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柴,焦点是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田英瑞,平顶山,焦点18期,持续分享1016天(20180711, 周三) 昨天中午左美女邀我去她家吃炒刀削面,站在厨房门口,看她系着围裙,噼里啪啦翻炒,动作娴熟,麻利干练,美美哒!出锅、装盘,那品相、那味道,觉得她简直可以去开店了,她腌的糖蒜也很美味,边吃边聊,感觉真好!她说:“今天你来了,我怎么这么激动呢?就好像贵宾来了,我成天去你家串门儿不觉得,今天你来了,我咋还有点儿紧张呢?”哈哈,兴许是我去得太少了吧,这次好像时隔一年。 下午跟苹瑕和屈姐分享此事,屈姐开玩笑说:“你没事儿了也多去我家两趟吧,省得你啥时候去了,我也激动,我也紧张。”                昨天下午有一个地面咨询,约的2点半。到了工作室,收拾屋子、烧好水,一切准备就绪,快两点半了,来访者没到,打开手机一看,她一点多就在微信上跟我说临时加班来不了了,希望再约。既到,则安,就把作业写了,挺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或许注定我需要在那个时段把分享提前完成,晚上得以安心听网络课,结束后又和老师们非常放松地讨论,不用考虑作业的事了,挺好挺好!                                                                      昨晚的网络课上,再次听到老师说:“初学焦点时,我们就像穿着雨衣洗澡,会听到哗啦啦的流水,但根本没湿身。”琢磨了下,老师的意思是我们要“脱掉雨衣”,学习实践,持续浸泡,才能学透,才能得到精髓。当有伙伴提出,学了一段焦点,仍然稳不住,仍会发火。董伟娟老师敲出了一个无比形象的比喻:“我们是材(董老师的意思可能是木材,也可能是柴,我喜欢后者),焦点是水,当柴浸泡了足够多的水,就不易点着了,就可以稳下来了!”太智慧的语言,也指明了我们学习焦点的基本态度,急不得,慢慢来,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慢慢做到稳,而稳,是不变的定海神针!                                    今上午的约练中,我尊重来访者老师的意愿,做了一场没有观察员的咨询,隔着手机,能听到网络那端来访者的小声啜泣,我静静等着,陪着。感谢她的信任,感动于她的完全敞开,我也做到了全身心陪伴,引发了她一些新的思考,她表示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转机,祝福!(中八约练第29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