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诺贝尔奖想到

终于有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今天这个消息仿佛触动了人们久未兴奋的神经,像一针荷尔蒙,激发了大家的热情。

我最先知道消息是来源于朋友圈分享,刷屏的消息铺天盖地。也许是朋友中有与药学有关的专业的研究者吧,所以这个消息被转发了很多。但更多的是,朋友们顺手的转发,也许只是单纯觉得诺贝尔的名头大而已。

晚间,读了饶毅教授对此次诺奖和有关中国科学家的解读,大感意外,却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文中,饶教授提到,类似的有用研究,有很多蜚声国际,却在国内默默无闻,甚至得不到应有之肯定,原因很多,其文中已述。但我假设,如果是在今天,有科学家们做出类似的贡献,恐怕也难有应得之肯定。

分析原因,我觉得可能如下。首先,在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科研人员或者团队的研究目标,多有失偏颇:对于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并无太大兴趣,而把精力倾注于提出新概念,占领新前沿。这本没有什么不对,但往往会造成一些人“浅尝辄止”,占住“坑”即可,并不深挖掘后续,就急急赶赴下一个“新坑”。其次,许多实用的研究成果出来后,仍然不受关注,以致置之不理,湮没于浩渺的文献中。

中国科学在突飞猛进,但也许也落下了急于求成的病根。此外,我有一言,求教于方家:是否可以有多一些的科研与企业的合作。原因在于,科研所能与社会,企业合作,把市场机制引入到科研中来—也许有人会觉得铜臭味太重,不利于科研—我倒觉得,真正与市场结合的科研,才会是实用的科研。在市场中辨别真伪,精粗,表里,我们原有的“好大喜功”“浅尝辄止”也许慢慢就会变成“注重实际”“表里如一”了。

今日所感,不知所云,求教于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程是一门艺术,编写代码也许很容易,但是在调试的时候往往花费了我们很多的精力,有时候掌握方法很重要,以下为我在实际...
    romancemystery阅读 2,767评论 1 2
  • 一曲離殤,莫愁路 一杯苦酒,斷腸人 可憐風華,淚眼婆娑 離鄉萬里,道是遠方 東方魚白始向前,莫問歸期未有時
    芽芽兎阅读 669评论 0 0
  • 有幸在去年7月份订阅了 得到 里面的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然后会断断续续的看 然后竟然产生了看完之后立...
    讲故事的人1212阅读 1,306评论 1 1
  • 前两天是七一,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的日子,我给好朋友晶晶打电话约她出来撸串。 电话接通时,她那边一片嘈杂。电话那头的她...
    少年游dzl阅读 2,571评论 5 6
  • 销售员最核心的销售的技巧 服务=关心关心就是服务 可能有人会说销售人员的关心是假的,有目的,如果他愿意,假的,有目...
    HSK先生阅读 3,126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