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读书

读书有什么用呢?读过不少,可是真正谈的上有所领会的却又为数不多,要硬让我说出个什么意义来倒也显得生硬,便也大抵就闭口不谈了,略读适之先生的文章,又有林徽因先生借此从“窗外”走到“窗内”做些佐证,这又让我觉得从读书中找出个一样也是大有必要的,因此在这里我也粗略说个一二三来,虽然想想也是有造作之嫌,但也绝不到所谓“无病呻吟”的地步。

关于读书/教育,适之先生的比喻让我破有感触,他说读书就是我们所带的眼镜,当我们近视时我们便什么也看不清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配眼镜。一个并不怎么好看的人在我们没戴眼镜之前便也觉得挺好看了,但我们配了眼镜看清了,要是我们一时忍不住说出了她不好看的事实,难免会招致她的怨恨。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读了书就能看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改良我们又必须把问题揭露了出来,我们因此受到他人的排斥,甚至遭到报复。当然我们所佩戴的“眼镜”也是需要更换的,总用老的眼光看问题也是不可取的,当然我们觉得“眼镜”已经不合度数时就得重配,否则也就是被老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了,处在这种境地的人也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处事为人自然也多为自己的“独奏曲”了,唱着唱着,说着说着也就没什么人愿意听了。

诚然,先生的认识是深刻的,借一个眼镜说理颇有风范,切入点也算是不可多得的新颖了。先生是心系天下的一代,他们眼里有民族,对民族的爱甚至超出了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跟他们比起来,当下一些为了流量而作或是以炒作为导向的文章也真是到了我所说的无病呻吟的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当然我自己的见解也是不及一二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空泛了,但有话还是得说的,且不提有话不说不是我的作风,哪怕只是因为说不出来的话也都要归于坟墓,献祭给宗教徒所谓的上帝或是满天神佛,我也觉得倒不如一溜烟的说出来,也好得个一时的痛快。

为什么读书呢?我的理解就有更多的主观色彩了,毕竟我的成长、生活环境就决定了我的眼里容纳不下太多东西,原因且不细说,也不好做解释,权且把原因当成一个谜吧。我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让我成为更好的背包客,林徽因先生曾说背上行囊,我们就都是过客,这是我十分认同的,我能说出背包客一类的词也大抵是受了她的影响。走着,我们不过是个渺小的背包客,迟早都是要走的,我们不必留念,别人不必挽留。曾看到过文章以简为美,通俗易懂为佳之类的言辞,但在我心底是不甚赞同的。含蓄一点,隐晦一些也是可以的,不必将其定论为“独乐乐”之小众化产物,毕竟能看懂的有缘人也是有的,这样的人也可称为知己了吧。要是太过俗话,倒也有刻意迎合的嫌疑了。因此,不必刻意追求通俗,丢了其应有的风气,让自己流俗。

我们都是背包客,路上偶有的景致往往让我们欣喜,毕竟走一程也难见几处,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传达自己的感情呢?同样是落日,有的人说了句“真好看哦”了事;有的人却可以说出“长河落日圆”之类的诗句。如此,孰优孰劣也就立马可现了,这时候读书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饱读书的人可以侃侃而谈,用文字传情达意,而不读书的人却乏于辞藻,就只能在一旁默默无言了,毕竟说些什么也是无味的,顶多也就是拍个照留念一番,也就只能陷入“此情此景,看看作罢”的尴尬境地了。因此,标榜读书无用,或是读闲书无用的言论在我这都是无稽之谈了。读书,会让我们的路途更加诗意,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个人涵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里不允许有影子, 我好像不明白。 我还是带着他, 逃到了这里。 他们把影子关了起来, 不让我们相见。 影子化身孤...
    陈砚v阅读 559评论 0 3
  • 早知道这个肮脏的世界, 会永久的玷污我的心。 强大的肉体反抗不了它的脆弱, 夜里糊涂的酒精肝, 怂恿好色的胆魄。 ...
    妙琳女孩阅读 310评论 0 0
  • 今天听了吴威老师谈的《职场人脉管理术》微课,做了笔记。 人脉圈的关键词:付出、行动、工具 一、社交心态 1、你所知...
    时光里漫步阅读 615评论 0 0
  • 早在怀孕时就接触过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这个词,一直没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书。最近无意...
    Bonnie21阅读 85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