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这是一篇驴头不对马嘴的文章,其原因在于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幼时那承载了我全部记忆的大家庭,更不知该如何协调家庭、与自身、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南方的天与北方有着极大的差距,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来到南方后,就感觉曾经只在书本上认识的道理,忽然被具象在了身体周围的每一寸空气。
春夏交际,一时阴雨连绵,一时晴空万里,除掉水汽带给人体温的不同感受不谈,这天气预报大抵是真坏掉了。一直在热与冷之间徘徊,又时不时淋一点雨水,偏偏又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减衣物,所以忽然感冒泛滥,病如山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在推脱了所有事情,单躺在硬铺床上时想到了几年前常居家的时候。
几年前居家,家中长辈常担心我受寒,又或者说我的父亲和奶奶,时常唠叨,父亲沉默,常常向我灌输人生大道理,我不喜欢。奶奶唠叨,经常嘱咐我注意自己,我个人认为凭我这副算不得迟钝的脑子,怎么就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也不喜。很多时候,家就像是一个温和的笼子,只有我的卧室是温暖的巢穴,我用几近强硬的手段将他们关进了温和的笼子,此后的来来往往都隔了一层壁障。
不过这也不能说我就不在乎他们,恰恰相反,家人是我顶顶在乎的,正是因为他们,我才意识到家对我的重要。那时我学习不错,对外他们也为我高兴,暗戳戳地吹嘘,我猜到了,就只在背后笑,说他们像个还没长大的小孩,明明就我还未成年的年龄都知道要宠辱不惊了。
可转念一想又觉悲哀,他们自以为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再有什么盼头,所以处于少年的我就成了他们的载体。在我们祖孙三代的大家庭里,奶奶有五个孩子,孙辈的却只有我这个孙女还有我二伯家的哥哥,哥哥是家中唯一的男丁,是家中长孙,纵使没有什么要留给他继承,他也是要担起我们那个支系的姓氏的。我比哥哥小一岁,是家中老幺,又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所以姑姑们对我更亲近,大伯也将我看作他半个女儿。我们两个人生就不知不觉承载了所有人的生命了。
在小学时,我们还住在最开始的老破房子里,乡下蚊虫多,夏天更是闷热,我便老是缠着奶奶,让她给我扇扇子,她受不了,边扇边拍我哄睡,只是她睡得快,我姿势还没调整好,她就睡了过去,我不依,又喊她为我扇扇,重复了几次后,才安然入睡。现在想着,当初的自己还真是既天真,又作弄人,使我现在想起,就是面上挂笑,心中悲鸣了。
我父亲常年在外,经常一月一回,但在很久很久之前,我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他的影子,所以当他回来,甚至常年在家时,那一声爸爸对我(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极为艰难。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外的姑姑怀孕了,姑父与家中母亲关系不好,所以就希望奶奶可以去帮忙照顾,可是我不答应,在幼时单纯的情感里,给予我安全的从来不是什么“家”,而是熟悉的人,我的奶奶是我安全的全部来源,可她还是走了,不顾我上学前的吵闹,在我上学后偷偷跑了。我跟着父亲去了外地,夜很凉,又是冬天,我怄气地不想理人,他则是默默帮我拾掇好一切,放到车上。东西很完备,所有都齐了,只是没想到他将自己的药给落下了。我是住宿生,每个月要回两次家,所以他不得不每两周来接我一次,夜很冷,又是冬天。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他是一个固执又温和的小老头,个子很高,身上没有肉。在他住院期间,自我出生时就陪着我的老黄狗被送了人,那人又给卖了,因此我怨恨他们很久,只是如今想,作为我奶奶的儿子,狗狗被卖掉,她又怎么可能完全不知。我曾想去医院看他,但被拦下了,他们说我是小孩子,不能去,爷爷不认人,会打你。一段时间后,爷爷去世了,来参加葬礼的人很多,我在白帽子里与哥哥嬉戏打闹,开心不已,我似乎不知道在不久前拉着我手嘱托的人是我的爷爷,又似乎只是见到了死亡,却不知死亡到底是什么东西。又或许只是压在了心里吧,我只是一个孩子,在灯下的殡葬礼上我压下心中的难过想,直到夜深,人群散去,我才趴在奶奶的身上痛哭。我说,爷爷你别怪我,我不是故意开心的。
爷爷的死还有大黄的死像是启蒙了我关于死亡的定义,自那之后,我便常常担心奶奶会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忽然消失不见。可惜,这一天,还是到来了。
在我高二那年,奶奶生了病,做了手术,身体渐好,我急忙回了学校,来探病的姑姑也回去工作,唯二的人父亲也因为老家的事被喊去。
她对我们说,她好多了,让我们不要担心,可事实是,就在我父亲出门的第二天,家中只剩了一具尸体,传闻,在老人快要死的时候,会将家中子女都指使出去,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一早就有了预感,因为她对我这最疼爱的孙女说:“我死了,你该怎么办呢?”没有人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我和哥哥更惨,因为合格考,甚至没有参加她的葬礼。
从那之后,我便一直回想起她,像勾我魂魄的阴差,许是怜惜我,她便一直不愿再入我的梦境。我很愧疚,不曾给予她多少温柔,让她在七十多高龄还要为我烦心。
自此,我便更加珍重家庭,蓦然发现这里似乎并不是我原本以为的简单聚一聚,而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后的避风港。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育,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在他们的所以思量中,并不存在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而是自己能不能给孩子足够好,在这份感恩与回报的投资里,从来不是金钱,而是感情,可正是因为感情,所以一切投资都算不上投资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只不过会因为因为时代主流思想而逐渐调整。
文章的最后,我仍不知如何爱家?我只能说得过且珍惜,不要将他们看作无所不能的英雄,到那时,我们自然会做到家与其他东西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