倚仗力气和权势的,难道没有比他更有力气和权势的吗?树太高了还要遭到雷击呢!挡在路上的树还怕没人砍它吗?事实上,狗不挡路人还不去踢它,老虎吃人还有人要杀它,恃力仗势忽逢真敌手或是大对头,哪里会是偶然的呢?

  一四八、为学不外静敬,教人先去骄惰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注释]

  教人:教导他人。

  [译文]

  求学问不外乎“静”和“敬”两个字。教导他人,首先要让他去掉“骄”和“惰”两个毛病。

  [评语]

  学问之道深矣!远矣!《大学》之中有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上可知求学要有所得,一定要先静下心来,然后才能安、能虑、能得。

  至于敬字,不仅是为学之道,也是做人之道。做任何事,首先要培养一颗恭敬之心。譬如学问,若是没有恭敬的心去学它,所学就不会认真,也不会谨严,自然就不会有好处,可见“敬”字多么重要。

  因此,在教导他人时,若要让对方学到真东西,首先要除去他的骄慢心和怠情心。因为骄慢则无法再增加,怠惰则无法再学习,若不能除去骄慢心和怠惰心,那么教什么都不可能学好。所以无论学什么,首先要谦虚,承认自己的不懂,接着要勤奋地下工夫学习,如此才会教者喜欢,学者有得。

  一四九、知己乃知音,读书为有用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注释]

  无惭:没有愧疚之处

  [译文]

  人难得一个知己,在面对知己时应该毫无可惭愧之处;读书人既然读了很多书,总要将学问用之于世,才不枉然。

  [评语]

  人生难得一个知己,伯牙碎琴,岂是偶然?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张琴,虽然粗糙精致各不相同,然而无论是“下里巴人”或是“阳春白雪”,总会有人听它。

  能得知己是幸运的,许多事不必说他就知道,他娴熟你心灵的每一根弦和音性,在你弹出第一个音符时,他已能知道全部。然而,他的心灵曲调你否也能完全契合呢?你是否会突然弹出俚曲巷词,使得一直以为你是“阳春白雪”的他感到难堪呢?知己的目的在使彼此的心灵相互提升,使彼此的生命互相成长,要像花树的攀条对望,而不要像荆棘的利刺相插,这样才是无愧于心。

  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固然是一种快乐,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利用它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而用则要用得其所,若是用之不当,反倒不如毫无学问来得干净。若是已读书,而又有一份耿直的心,则应力求贡献社会,否则弃置不用实在可惜!社会能够进步,最重要的就在“人尽其才”。

  一五O、以直道教人,以诚心待人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容也;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

  [注释]

  直道:正直的道理。自反:自我反省。求白:求说明以洗刷清白。

  [译文]

  以正直的道理去教导他人,即使他不听从,只要我问心无愧,千万不要委曲求全,于理有损。以诚恳的心对待他人,他人或者因为不能了解而有所误会,日子久了他自然会明白你的心意,不须急着去向他辩解。

  [评语]

  有很多人以为有些事说了也没用,别人反正不会听从,不如不说,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人在歧路上是不辨方向的,虽然他也许一时不肯听从你的劝告,一旦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再想起你的话,往往就能很快地走回正道来。劝告他人的时候,要懂得方法,口气要婉转,最重要的是要使他容易接受。每一个人都有他易于接受的方式,我们可以采取这些方式逐渐引他走向正路。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的正道不可失去,否则连自己都迷路了,如何能指引他人走上正确的路呢?

  我们以诚挚的心对待他人,即使他人对自己一时有不谅解之处,如果事情容易解释,而对方又是明理的人,尽可向对方说明。即使对方始终不能谅解,但是至少自己无愧于心,于人于诚皆无所失,也是可以安心的。

  一五一、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注释]

  粗粝:粗服劣食。纷华:声色荣华。

  [译文]

  能够粗服劣食而欢喜受之不弃,必然是有作为的人;能够对声色荣华不着于心的人,才能称做优秀特殊的人。

  [评语]

  不厌粗服,可见这个人不好虚名;不弃劣食,可见这个人不贪口欲。这样的人对于名利是不会动心的,在实践圣贤之道上阻碍自然就少。宋儒汪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能嚼得菜根,便是能吃得下苦,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上,必能脚踏实地去完成,而成为一位有为之士。所谓“无欲则刚”,刚者则能直道而行。

  怎样才算是一个杰出而优秀的人呢?首先他必须能控制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完全掌握自己,那么便很容易被环境带动,这就成了境带人,而非人带境。一个人会被环境所带动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没有完全的自觉,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另一种便是执着于环境的某一点而不能放下,因此只能随着该点而运转。大部分人都执着在嗜欲、爱好,乃至于声色、名利之上。真正能如《华严经》上所说,“犹如蓬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那般,对自己生命所遇的一切都不执着,而能完成自己理想与抱负的毕竟不多,这样的人才是杰出的人。

  一五二、性情执拗不可与谋,机趣流通如可言文

  性情执抛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

  [注释]

  执抛:固执乖戾。机趣流通:天性趣味活泼无碍。

  [译文]

  性情十分固执而又乖戾的人,往往无法和他一起商量事情。只有天性趣味活泼无碍的人,我们才可以和他谈论文学之道。

  [评语]

  讨论事情最重要的是不可先有成见,如果心有成见,事情已无更改余地,那么再谈也是浪费时间。讨论的目的在于使事情更加完善,因此必须虚心地提供意见才是上策。只知依靠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事,而不顾理性的人,外不能见事情真正的需要,内不能见自己的偏执和缺失,和这种人一起做事,不但于事无益,而且处处碍事,使事情不能活泼运转。

  文学艺术是由我们内心天性所流露出来的,这种天性原本存在于每个人的天赋之中,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因外在的种种力量,使得这种天性逐渐被蒙蔽而滞碍不通了。在孩提时期,大部分人都能欣赏一片云,一朵野花,因为在孩童的心中没有分别取舍,只有无尽的专注,这就是天趣。等到长大了,便失去了这种天趣,在看世界的时候,心中已无纯然的真,而加入了许多世俗的观念。这时即使要他去写文章,在他的心中已无真正的文章了。因此,惟有能欣赏万物本趣的人,手中无诗而心中有诗,方可以与之谈文论理。

  一五三、凡事不必件件能,惟与古人心心印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注释]

  心心相印:心意想通。

  [译文]

  对于世间种种事情不必样样都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一定要对古人的心意彻底了解而心领神会。

  [评语]

  世间的学问太多太杂,要一一学尽是不可能的,况且世间的事物未必件件都值得学,有些事学了反而不好,不如不学;有些事不十分重要,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人间的道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的本身,其余的都只是用法。如果连人的本质都不能掌握,一切学问都是无益。

  古人求学问,必从做人开始,所谓“本立而道生”。人对本身的掌握,便是一切学问的根本,人透过对自我的了解,对家庭、社会、人群的了解,然后才能由自我的掌握逐渐扩大,而去掌握、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古人往往由修身、齐家说起,然后再谈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切学问的根本。若能与古人心心相印,不失根本,再去学一切经世致用的道理,才不会走偏,将学问用错,违背了人类真正的需要。

  一五四、人生无愧怼,霞光满桑榆

  夙夜所为,得毋抱惭于衾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注释]

  夙夜:早晚。衾影:《宋史》蔡元定传:“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无惭于衾影”是指独处时没有愧对于心的行为。桑榆:指晚年。

  [译文]

  每天早晚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中暗中想来有愧于心的。人生的光阴虽然已经逝去,但是总希望在晚年能看到一生的成就。

  [评语]

  “无愧”可从多方面来说,有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妻子儿女,无愧于国家社会,这是就外在而言;就内在而言,就是无愧于心。内外两者,原是一体的两面。由此看来,无愧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其实,说起来并难,只要能做到不取非分,其次对人对事尽的一己之心,自然也就无可愧之事了。

  能对父母尽孝,对妻子尽情,对朋友尽诚,对社会尽力,国家尽忠,对自己尽生命之长,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已尽了心,这样的人即使随时死去,都是清清白白,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人了。人最怕对人对事有所亏欠,弄得睡不安寝,食不下咽,即使外在生活再舒适,也是无法快乐的。

  “桑榆暮景”是形容人的老年,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桑榆所以晚照,无非早种桑榆,否则阳光照了一天,又何得而美好。因此,要老来无所悲哀,毫无人生徒然之感,必须及早努力。莫要在一日的阴雨的之后,连个夕阳也见不着,更别说满天的繁星了。

  一五五、创业维艰,毋负先人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栉风沐雨,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后世;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注释]

  栉风沐雨:形容工作辛苦,借风梳发,借雨洗头。贻:留。

  [译文]

  祖先创立家业,不知受过多少艰辛,经过多少努力,才能够衣食暖饱,留下财产给后代子孙。若要为子孙作长久的打算,除了读书和耕田外,恐怕就没有别的了,总希望他们能勤俭生活,不要辜负了先人的辛劳。

  [评语]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一个家庭的兴起,往往是经过数代的努力积聚而来的,为了让后代子孙能体会先人创业的艰辛,善守其成,所以常在宗族的祠堂前写下祖宗的教诲,要后代子孙谨记于心。

  现在我们虽然已经很少看到这一类的古老的祠堂,但是我们心中的祠堂又岂在少数?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无一不是先人艰辛缔造的,这历史的殿宇,文化的庙堂,便是整个民族的大祠堂。

  为后代子孙着想,在古代无非是要他们读书以明理,耕种以养体,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读书便是使文化不至于坠落,使文明更向前推进。耕种以另一种角度而言,便是去发展我们的经济,使社会不致受贫穷所苦。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当前重要的课题吗?先人的智慧与教诲,以现代的方式去了解,不是仍然充满着睿智和启示吗?时代固然在变,然而人生的道理和一些基本的原则还是不变的。

  一五六、生时有济于乡里,死后有可传之事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注释]

  里:乡里。

  [译文]

  成为乡里中不可缺少的人,就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了。在死后有足以为人称道的事,这一生才算没有虚度。

  [评语]

  所谓济世,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有的人以为一定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才算有为,倒也不尽然。社会中需要大的齿轮,也需要小的螺丝,二者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一个人只要尽一己所能,即使在乡里中也能做济世助的人事,服千百人之务虽好,服百十人之务亦佳。就算能力再差,服一己之务也是行的。如果连一己之条也服不了,大概就是那种需要服务的人吧!能帮助一人,便是替社会解决问题,亦是在替社会减轻负担,济世并不一定非要在大处上着眼。

  “可传”是值得传颂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一生一无所成,或是恶名昭彰,那有什么值得传颂的呢?“可传之事”首先必然不是恶事,其次是对众人有益的事,至于身后还让人传颂,可见这个益事还泽及后人,否则后人怎会称颂?一个人能在生前受人称颂已算是不虚此生了,何况泽及于后世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完整《围炉夜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神闲气静,智深勇沉」上卷一 《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围炉夜话 寒夜围炉,田家妇...
    汉唐雄风阅读 1,254评论 0 4
  • 完整《围炉夜话》持身贵严,处事贵谦「财要善用,禄要无愧」卷二 四三、持身贵严,处事贵谦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
    汉唐雄风阅读 657评论 0 2
  • 寂静的夜, 拧灭了指间的香烟, 晃荡着灯檐, 她先进了床帘。 双眼迷离, 游走她贪婪的身边, 细语低呤, 无心睡眠...
    十四颗珠阅读 180评论 0 1
  • 首先你要知道工程images.assets中的图片打包后会放到Assets.car文件中那么如何打开这个Asset...
    CoderZNB阅读 1,626评论 0 0
  • 作为一名85后的“老阿姨”,显然我觉得自己还相当年轻,年轻得可以加班到半夜,哄娃到天明~~~ 11岁,对年纪毫无概...
    妮芮阅读 7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