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来,我跑步的历史应该悠久,初三的时候就参加1500米长跑,那个时候我腿那么长,居然只拿到了第二。后来到了高中由于没人报名我又被推上5000米的赛道上,冲刺的时候,被隔壁班级的男生追上了,心中的遗憾至今记得。再后来到了大学,班上有个大猛男,练散打出身,每天傍晚的时候,会带我们好几个人从东大浦口跑到南大浦口,到上了班无论是在普天的时候绕着雨花台公园跑,还是后来出差在海外绕着house跑,总而言之,我算是一个有历史的跑步渣了,但都没有好好坚持下来,否则120斤玉树临风的我,为何那么早离我而去。
去年开始,参加了神秘组织自控力lab,跑步渣重新开始跑步,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和马拉松这三个字扯上关系,因为运动氛围和族长大人以及肖爷的鼓励,我报名参加了镇江马拉松,完成了人生的首半马。比起马拉松现场的各种好玩的人和跑步的巅峰体验。我更喜欢跑步的时候一种感觉:孤独。
是的,跑步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的是孤独,无论谁陪你来比赛,你跑步的时候旁边是谁,终点线是谁在等你,在你奔跑的时候,你始终是孤独的,得姐说,气氛是别人人的,节奏是自己的。换句话说,环境是那样的,自己是自我的。人注定是孤独的,无论你来的时候还是走的时候,而陪伴你的只有自己,无论是热闹非凡的聚会,还是气氛浓烈的狂欢,其他人终究离去,只有你自己面对那份安静。我也不觉得是凄凉,萧条或者是其他的负面的情绪,我反而会享受这一份片刻闲暇。
半马跑完要2个多小时,一开始的5km是兴奋,是被现场的氛围渲染,体力也跟得上,也会自拍嘚瑟晒风景,跑着跑着,我会想很多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我会想到多年前发生的一两句话,想到某一个时刻的笑容,想到一些曾经的争吵,还有一些从来不曾想到过的人,有时候我甚至会忘了自己在跑步,脚下的跑道线也会变得模糊,时间再长一点,生理上的不适又会把我拉回现实,如果不抬头的话,脖子就会疼,脚趾头开始发热,膝盖开始酸疼,那是时候基本快到马拉松的下半场,更多的是不断拷问自己,脑海里一个小人不停的劝,停下了歇歇吧,走走再跑吧,一个小人固执的不肯停下了,我从来做不了决定,也不会轻易放弃,就只能保持奔跑的现状。
随着公里数的增加,心中的开始不停的焦虑,怎么还有10km,怎么还有那么长的路,这一圈下来是多少啦,快到终点啊,我快坚持不住了,各种烦躁不适涌上心头,然后脑子里就开始计算,现在是几点了,如果现在到了1点钟的时候,那时候就该结束了吧,各种白日梦设想,跑步的自己没有变,跑步的自己的内心,在不停的变。
王阳明说的极对,任何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心安人安。然后我会把眼镜摘掉,不去想跑了多少圈了,还剩多少圈,就这样跑着,用冥想的思想指导自己,关注自己的呼吸,什么都放心,除了不停止的脚步,就这样跑着,跑着。这样的尝试下来,心慢慢静下来。随着体力的消耗,速度会越来越慢,要放弃的决定好像马上就能下达下来,但是还有意志力在抵抗,在调整去冥想,不去想离终点多远,不去想目标,不去想现在还能跑多久,就是单纯的驱动自己的身体迈开腿,就这样,不停的坚持,直到慢慢接近终点,等停下来的时候,一种坚持许久的满足感才能来,那个时候,无论是喝一口水,还是找个地方拉伸一下,心情中又一种征服了什么的愉悦。那是除享受孤独外另外一个跑马拉松而得到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