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冯孝慈、司法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yì)多谋画,工拒守之术,景知三人可用,推诚任之,己无所关预,唯在閤持重,时抚循而已。——《资治通鉴-隋纪四》高祖文皇帝下仁寿四年(甲子,公元六零四年)
侯莫陈乂(yì):人名。侯莫陈,三字姓。乂:1.治理,安定:乂安(太平无事)。2.贤才:俊乂在官。3.割:乂草。乂麦。
冯孝慈、吕玉骁勇善战,侯莫陈乂善于谋划,精于抵抗防守。李景知道这三人的能力,所以诚心任命他们领导斗争,他不进行干预,只在阁中坐镇,偶尔到前线巡视抚慰。
这是一种典型的管理方式。能识别他人的能力,信任地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放权去做,不过多干预,只在旁观把控,偶尔亲去了解沟通。
谅出城,将往介州,令毓与总管属硃涛留守。毓谓涛曰:“汉王构逆,败不旋踵,吾属岂可坐受夷灭,孤负国家邪!当与卿出兵拒之。”涛惊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语!”因拂衣而去,毓追斩之。出皇甫诞于狱,与之协计,及开府仪同三司宿勤武等闭城拒谅。部分未定,有人告谅,谅袭击之。毓见谅至,绐其众曰:“此贼军也!”谅攻城南门,稽胡守南城,不识谅,射之;矢下如雨;谅移攻西门,守兵识谅,即开门纳之,毓、诞皆死。——《资治通鉴-隋纪四》高祖文皇帝下仁寿四年(甲子,公元六零四年)
豆卢毓不看好杨谅兵变的结果,所以提前为自己准备后路。可是行动时机太早,行动安排也不严谨,太潦草,竟然先被杨谅察觉。结果没等杨谅兵败,自己就被杨谅及时回兵所消灭。
又以左领军将军长孙晟为相州刺史,发山东兵,与李子雄共经略之。晟辞以男行布在谅所部,帝曰:“公体国之深,终不以儿害义,朕今相委,公其勿辞。”——《资治通鉴-隋纪四》高祖文皇帝下仁寿四年(甲子,公元六零四年)
隋炀帝杨广任命长孙晟为相州刺史,带领山东士兵攻击汉王杨谅。长孙晟推辞,因为他的儿子在杨谅的部下。炀帝说:“你一生忠君爱国,现在也不应因为儿子而折损了忠臣大义,我委托你的,还是不要推辞了。”
想要说服对方,一种方式是在同一个层次沟通,反复分析;另一种方式是从更高的维度或境界沟通,后者自带降维的势能,也利于对方跳出自己框定的逻辑。
本文转载自:行动的时机和谋划的严谨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