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老家期间心里发慌,深切的感受到思想和心灵的贫瘠。在家里没有营养的输入,自己能输出的能量也非常少,看到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现状,希望能够通过言语去刺激和改变,也会被理解为负能量。
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更多的是抱怨、批判、挖苦和讥讽,缺少鼓励认可的氛围。从家人的身上,我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为人处事的风格。自己在外拼搏这么多年,一直没能突破人上人的局限。和家庭赋予我的气质息息相关。在我妈身上,尤其感受到以下几点:
一、受不得委屈,遇事就反弹,0隐忍。
实则是内心脆弱的表现,知道自己承受不了更多的要求或者委屈,提前反击出来,让对方却步。这样想通过抗拒外界环境,让自己免受要求和改变的行为,虽然自己爽了一时,但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和好感。时间久了自己得不到新思想和观念的滋养,朋友和真诚的环境会越来越少,人会越来越无知和固执。
二、遇到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满腹牢骚,不反省自己。
越是对自己没要求的人,越是依赖别人。不相信自己能改变克服,关掉了自我内求的大门。把所有的责任和问题推给别人,加上被迫害妄想症,终日满腹牢骚。能量场越来越弱小,最终变成负能量载体。遭人远离嫌弃。
三、吝啬对他人的夸奖和鼓励。
懂得鼓励和认可的力量,所以对自己的孩子是更多的鼓励、呵护和认可。但为什么对于兄弟姐妹和团队,更多的是苛责和批评?对于幼儿和成年人的培养方式不一样,幼儿娇弱扛不起苛责和责骂,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在宽和做人,友善待人上的修养不够,等待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会和我们对抗,也扛得起我的苛责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负向的要求虽然是要求,但是副作用巨大。借术修道,借助身边的一人一事,去修炼自己,待轩轩成年,我能修得平和心态去鼓励陪伴他的成长。
离家出走,不仅离的地理上的家,更应该是意识形态,个性气质上的家。曾国藩的家族可以从曾国藩这一代开始兴旺富贵,关键时刻是曾国藩30岁立志、40岁脱胎换骨。每一次大的突破,都可以理解为“离家出走”的过程,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缚,不断的激发更新、更独立的自己。对于一生来说,这种不断开阔、探索的过程是有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