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力量|读《好好学习》

       在运用永澄老师教的检视阅读法阅读了一遍<好好学习>以后,我对成甲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如何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最好奇。

     其中反思,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反思的这个部分也是成甲花笔墨比较多的一个部分。而其中提到反思坚持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太容易坚持的原因:容易沦为记流水账,没有反馈。

       真的太高兴了,我从12月份中旬的样子开始写晨间日记,到今天也差不多写了40多天了。

    刚开始写的时候,确实真的从一天经历中有发现自己一些自动反应的无意识运作模式。

      这些无意识的反应,有些是会阻碍我们体验幸福,会给我们的生活制造不幸。

       欣频老师把他称之为木马程序。

       成甲老师把这个称之为:“跳跃性假设”

      我在进行反思日记的时候,发现自己在面对竞争的时候,例如公司的管理岗位的竞争上位,越是激烈,我会第一个放弃。

       而且放弃的理由非常的冠冕堂皇,让给人家名额。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仔细看自己的心理运作过程,我放弃,那么我就可以假装清高不在乎,其实我是怕,努力去竞争了,还失败,那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大否定,是对我自尊心最大的打击。

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用放弃来保护自己那可怜的脆弱的自尊心。

而这是妨碍自己进步的最大的敌人啊。

当我发现自己这个“跳跃性假设”,然后就发现我在两性相处的时候,也会这样。在家庭面对比较难的抉择的时候,我会条件反射的放弃选择,但会逼着先生去做这个选择,最后若是结果不如愿,我就可以马后炮的指责抱怨他。

    所以当我发现自己的这个模式,真的感叹,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创造的啊。

    那么我可以清理这个木马程序,设定一个良好的信念来替代他。

      勇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着为自己生命中发生的一切负起全责,练习不抱怨,提升自己的值得感。

因此成甲老师提到的反思的三个好处:

1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在写反思日记不到30天,已经很有体会了。

而在这个过程,跟成甲老师比,我可以提升的部分是在第三个好处,成甲老师从富兰克林提出的方法:

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的差距。

成甲老师在随后给出了自己练习的样本。

对于对标,成甲老师分享了他的当个小经验。

1.每日反思对标,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

我直观的认为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快看到自己的进步,有刺激的反馈可能会更容易坚持。每天的打卡行为,也能在内在营造一种仪式感。

2.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

在德芬老师的超越之旅的课程里,催眠大师吉利根有一个催眠步骤,透过催眠来改变我们潜意识的记忆。这样反思同样的内容,也有这样的效果。我愿意试试~!

3.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中“对标管理”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对标的过程标准化为“对标---对表----对照”三个步骤,让反思日记在对表环节,更加精细和易于比较。

那么怎么在日常生活里面训练反思能力呢?

成甲在书里提到三个具体可行的方法:

<1>从小事入手,深入突破。

    这点我很认同,不过我的记录方法是这样的,一天下来。把所有的事情分成两大类:

    A.给我带来快乐,宁静,爱,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我在这个部分做对了什么?是什么规律呢?这个可以复制吗?

  例如:我发现我很容易对他人的付出,心生感恩也非常容易表达出我的感恩之情。我仔细回忆,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这个能力得益于我坚持写感恩日子超过一年多练成的。

B;给我带来难受,恐惧,烦躁,退缩,不自信的负面情绪是什么哪些事情?

     这些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是由负面的起心动念应发的,再去看这些负面念头的运作,就可以发现自己木马程序。

     例如:我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非常容易失去耐心,往往在我的内心会很想把他揍一顿。

      这个时候,我会让自己慢下来,想想在什么时候,我也有这个感受?把相关的事情连起来看。

        我发现是在自己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当我们哭闹,影响到他了,他会二话不说就先把我们打一顿,用皮带抽。他信奉棍棒出孝子。

    啊~!我发现自己在无意识复制父亲的模式。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逃避有耐心和孩子互动探索他最真实的需求。

现在看成甲老师的反思方法,我这个方法结合了分类方法以及从小事入手的。

我对成甲老师,书里提到的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的办法很感兴趣,不过书里面并没有具体的方法教我们如何把自己的生活抽成一个案例呢?

我想了一下,如果要把一个生活材料案例化,应该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把一件事情记录下来,而一件事情的发展有时候是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抽取出来。

所以把生活案例化,应该是需要垮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纬度。

写到这里,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身边的人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案例化处理,从中解读出来规律。

这个对于反思能力是一个更高纬度的要求了。也是一个不断加强自己认知能力的过程。

成甲在书里说,我们之所以不改变,常常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及时反馈。

正确的反馈本来就很难了,还要及时那么难度系数就更大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