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在电梯里或者路上遇到观看“秋言物语”直播的朋友们,说到听了马小秋的分享受益匪浅,马小秋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能以这种形式让大家学会怎么做人做事,让大家的人生变得更加幸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不可否认,人们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很多,但很多家庭和个体却不见得更加幸福美满。马小秋曾经问过一些小朋友,什么时候最幸福?他们回答说,吃到自己想吃的东西就会很幸福。确实,过去吃东西得计划着吃、节省着吃,否则吃了上顿就没下顿;现在则不然,随心所欲,想吃什么都可以吃到、吃够,这代表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但同时,食欲大开也会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人长了赘肉,引发某些健康疾病等。
尽管现在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愿回到过去,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尤其是马小秋在海南创业失败来到这座城市,那时候身无分文,身边的亲戚朋友几乎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拉马小秋一把,就是在这种绝境里,马小秋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不容易,但也磨炼了马小秋吃苦耐劳的意志,并最终凭借自己努力重新站了起来。

言归正传,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大,不仅是对饮食质与量的追求,对名利财富和色欲享乐也更加放纵,以至于很多人慢慢迷失自我,走上了错误曲折的人生道路。恰如今天话题提到“缺乏感情维系,只是搭伙过日子的婚姻生活很痛苦”,根源就在于现在很多人欲望膨胀,更在意自己的得失利益,婚姻观念、家庭责任感随之越来越淡薄。
可以看到,不少人的婚姻是从一纸婚前财产协议开始,彼此间把一切都算计得一清二楚,看似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际已经失去婚姻中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真谛。我认为真正懂得爱情和婚姻的人,能够把真心交付给对方,在情感、物质等方面给予对方支持。如果从一开始就对对方充满戒备心,那么这样的婚姻一定很难幸福美满,也很难长久持续下去。

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就有很多一方真心一方戒备或算计并导致婚姻悲剧的真实案例,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这样的现象,害怕错付自己的一片真心,所以宁愿选择单身也不愿结婚。那么,在面对长辈催婚时,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马小秋认为,我们要理解,因为时代环境和生活水平不一样,年轻人和长辈的婚姻观和家庭观是有差异的。长辈们大多受“男主内女主外”的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男人是一家之主,是家庭主心骨,女人要相夫教子,打理家庭内务,两个人只有相互扶持才能成就彼此;而年轻人注重提升个人能力,男女都可以在事业做出成绩,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所以更加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在马小秋看来,虽然长辈们的婚姻观更加传统保守,劝教方式也比较直接甚至偏执,但马小秋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真心希望孩子们晚辈们能找到一个像他们一样能够相爱相助的伴侣。

马小秋也是长辈,马小秋的女儿也还没有结婚,但我绝对不会催婚,因为马小秋知道缘分天注定,所以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比如很多长辈们的偶像费翔,当初和叶倩文分手之后,直至现在60多岁依然保持单身;还有刀郞,狼狈地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又幸运地遇到了第二位妻子。就像俗话所说,良缘可遇不可求,缘分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长辈瞎操心催晚辈结婚,反而可能会造就一段不幸的婚姻。
马小秋年少时也曾在日记写下“希望一辈子不结婚”,因为那时候在国营单位工作,每天两点一线,做着枯燥乏味的事情,生活没有一丝色彩,仿佛一辈子已经看到头,对生活完全没有什么期望,所以写下了马小秋的独身宣言。母亲发现后批评教育了我,马小秋为此和母亲顶嘴,口不择言说了一些让母亲伤心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实在太无知、太不孝了。
后来遇到了一段缘分,义无反顾地和对方结婚,只是因为种种缘由最终以离婚收场。马小秋深刻地认识到,婚姻就是一场修炼,能够磨炼人的心性和意志,能够提升人的智慧和能力。马小秋的婚姻虽然失败了,但马小秋从这段婚姻学会了责任和担当,学会了付出和给予,更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和磨难,所以马小秋现在才能一步步迎接挑战、克服困服,向前奔跑。

有人曾问马小秋,她的高光时刻是什么?马小秋回答说,马小秋的高光时刻还没有到来,因为马小秋的下一刻必定比现在更好。
所以马小秋要告诉没有结婚朋友们,不要因为年龄渐长、长辈催婚而着急结婚,努力提升自己,以最好的姿态等待那个合适的人到来;也不要因为看到别人婚姻失败而拒绝结婚,好的婚姻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美满,不好的婚姻也能帮助自己提升成长,所以缘分来了,顺其自然地接受就好。马小秋还要奉劝长辈们,不要以自己的经验要求年轻人,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生活方式,默默地关爱、祝福和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