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说说,春天的序幕一旦拉开,那些一发而不可收的春花们。
本篇,不科普,只文艺。
樱 花
十年前,南林老图书馆门前的樱花大道让我惊叹。在宣传手段还有限的年代,南林的樱花还默默无闻,每年樱花季拍的照片里,还看不到攒动的人头。春风拂过,春雨飘过,那些粉白花瓣或飞舞,或零落成泥,如与世隔绝的仙子,兀自盛开。
我不对樱花的品种和识别特征做介绍,虽然当我听到一些摄影爱好者对着紫叶李说樱花太美了的时候,心理一万个冲动想去给他科普,但各花入各眼,大家喜爱樱花,这就足够了。于樱花而言,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我;你知道,或者不知道我;你识得,或者识不得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增不减。
垂丝海棠
十九年前,踏入安农校门的那一年,校门口旗台两侧那两株垂丝海棠,让我惊艳。当植物实习课上,恩师黄教授告诉我们她的名字时,垂丝海棠这四个字就印在了我的心上,不曾忘却。
十四年前,踏入南林校门的那一年,迎面而来的一排垂丝海棠,在后面那排伟岸的常绿乔木的衬托下,冠压群芳。
初见不知花之意,再见已是花中人。
西府海棠
相较于垂丝海棠,我更钟情于西府。她不似垂丝那样浓烈,清淡的花色更内敛含蓄,叶如翡翠,花如胭脂。初见花苞,浓重的粉色稍显俗气,待完全盛开后,如烟如雾般粉色花瓣淡雅迷人,这种雅俗间的转变,让人欲罢不能。
贴梗海棠
初识贴梗,是在莫愁湖公园,小小的身体,枝头挂满小红花。枝条上根根分明的小刺仿佛在说:“我是小辣椒,我不是好惹的!”正因为那些刺儿,很多用在防护性的绿篱中。不止“人”美,心灵还美。
木瓜海棠
很多人会来问我这个木瓜海棠,是平时吃的那个木瓜吗?我想说,这俩都不是一家的哦。我们平时吃的木瓜准确说是番木瓜,是番木瓜科家的,咱这个木瓜海棠可是蔷薇科家的。
梨 花
最有名的莫过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是黄庭坚的“人面桃花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更能表达我对梨花的看法。姹紫嫣红的春天,偶然一株玉作荣,配上极具风骨的树干,对比鲜明,一股侠骨柔情之美,不然也不会有“梨花一枝春带雨”。
桃 花
“桃花也红了,心情也好了,冰封的情感,请解除冬眠”。1997年,当周艳泓欢快地唱出这首《春暖花开》,我心里便对桃花种下了好感。待到07年南林上学后,第一次随导师芦教授去杭州西湖实习,第一次领略苏大师笔下的“树树桃花间柳花”,烟柳衬着粉桃,倒映在西湖碧波之上,好一个“烟柳幕桃花”。
木本绣球
也是十九年前,在校园里初识,白色的花球簇拥枝头“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落遍杨花浑不觉,飞来蝴蝶忽成团”,特殊的花瓣乍一看,可不是像蝴蝶成团吗。
丁 香
认识丁香是在莫愁湖公园,赏完海棠湖边漫步,突然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寻香望去,不远处一株小乔木,朵朵烟紫色的小花萦绕枝头,走近看,心形叶片,心理嘀咕紫荆怎么会是这样的花呢?再一摸叶片,光亮平滑;再近看花朵,原来是紫丁香。
紫 荆
香港回归的时候,清晰记得香港的区旗上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在认识紫荆之后,一度怀疑香港区旗上的花究竟是不是这个紫荆,查经阅典之后才知道,原来香港区旗上是洋紫荆,学名红花羊蹄甲。原来“君住中国南,我住中国北”,让我对这两种分居中国南北的植物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工作之后,对于这种街头巷尾常见的花儿曾经不屑一顾,后来慢慢发现,貌不惊人的紫荆,竟然适应性如此之广。北方见过她,南方也用她,浙江她可以活,陕北亦能开花,可以说她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不得不佩服她惊人的适应性。后来开玩笑说,当你不知道那个地方可以用什么的时候,用紫荆吧,她总不会让你失望。
始于二月的万紫千红,热闹了整个春天。难怪古人对于春天总是如此偏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绿的柳、红的花、青的水、细的雨、柔的风,都在尝试拨弄着一颗颗冬去春来驿动的心。
人间四月芳菲尽。
春花的美,在于短暂,在于对来年的期待。无论经历过怎样的寒冬,最早的那一朵迎春总会在原地等你。而你,只需准备好一双欣赏的美眼睛和一颗充满希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