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勤劳的农民,家里一本藏书都没有。我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一个暑假,在我的班主任老师处,借到了一本《庄妃》,那是第一次正式读小说。这本书,读得如痴如醉,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至今都记忆犹新,且影响至深。
初中三年,除了课本,也没读什么课外书籍。家里没条件,学校也没有开放图书室。
初中毕业,我考入了泸州师范。一进校,那些师兄师姐便对我说,考试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即科目的学习不用太用功,及格就好。于是,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我开始去借图书阅读。
师范三年,所借阅的小说全是国内的文学作品。诸如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春》《秋》,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等。每当看完一本书,心里都无比快乐。
师范读完,当时国家直接分配工作。我在我们乡完全小学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工作之余,特别爱阅读,大量地读书。当然,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多读经典文学作品也经历了一个筛选的过程。最先,买很多杂志来读,《知音》《意林》《婚姻与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后来从多种类杂志到只订阅《读者》,还是不过隐儿到只读国内外文学经典。国内四大名著,及《平凡的世界》《活着》《城南旧事》《边城》等等,国外《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月亮与六便士》《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悲惨的世界》《人间失格》《牛虻》等等。那些大师的文学构思,独特的视角与深入的剖析,以及生动的语言表达,非常值得学习。
也许是读书方法不对,读了很多小说依然没有写出小说的本领。我知道钱钟书读书会做笔记,他读过的书会记得。而我,从不做笔记。有些书读完便扔一边,过一段时间,就连书名和作者都不记得了。只有那些触动过心灵的作品还留在脑海里。或许,我只是喜欢静静地阅读所带来的那一份心灵深处的欢喜与愉悦!
最近,有一个文学梦在心中升起,也想执笔写我心。在我周围,不断有人因为过重的债务危机选择了自杀,但有一个人,在房地产浪潮中富起来又没稳住的暴发户,目前欠债几千万被法院定为老赖,他仍然倔强地活着,引发了我对于金钱与生命的思考。可就我目前的文字表达水平,构思能力,是无法写成一篇小说的。汗颜!
就我目前而言,有时间尽量地看书写作。至于收入,能作为一个副业,一个月能有三五八百一千的进帐也非常高兴,于我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了。凡事要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好高骛远是没有用的!
当然,心中一直怀揣着文学梦想,始终朝着这个梦想愿尽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