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我是电影迷#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名为公主,实为草芥。生于斯乡,长于斯乡。尽管生活如此不堪,公主仍努力构筑自己的梦,她需要的,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公平。
-----题记
近年来,韩国电影界的批评影片层出不穷,从《七号房的礼物》,《素媛》,到如今的《韩公主》。这些影片将社会的黑暗面以电影这一独特形式展现,让观众以一个观影人的身份去体会位于事件中心的人物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之后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想谈的这部电影,虽称不上什么神作,却也是意外之作。看完之后心灵仿佛蒙上了一层黑纱,久久无法揭开。
故事发生在韩国一个叫蔚山的地方。女高中生韩公主家境贫寒,父母离异,自己也惹祸上身。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转学来到了一所乡下高中,并暂居在老师母亲的家中。
在新学校公主也结识了一堆热爱音乐的朋友。在她们的帮助下,公主渐渐走出了过去的阴影,找回了17岁少女该有的青春阳光,笑容再一次回到她的脸上。
然而,美好的生活对她来说只不过是虚幻的泡沫,在泡沫破碎的那一刻,绝望和无助又会重新回到公主身上。当往事席卷而来,那个她千方百计想要隐藏的秘密,最终浮出水面。
在转校之前,公主和她闺蜜曾被不知名男生性侵,这些男生更是用拍摄的凌辱视频作为要挟,一次又一次地侵犯着公主和闺蜜。参与者前后多达43人。
直到意外怀孕的闺蜜不堪耻辱跳江自尽,这件群体性暴力事件才被警方和校方得知,性侵的参与者暂时被捕,而校方为了声誉,在事情被媒体曝光前,替公主办理了转校手续。
公主的醉鬼父亲却为了一点点钱财,让公主签了私下和解的请愿书。更是用出卖女儿得到的钱,变本加厉的花天酒地。其他没有给钱的家长也闹到学校,纷纷要求公主签署请愿书。
公主的“丑闻”最终被新学校得知,她再一次被赶走。同时也离开了老师母亲的家。走投无路的公主一个人来到江边,她终于和闺蜜一样,跳了下去。
影片的最后,公主在江水里自由地游着,倔强而美好。这是震撼到我的一个画面。
这部电影拍摄的很不错,用充满悬念的倒叙手法,缓缓揭开青春少女的伤痛面纱,让观者仿佛真的跟着公主做了一场噩梦,而她的遭遇,也因此更加触目惊心。
大部分电影,都暗含着导演深邃的思考,有其主观意识。而这部片子,改编自真实事件,这一点就不是必须,因为一切见解都容易产生误读,而它的感人之处,就来自“客观”本身。
那么从客观角度分析,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韩公主的人生悲剧呢?许多人都在谴责“对受害人保护不力”,“社会风气的败坏”,“政府对校园暴力的忽视”……
但我认为,无论是发生在韩国的真实事件,还是这一改编的影片。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社会责任的缺失。
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公主说的:“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这句话隐晦地表明了这个社会的责任。没错,少年犯逍遥法外,而受害者却像肮脏的垃圾一样被人抛弃,无知的大众和不堪的舆论更是像大海一样将其吞没。
事实上,一个受害者,只能选择自我拯救,本就是说明了整个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影片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金东允,长期受到欺凌使他变得逆来顺受,失去自我意识,成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甚至是一个帮凶。而金社长则是在知道公主和闺蜜正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选择了带着自己的儿子逃离现场。他们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群“帮闲”,有意无意地为罪恶提供了滋养的温床。东允父子是典型的“看客”形象,也是典型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另一个使我感触颇深的便是施暴者的家长,他们身为迫害的一方,却赫然摆出了一副受害者的嘴脸,拒绝承认显而易见的事实,选择与罪恶同眠。或许从人情的角度他们情有可原。
就像那道著名的“火车悖论”:有一群孩子在禁止玩耍的火车轨道上玩耍,只有一个孩子乖乖待在可以玩耍的轨道上,这时一列火车驶来,你有扳动改道阀的机会,那么你是选择让那群不听话的孩子去死,还是牺牲一个听话的孩子呢?这样一个问题都无法解决,更不用说是父母之于子女了。这样看来,复杂的社会现象似乎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不要忘了,这一切不合理,不公平事件的存在,背后的原因依然是人情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
可以说,整部影片都是对社会的反省吧,以一个客观叙述的角度洞悉社会弊病。而我们每一个看完电影的人都应该拾起一份社会责任,别让受害者,只能选择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