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海峰老师的赠书,利用上下班地铁上的时间阅读完了。
大学时候听过一个讲座,演讲的嘉宾说“对于一个作者(或者赠书给你的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仔细阅读他的作品,然后把你的感悟写出来告诉作者”。
对于这点,多年来我一直深以为然,所以想把阅读辛阿姨著作后的一些心得与你共享。期待某天不止和你分享感受,还有改变。
很显然,这不是一本可以大热畅销的书籍,它主要描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12年的义工生涯(尽管作者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培训业界知名的大咖,但这也不足以拉动本书的销量)。
阅读的书多了之后,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或者说很多成年人的阅读是功利的,具有极强的目标性),我所好奇的问题大概有:
当李海峰还是小李或者峰仔,没有成为培训大咖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小李(峰仔)是怎么成为培训大咖的?
家庭环境对于海峰老师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成为名师之后(貌似在家时间很少),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
阅读完毕之后,这些我事先设想的问题貌似可以看到一些影子和脉络,以下是一些感受:
一 海峰老师真年轻,1979年才出生;
由于成名多年,一直以为他四十大几接近知天命之年,没想到都还没有步入不惑之年;
二 影响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件的态度;
中年丧夫,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悲痛,然而,这个悲痛非但没有击垮这个家庭,一定程度上还让辛阿姨的人生境界发生了“跃迁”。
三 助人者,人恒助之,天恒助之;
辛阿姨加入义工组织,儿子想法是“妈妈要开心要健康还要尽快融入新环境”,妈妈的想法是“起初只是想帮帮有需要的人,多了解一些深圳”,估计娘俩都没有想到一做就是12年(现在是2018年,即将14年了)。
辛阿姨的义工生涯无疑是丰富多彩的,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奥运安保、为灾区募捐、关爱智障儿童……
刚开始的时候,或许一定程度上她是为了打发相对无聊的退休时光。但是,随着义工工作的深入,她深陷其中,找到了快乐和价值。
套用马斯洛老先生的理论,起初,辛阿姨属于归属需求(到了新的城市新的小区,寻求朋友,让退休生活更加有趣),在做义工的过程中,辛阿姨的需求上升到了自我实现的阶段,她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找寻到了属于她的人生的意义。
四 相由心生
书中有不少辛阿姨的照片,看不出来这是一个60来岁的人。相由心生,一位常年以帮助他人为己任的人,内心一定很少焦虑、失落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少了负面情绪,多了正面积极的力量,面相定然是青春阳光的。
五 幸福是可以自己操控的
在视频上,听过海峰老师类似的话(大意):幸福与否,靠的是能力而不是运气。母子俩的话意思差不多,不知道是妈妈影响了儿子还是儿子影响了妈妈。
六 学习是持续一生的过程
辛阿姨的书并非儿子代笔,而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书中有提到,她会在QQ上分享自己做义工的感受;义工组织通过QQ群沟通交流,推动工作的开展。毫不意外,无论是文章的书写还是网络的使用,对于一位中年阿姨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合上书本,脑海中基本有了辛阿姨十二年义工生涯的轮廓,这是由无数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故事构成的人生。
海峰老师的两句话也很好地诠释了妈妈的书籍以及人生——“用生命影响生命”,“与其寻求温暖,不如成为灯塔”!
也许,若干年后,辛阿姨会套用儿子的书名来写下自己的第二部作品《成为义工的道路上,并不孤单》!