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生死两茫茫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放假回家,家里亲戚朋友都会问我,见血怕不怕啊,见手术刀怕不怕啊?

每次我都会挺起胸膛回答:那怕什么!我是要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人。实则在心里腹诽:我一大一学生,还在学高等数学和医学英语呢,医学知识只涉猎点微生物,上哪见刀见血去!再说,将来干啥还不一定呢!

现在一晃二十多年,不得已遵守了当年的誓言——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可见,东西不能乱吃,话更不能乱说。多年的临床捶打,早把怕血怕刀抛到脑后。每天的工作,就是刀尖上行走,血泊中挣扎(这句话不是夸张,肝胆胰的手术要一直与出血奋战),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另一种医生司空见惯、普通人望而却步谈之色变的,就是死亡。

十年生死两茫茫,我这二十多年的牛马经历,早已符合茫茫又茫茫了。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茫然,之后是懊恼,后悔,但还没到平淡接受。

为什么不接受?我也时常问自己。这些年所经历的死亡,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车祸的,有肿瘤的,有知道原因的,有不知道原因的,有能治疗的,有无能为力的。琳琳种种,但每次经历死亡后,都会消沉一段时间,对每条在眼前消逝的生命,都心有不甘,总在想还有没有挽救的机会。

也许,太感性的人不适合医生这个职业,不过,如果没那么感性,我也不会写下这些文字。

先聊聊这些不甘心的开端,我所见证的第一个死亡。

那是读研究生后进入临床不久,发现临床接触的病例都没有像课本上讲的规则完整,厚厚一本外科学,字数远超四大名著中任何一本,考试难倒无数人,却还是讲不清真实病例的复杂。

患者是一名12岁的小男孩,诊断是急性胃扩张——又一个在外科学上查不到的疾病。

好奇的我在师兄的带领下看到了那个清瘦的小男孩:与别的12岁男孩相比,他算是过于消瘦了,以至于让我觉得他头与身体的比例不太协调,像个火柴棍一样。男孩留着简单的短头发,可能是消瘦的缘故吧,眼睛显得特别的大,但却大而无神,茫然的盯着斜上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鼻子上插着胃管,可能是已经适应了不适感吧,反正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抗拒,只是把身子大半藏在病床的被子里,一动不动,即使在我们向他母亲询问病史,甚至后来的查体,都没有任何反应。而师兄交代给我的任务也很简单,每天帮男孩冲洗胃管,仅此而已。

胃管冲洗很简单,特别适合像我这种刚入科的研究生,技术难度不大的体力活。20ml注射器抽满生理盐水,注入胃管,之后再用力抽出来,反复冲洗10多次,抽出很多粘稠的食物,之后接上负压引流盒,结束。整个过程中男孩仍然不言不语,不闻不问,不动如山。

大概是为了奖励我的辛勤工作,师兄在我结束冲管后给我讲解什么是急性胃扩张。

“不知道吧,就是吃饱了撑的!”

吃饱了撑……的?!我满头黑线。

“那是个苦命的孩子啊!”师兄熟练的点上一支烟,娓娓道来。

孩子从小被发现有智力问题,最终导致父母离了婚,孩子被判给了父亲。很快,父亲再婚,重新拥有了幸福家庭,但是男孩成为了负担。据男孩母亲说,孩子总是收到虐待,饥一顿饱一顿;据男孩父亲说,孩子智商受限,行动却很正常,经常在家里乱发脾气不说,还见到什么吃什么,为此他不得不控制男孩的饮食,还不得不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都锁起来。这次,就是冰箱忘了上锁,男孩半夜趁大家都睡觉,翻找冰箱,把生的熟的统统吃光,造成了急性胃扩张。

“那为啥他妈妈不把孩子接过去照顾?”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询问。

师兄像看傻子一样看了我一眼,避重就轻的告诉我,一次性大量进食,超出胃的负荷,使胃壁没有了蠕动功能。我的任务就是每天冲洗胃管,把胃里面没有消化的食糜都冲出来,看看胃能不能恢复蠕动。

从这天起,我就接手了这份工作。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其实还是很累的。盐水打进去很容易,不过回抽就很困难,因为食糜太多太粘稠,每次打进去很多盐水才能抽出来一小点残渣,还伴有酸臭的味道。师兄和老师没规定每天冲洗几次,一开始我每天1、2次,后来看效果不好,就自作主张加大剂量,每天7、8次的冲洗,希望快点把胃里的食糜冲干净。

每次冲管,男孩都是一个姿势,好像我的冲洗没有任何不适,他也没有任何感觉,甚至连带胃管的不适感觉都没有。住院期间一直都是男孩母亲陪护,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整体愁眉苦脸的看着儿子,动不动就掉几滴眼泪,述说孩子小时候如何乖巧听话,都是万恶的父亲才弄成这样。男孩的父亲也见过几次,都是来去匆匆,应该是来交住院费的。那时我还在上学,对于什么原生家庭啊,父母矛盾啊,都不太理解,反正就是觉得孩子太可怜,对他的父母都看不上眼,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孩子快点康复出院。

可惜事与愿违,胃管冲洗半个多月,复查腹部CT显示病情仍没有好转,而且开始出现发烧的情况,病情反倒加重了。经过再次复查,考虑存在胃穿孔,老师和家属商量后,决定立即手术。

手术计划很制定得很详细,考虑到长期胃扩张,合并胃穿孔、腹腔感染,手术区域可能解剖不清,特意联系了内镜科,准备行术中胃镜,通过胃镜指引找到穿孔位置,精准缝合,同时减少手术时间。

手术按预期进行。小小的身体,躺在略显宽大的冰冷手术台上,依旧不发一语,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一群人为努力救治他在忙碌着:手术室护士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师准备麻醉药品,内镜科医生连接胃镜,外科医生准备消毒……。也许,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甚至可能都分不清除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不知道他们围着他在忙碌什么,甚至可能连疼痛都不敏感,甚至可能连手术的意义都分不清。只是安静的躺在那里,没有父亲口中的脾气暴躁,没有母亲口中的乖巧听话,什么都没有。

手术过程很简单:开腹,大量酸臭气味溢出;探查,腹腔重度粘连,胃区呈黑褐色,无法辨认;胃镜辅助探查,刚过贲门就见到了光亮。总之,不是简单的穿孔,整个胃都烂了,烂透了,伴有严重的腹腔感染。向家属交代病情,可能得做全胃切除,风险很高,能不能挺过感染还不确定。母亲什么都不说,一个劲在哭,父亲犹豫了一下,决定放弃继续手术,母亲还是什么都不说,一个劲在哭,算是表态。腹腔留置引流,关腹,术终。

也许是明白放弃手术的结果,手术台上每个人都默默忙碌,气氛很是压抑。只是在最后缝合皮肤后,老师才感慨的说,也许从此是个解脱。不知道他是说孩子,还是说谁。我用纱布沾着盐水把创口周围的血迹擦干净,整齐的贴好纱布。这是我唯一能做的。

手术后,孩子被推到监护室病房,对于肉眼可见的结局,大家心知肚明,都在等待最后那个时刻。我是经治医生,被留下来处理诸多事宜。看着别人都下班走了,我有点茫然,更多的是心里发慌,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真不知道所谓诸多事宜是指什么。我一个人躲在办公室的角落写病历,并不着急的病历,总得干点什么吧,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才不会去想监护室床上的男孩,不会想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甚至避免去监护室看他一眼。

晚上9点多,孩子的父亲找到我,告诉我家里放弃治疗,让我把所有监护设备和治疗都撤掉。我踯躅的走到监护室,看到病床上一动不动的孩子,满身的管路和监护仪器。如术前一样安静。

我不敢多看,因为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等我解决。此时必须坦诚了,我偷偷问护士:家里放弃治疗了,我头一次碰到这情况,咋弄啊?

护士虽然比我年轻的多,但非常有经验,悄悄告诉我:先签字,同意放弃后,咱们撤监护和氧气,你得把身上的引流管都拔掉,家里好穿衣服。

我大概知道穿衣服是指什么了。

签字,撤监护,撤氧气,拔胃管都简洁快速,到了最后撤引流管了。我打开切开包,取出剪刀和镊子,尽量不去看孩子的脸。深吸一口气,抑制抖动的双手和狂跳的心脏,弯下腰,剪线,拔管,尽量看起来动作流畅。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在我拔管的瞬间,也许是引流管刺激,孩子突然剧烈的抽动,把我惊在原地,手上不敢有丝毫的动作。好一会,孩子的抽动才停止。家属就在不远处盯着我,我更加迷茫了,是继续还是怎样?

也许是我心中的祈祷生效,当晚的值班医生恰好路过,看到这一情况,及时制止了我的下一步行动。

我向他简单汇报了情况,充满希望的望着他,等待他的指示。他看了一眼孩子,说:孩子还有气呢,就是还活着。你现在拔管太残忍了,和家属商量一下再等等吧。说着忘了一眼孩子:应该等不了多久。

有了上级医生的救命指导,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和家属交代了一下,家属没有反对。

又是煎熬的2个多小时,将近12点的时候,护士来告诉我,孩子心电图呈直线了。

打开刚才没用完的切开包,拔管。这回身体没有任何反应,此刻应该是尸体了吧。随着引流管的拔出,管口开始渗液,我颤抖着,在尸体上缝合,打结,最后一遍清理创口。朝护士点头示意后,护士放家属进来。孩子的母亲再次放声大哭,父亲张罗着几个人进行后续。

护士偷偷和我说,刚才看你挺淡定的,不像头一次啊!有大发展啊!

我勉强挤出一点微笑,心里腹诽:谁他妈想在这方面有大发展!

回到办公室,我瘫坐在电脑前,好久好久,就想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干。

这是我第一例死亡的患者,也是我第一次如此临近死亡,直面死亡,甚至亲手触碰死亡。

生和死,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表达,展现生存的脆弱坎坷,死亡的壮烈伟大。在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生和死却无时无刻透漏着平凡和平常。在医院,每天有很多新生儿的出生,也有很多无可奈何的死亡,还有更多为了避免死亡努力挣扎着去生存的人。我们见惯了死亡,并不等于我们冷漠,相反,死亡教会了我们尊重,教会了我们勇敢,教会了我们世情,教会了我们珍惜,教会了我们向死而生。

致敬我们这些每天与死神抢生意的人!

PS:急性胃扩张,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在短期内有大量内容物不能排出,而发生的极度扩张,导致反复呕吐,进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死亡。病人发病初期有上腹持续性胀痛,可有阵发性加重。继之则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量不多,后发作频繁,虽多次呕吐但腹胀不减。病人可觉口渴、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如胃壁穿孔则出现剧烈腹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84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10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53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17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