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的人同行

图片来源:pexels.com

谨以此文,感谢人生路上为我提供箴言,我以之为idol的良师益友!

人与人相识靠的是缘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足够幸运遇到亦师亦友的人。

TA或者是你长辈中的一位,或者是你某个求学阶段的老师,或者是明明同届却成熟稳重的同学,或者是工作场上正式或非正式的导师。

与他们相处的时候,被他们睿智而深刻的见地点醒,感慨如果能早些相识,人生境遇是否会有不同。

前段时间,有幸听得清华经管学院宁向东教授的一个讲座,他把人生重要的选择关口,总结成“四个一”,分别是一件事,一片天,一招鲜和一把手。大意如下:

进入大学校门,要为自己人生找到一件事,值得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体现自身价值的事。在大学里除了掌握专业技能,最重要的就是这件事。
迈入职场到35岁左右,是职业发展的深耕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稳扎稳打,闯出一片天。
35岁以后,要培养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组织里除了你能做,其他人做不了的能力。
至40岁及以后,人又面临一个关键转折,要不要以及能不能做一把手。不仅自己要把事做好,还要带着一个团队一起把事做好。

听宁老师所言,会觉得他说话特别通透,朴实的话里蕴含哲理。

“近朱者赤”,在不算短的学业和事业道路上,身边人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我们有选择与什么样人同行的权利。越早意识到这一点,选择的主动权越大。甚至可以说,早在入大学之前,这样的选择就已经开始了。

作为吴军博士的一名忠粉,不得不提他写的《大学之路》。这套书分上下册,介绍了他带大女儿在美国考察和择校的过程,期间穿插介绍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耶鲁等的教育特点和录取风格,以及国内外名校的水平差异。

我非常认同吴军博士的观点,在一流大学里,一流和二流老师存在的概率,远大于二三流大学中一流老师的概率。

依靠师资、科研环境等累积效应,排名靠前的名校不断吸引到领域内最顶尖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而有些学校明确规定,这些大师必须给大学生授课,其中不乏诺奖得主。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在与老师交流课业时,收获的不光是知识,你能从明师身上学到更多学习工作的方法,待人处事的智慧。

所以说,高考是年轻的朋友们,在求学之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在家庭能力可承受范围内,有没有做到极致,直接影响到以后你能到达的大学和职场平台的高度。

如果能够去到更好的大学,终日与身边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为伴,受其教导,被其勉励,无形中可提升能力和品格的段数。

然后可能继续深造时更容易申请到梦寐以求的学校,第一份工作比同龄人站到一个更高的起点,形成一串良性连锁反应。

受自身天赋、家境、运气和很多因素影响,大多数人兴许平生都与《大学之路》里说到的大学无缘。

可是我依然建议你,在学校里,在工作岗位上,至少找到一位比自己优秀的人,以TA为榜样,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并不断成长。

即使是职场老司机,寻找一到几位导师也是必要的。他们会为你树一个远景目标,让你向他们看齐,警醒不可躺在现有的成绩上自满;在一个更高的格局中分析问题,三言两语帮你拨开迷雾,看清方向;在你面临职业倦怠或巨大挫折时,为你提供职业发展瓶颈期的建议。

这样的说法也许有些功利,按照吸引力法则,如果不把自己变得优秀,凭什么指望吸引优秀的人注意,并且愿意和你交流交往呢。

所以与优秀的人同行,从结果角度来讲,是一个美好的预期。真要付诸实践,一来自身要有变优秀的意愿,二来要有自己变优秀的实际动作。

PPT大牛旁门左道,在其公众号下的签名一度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只要行动起来,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们21天写作提高班的第一次课上,代连华老师分享了大量有关金句的干货,让我们茅塞顿开,相见恨晚。原来文章还可以这...
    阿喱喱阅读 1,627评论 9 5
  •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长时间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
    楚辞尚在阅读 2,490评论 2 4
  • 她是一位"老兵"、是行动营为数不多的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兵”,她用“我想抢回来点时间”践行自己的成长。 她说“老牛自...
    蜗牛up666阅读 302评论 0 0
  • 认识了猫老大:85后,简书签约作者,英语老师,演讲教练,独立采访人。 结识了玉儿:才气逼人文章尽显大家风范; 认识...
    朱红娟阅读 556评论 0 0
  • 今天头一次出来开会,很是兴奋,因为开会的人都是来自全省各学校的优秀代表,是不是代表着我也成为了优秀的一员呢? 在我...
    Firewinter阅读 1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